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深圳广电机器人“记者搭子”进京助力全国两会 AI给新闻人一条怎样的路?

导语:在新闻领域,AI技术已崭露头角。它能快速筛选海量信息,精准挖掘新闻线索,还能协助记者整理资料、生成初稿,大大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3月2日上午,深圳广电全国两会采访团抵京。人形机器人“夸父”在北京街头刚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大家不仅直呼“科技感满分”,还争相举起手机与机器人合影留念。

  其实不久前,今年的深圳两会,就可谓是一场科技盛宴,众多黑科技纷纷亮相,吸引了众人目光,迅速火出圈,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也彰显出深圳作为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实力与担当。

  AI同声传译,打破语言壁垒

  在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现场,全国首个政务级AI大模型同声传译软件——由深圳企业来画科技孵化的InnAIO AI翻译大模型首次启用 。它能翻译150种语言,包括众多方言,像英语中能翻译28种英语方言,西班牙语中能翻译30多种方言,还有18种阿拉伯语方言。只要采集了发言者的声音,准确率能达到98%以上。通过AI声纹识别系统自动捕获发言人语音,结合系统级音源直采技术,可消除传统设备传输延迟,实现0.5秒内自动触发翻译,翻译响应提速40%。这一黑科技的应用,让不同语言背景的参会者能够“零延时”跨语言沟通,为会议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构建起两会政策解读的“数字桥梁”。

  在现场,外国领事官员座位前的屏幕将会议讲话内容同步转化为英文实时显示,不少领事在听报告时,目光都被屏幕吸引,足见其高效与精准。

  机器人记者“夸父”,开启新闻报道新篇

  同样在本次深圳两会,来自深圳卫视的机器人“夸父”名声大噪。它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还是中国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系统,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人形机械人,曾入选“2024年人形机械人10大创新产品”。

  “夸父”举着深圳卫视的采访麦克风,迈着步伐穿梭在两会现场,委员们纷纷上前与其交流互动,瞬间成为“团宠”。它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不仅能够完成常规的采访任务,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为新闻报道提供深度解读。深圳卫视特别推出的《夸父逐会》专栏,借助“夸父”持续报道深圳两会资讯和观察,开启了新闻报道的全新模式,也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无限潜力。

  委员热议机器人产业,展望未来无限可能

  在深圳,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应用场景已遍地开花,整个城市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最好的试验场。目前,深圳已累计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2025年计划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两会期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未来成为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政协委员王永锟认为以现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三五年之内城市场景会有很多机器人出现,五到十年内,机器人可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助理、教育者、医生等。他建议深圳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形象,推出标杆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卫树强等7位深圳市政协委员则聚焦具身机器人的发展,联合提出“关于推动深圳具身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提案”。他们指出,“具身智能”是当前全球科技界的新热点,也是深圳可以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意义重大 。深圳在机器人产业链方面具备完备优势,如宝安区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占全市总规模的28%,企业数量占全市总数量的20%,全区已有424家人工智能企业。委员们建议深圳支持设立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深港跨境产业化转化中心,并选择在宝安前海片区加速布局,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创新生态。

  从AI同声传译到机器人记者,再到备受关注的机器人产业,深圳两会的这些黑科技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更是深圳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的见证。它们预示着深圳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也让人们对深圳未来的科技创新充满期待,相信在这些前沿科技的推动下,深圳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进步贡献更多“深圳智慧”与“深圳方案” 。

  新闻人路在何方?

  “汽车诞生时,不必赛跑,考个驾照即可”,这句话发人深省。人类的过人之处,就是在历史与进化的长河中,凭借智慧,制造并运用工具,持续解放生产力,推动文明发展。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AI技术自然而然地应该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得力工具。

  在新闻领域,AI技术已崭露头角。它能快速筛选海量信息,精准挖掘新闻线索,还能协助记者整理资料、生成初稿,大大提高新闻生产效率。比如,AI辅助撰写突发新闻稿件,让信息更快抵达受众。

  人机协作是新闻行业的未来趋势。新闻从业者既要学会与AI共处,利用其优势,又要发挥自身创造力与深度思考能力,掌握主导权。前不久,头部网络博主李蠕蠕发布视频《AI能否成就销冠》中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维度,她说“AI记数据,而销冠自己记故事”,同时表达出“AI是标准答案,真诚才是必杀技”这层经过了深度思考的想法。新闻人亦如是,面对复杂事件、突发问题时,主持人随机应变、临危不乱的能力;在一字一句、娓娓道来中传递的人文关怀、引发情感共鸣的气质;经过深度思考和坚守新闻伦理中所展现的价值观与智慧,这些都是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软实力”。

  长远来看,让AI与人类紧密配合,共同服务社会,推动新闻行业进步,虽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永远不要忘了,在AI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无需患得患失,更别拿人类的短板去跟机器比。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什么才是最宝贵的。人类的情感、思想、创造力和对世界细腻的感知,是机器无法企及的。守住这些珍贵的特质,莫在科技浪潮中迷失自我,这才是在人机协作时代,我们应始终坚守的立身之本。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