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比5G速度更快的毫米波5G 明年试点或试商用,继续领先全球

导语:目前运营商、设备商已在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试水应用26GHz毫米波技术。

  “最近,我们接到相关部门发来的通知,征集毫米波新场景、新应用,开展试点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东部某省一位运营商人士近日对《IT时报》记者表示。

  随着5G走进下半场,仅靠Sub 6GHz频段“单打独斗”,越来越难满足低空经济、数字制造、智慧交通、XR等行业应用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精度感知等特性的毫米波技术,加速走到台前。

  不久前举行的亚洲冬季运动会上,运营商搭建了国内首个26GHz频段5G毫米波网络,在场馆内为8K超高清视频转播提供稳定高速的传输通道,在场馆外利用毫米波通感一体技术构建低空网络,为低空物流配送提供高效、安全的网络保障。

  实际上,目前运营商、设备商已在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试水应用26GHz毫米波技术,“我们预计明后年毫米波会在部分热点区域开展试商用”,一位通信行业组织的技术负责人表示。

中频段5G难以“单打独斗”

  在5G上半场,我国建立了以Sub 6GHz频段(如2.1GHz、3.5GHz、4.9GHz)为主的5G SA网络,取得了全球瞩目的发展成就。商用五年多来,无论是网络规模还是用户规模,我国5G在全球都处于领先位置,5G用户普及水平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但随着行业应用向纵深推进,在很多场景下,5G“力有不逮”,比如面向工业应用场景,5G不能完全满足其对大上行带宽、确定性时延、高可靠与精定位等要求;面向车联网场景,5G能力也有不足。

  为了打好“下半场”,5G能力必须得到提升,作为增强版本的5G-A技术走上台前。相比5G,5G-A的主要性能有着数量级提升,概括而言,涵盖了“十倍带宽、十倍连接数、十倍定位精度、十倍能效改进”。

  要实现性能大幅度提升,作为5G-A的关键技术,毫米波不可或缺。相比目前使用的Sub 6GHz频段,毫米波具有更大带宽、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等优势。

  比如在大带宽方面,毫米波频段支持400MHz~800MHz带宽,较Sub 6GHz提升2~4倍。在大带宽的支撑下,毫米波下行网络峰值速率可达10 Gbit/s,上行网络峰值速率可达7.2 Gbit/s以上,从而满足5G-A万兆无线通信的高速率需求。此次亚冬会,在毫米波技术加持下,冰球馆实测网络峰值速率可达10Gbps以上,下载一份10G的文件包仅需10秒。

“扬长避短”用好毫米波

  “毫米波的优点很明显,比如带宽更大、精度更高,但缺点同样明显,覆盖范围有限,而且穿透性差、损耗大,一片树叶都有可能导致信号大幅衰减,还容易受到降雨、大雾等因素影响”,上述运营商人士表示。

  所以,在毫米波技术应用方面应该“扬长避短”,以确保其在最合适的场景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水面、低空等阻挡物很少的区域,正是能让毫米波“扬长”的舞台。“我们在水面航道上部署了基于26GHz毫米波频段的通感一体基站,对船舶等对象进行感知,获得船舶通过航道数据等功能,为航道管理、船舶运行提供更先进、更精准的保障手段。当然在大雨大雾天,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位人士说道。

  在没有阻挡物的低空场景下,毫米波通感一体技术能更好实现通信与感知的深度融合,让基站不仅具备通信能力,也具备类似雷达般的物体探测与感知功能,成为实现高精度探测的理想选择,相比Sub 6 GHz,更有助于识别小型物体和精准定位人及物体的路径轨迹。“比如在航道监管上,试验结果显示,侦测距离达到1公里以上,识别精度最高至亚米级。”上述运营商人士说道。

  在这次亚冬会主会场、冰球馆等区域,运营商首次使用毫米波基站连片交叉布网,基于相应的监管平台精确捕捉并监控半径1公里之内的无人机飞行轨迹。

“练兵”之后走向试商用

  中美两国同在2019年开展5G商用,但在路线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

  我国一开始就确定基于Sub 6 GHz中频段构建5G商用网络,工信部为运营商分配了2.6GHz、3.5GHz、4.9GHz频段上的带宽资源,之后又允许运营商重耕800MHz、900MHz等频段资源用于5G发展。中频段兼顾了网络容量,又有良好的覆盖范围,这为推动我国5G在上半场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则不同,一开始选择毫米波技术路线,但因为对于技术和产业链成熟进度过于乐观,导致美国5G在初期发展缓慢。2020年底,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美国在5G发展判断失误,在选择时“押错宝”。之后,美国运营商纷纷调整方向,基于中低频来部署5G,推动美国5G快速发展。

  虽然在5G发展初期路线差异明显,但是Sub 6 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两者协同才能更好发挥5G的能力。

  比如在美国,中频段5G目前已经覆盖了90%人口,而在一些体育馆,运营商则采用毫米波技术,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在热点区域或高价值口碑场景下,可以考虑引入毫米波,提供更高网速、更低时延,搭配中低频通信系统保证接收终端的通信质量。而在一般场景下,可以通过中低频段提供服务。”上述运营商人士介绍。

  但挑战依然存在,“比如,为了弥补毫米波容易受到阻挡、损耗高的劣势,需要开展相关增强方案的研究。而且,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内芯片器件、高频器件材料工艺的成熟度,提升自主掌控权。”上述通信行业组织的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

  但毫无疑问,毫米波正在起势。国内运营商、设备厂商已大量开展基于毫米波技术能力的验证和应用试水。“此次亚冬会毫米波上场应用是明显信号,毫米波5G有可能在明后年在部分热点区域开展试商用,在适合的人流密集区域提供网络覆盖,也更好满足垂直行业的需求。”这位技术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