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8天卖1个亿”神话破灭?微短剧“大限”倒计时3天!6月起未审核不能播?

导语:监管的频频出手,也是微短剧行业去泡沫、灭虚火的印证。

  (记者:杨月涵)

  “上线8天,流水破亿”。

  2023年8月,小程序短剧《无双》成为现象级爆款,也成为微短剧最具代表性的“造富神话”之一。时隔9个月,谈及当时铺天盖地的造富传闻,《无双》制作方西安丰行文化创始人李涛仍略显激动,“就是这种夸大的传言,既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误导了很多投资人”。

  对北京商报记者回忆起这番情景的时候,距离微短剧“备案新规”提到的“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还有三天。李涛感慨,目前微短剧市场已经呈现出过饱和状态,审核备案一定是行业向正规、绿色、健康发展的关键信号。

  “持证上岗”

  微短剧“最严新规”之下,平台也相继出手,连日来,抖音、快手、微信纷纷公布微短剧备案细则。以微信平台为例,其中提到,从5月27日起,制作成本低于30万元的微短剧需提交成本配置比例报告,经审核后获得备案号。已通过审查的剧如需变更,需符合规定或提交申请。

  今年4月,一份《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以下简称“备案提示”)的新规流传网络,引发微短剧行业“地震”。内容显示,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新通知,各平台要将目前未经备案上线播出的微短剧剧目相关信息,于2024年5月31日前报所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从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具体而言,不同微短剧按总投资额度被分为三类,采取分类分层审核: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

  虽然这一消息未被官方确认,但从地方进展来看,基本属实。比如广西广播电视局曾在《注意!广西网络微短剧备案管理工作有调整》一文中详细介绍了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和其他微短剧申报备案的具体情况,不同类别微短剧对应不同格式的备案号。

  聚焦在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类别,微信、抖音、快手的动作,也可以看做是这一新规的“续作”。“国家下发政策之后,海南跟进相对较早,其他地方略晚一些,我们也正处于不断熟悉和学习新规的过程中”,一位微短剧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其业务部门正在加紧推进落实备案情况。

  李涛则提到,备案更多是平台方需要负起的责任,丰行文化更多聚焦在微短剧的制作方面,有相应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辅助他们完成在平台上的备案工作。

  以微短剧赛道头部企业之一的九州文化为例,其官网展示的微短剧超过150部,其中3部剧集无法打开,《爱上来自星星的你》可以打开但未显示备案号,其他均已显示备案号。对于公司项目的备案情况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九州文化,但截至发稿对方未通过验证。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新规内容来看,这是一次针对网络视听内容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分级分类审核的方式,确保不同规模投资的微短剧都能符合国家对于内容质量、导向及版权等方面的要求。

  “此举有望提升整个行业的内容质量,减少不良内容的传播,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微短剧市场的健康发展,避免因内容低俗、侵权等问题造成行业乱象。对于观众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接触到的内容将更加合规、优质,有助于提升整体观看体验。”詹军豪称。

  李涛则提到,新规意味着未来内容可以实现前置备案,间接规避了播出平台方在内容上可能出现的“因噎废食”,因此能进一步扩大拍摄题材范围,有助于做正经内容的团队更加健康向上地发展。

  从草莽到有序

  凭借着跌宕的情节、高频的反转、密集的爽点,2023年,塑造了诸多造富神话的微短剧异军突起,成为最大的行业黑马。《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373.9亿元,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不过狂奔的微短剧也不可避免地经历野蛮生长阶段。例如2023年底,因为渲染极端复仇等情况,微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就曾被全网下架。

  而在消费模式上,微短剧也屡屡成为重灾区。一位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一个影视小程序的会员充值页面显示,价值298元最高规格的“终身会员”,可以永久免费看全部新片,但消费后有些剧集却无法观看。

  一番查找后该消费者发现,协议中一条消息显示,“期限性充值仅可观看开通当日之前的剧集,开通之后新上架剧集不属于观看范围。如需观看新增剧集,可以使用金币进行解锁”。

  对于微短剧乱象,监管已多次出手。去年底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针对部分内容呈现低俗同质化的问题,下线了两万多部微短剧,有效净化了行业生态。

  近期,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广电总局有关部门也启动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比如组织头部小程序主体和分发平台,全面排查当前尚未解决的用户退费申请,应退尽退、逐一解决等。

  至于网络平台,詹军豪表示也应加强对微短剧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确保作品的质量和导向符合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通过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和流程,网络平台能够筛选出更多优质、有深度的作品,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观看体验。

  “此外,网络平台还应积极为微短剧创作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包括提供创作指导、资源对接、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搭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网络平台能够推动微短剧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创作者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詹军豪称。

  “草莽阶段,大家争相涌入,势必会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随着国家引导、市场要求以及用户对精品内容的追求等,也一定会倒逼整个行业迭代升级”,上述微短剧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造富神话祛魅

  监管的频频出手,也是微短剧行业去泡沫、灭虚火的印证。

  “微短剧2021年出现,2022年进入高速发展,2023年爆发,但2024年,从同行间的交流来看,我们普遍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过饱和状态,如何按照目前情况发展,一些没有作出成绩的平台方以及制作方,今年可能被‘洗牌’”,李涛说,一些中腰部以下的平台公司,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苗头,比如经营出现困难。

  造富的神话可能是这股行业虚火最直接的来源。“所有人都在炒‘《无双》8天1个亿’,但这就像是中彩票,到现在行业每个月要上线1000部左右的短剧,发展三年也就只出现过一部《无双》”,感慨的最后,李涛说,“都说我挣了一个亿,如果真是如此,我早就躺平了,何必这么辛苦”。

  李涛举例称,现在行业一个月上线1000部微短剧,不赔钱的可能只有100部,在这100部中,能挣钱的可能也就只有50部,大部分都是亏钱陪跑的。

  2024年初,《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剧集的爆火再度接力,有消息称,这部微短剧拍摄仅耗时10天、后期投入约8万元,上线当日充值却超过2000万元。

  其背后的点众科技,也一度因此走上风口浪尖,炒热了“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的话题。对于剧集项目备案情况及后续发展计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点众科技,但电话未有人接听。

  根据公开报道,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曾提到,2022年9月,点众科技每月充值金额大概在1000万元。2023年1月充值收入达到3000万—4000万元。“虽然不断在增长,但是依然在亏损。”

  上述微短剧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到,从制作方的角度来说,微短剧很难称得上是暴利,因为考虑到前期的制作、投放以及精品化升级等环节,再加上班底投入、内容成本的增加都决定了“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只能看到短剧的充值流水很高,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都能落到自己的口袋,就像营业额不等于利润。而且如果内容不够吸引人,单靠投流也不一定能支撑得起剧集的流水,谁都想同时达到叫好与叫座,但很多时候这两者并不能完全同步获得”,上述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时至今日,全行业可能都想再造一个“无双”。但就像李涛说的,内容、制作、投流等多个方面的绝佳配合才可能出现一个爆款,而现实情况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同时出现往往难上加难,“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一定的‘玄学’在”。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