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博尔塔拉报社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3年11月(上),原标题《深耕地方优势 打造创新产品——地方媒体融合发展如何破局》,引用请参考原文。)
在媒体融合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媒体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与中央媒体相比,地方传统媒体受地域限制,在发行和传播空间上有所局限。然而,作为博尔塔拉报创新梯队的先锋军,博州融媒体中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扩宽传播渠道、加快内容创新、重塑自身优势等方式加快提升传播能力,《今天,博州支线铁路正式运营》等融媒体产品,发布后迅速被中央、自治区多家媒体转发,阅读量超过千万人次,《穿越40年,看博州人的生活之变》《35年!博州五台杂烩汤,逆袭成“新疆名小吃”!》等40余件创新产品获得新疆新闻奖。
体制机制创新
2019年博尔塔拉报社以自治州融媒体中心挂牌为契机,明确提出“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原则。引导全员树立新媒体思维,强化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市场思维。对延续多年围绕报纸生产而形成的部门架构、人员配置进行优化调整,整合分散在传统业务部门和新媒体部门的采编力量。将原有内设科室调整为采访中心、融媒体中心、技术运维中心等7个部门。采编人员从一支笔杆闯天下,到摄、采、编、播、演等全面发展。打通报、网、端、微、短视频全流程,形成内容生产的“策采编审发评馈”完整闭环运行,实现了“一支队伍服务多个平台”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力促采编力量向移动互联网阵地汇集,采编内容向移动端发力。
技术应用创新
2021年年底,博尔塔拉报社引进新华社“媒体大脑”(MGC)智能系统。2022年博州两会期间,该报社首次运用“媒体大脑”(MGC)技术,融合运用了AI主播、数据短视频、GIF动画等创新传播模式,制作《五年答卷 “数”看博州》《30秒穿越博州1826天》。其中,《五年答卷 “数”看博州》创新应用“媒体大脑”(MGC)“光速”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作品的第一亮点是技术创新:把枯燥的数字变成跳动的数据动画,把文字新闻变成数据新闻,通过AI主播的播报,完成音、视、听等多种体验。作品的第二亮点是多介质传播:发布微信推文的同时,在博尔塔拉报视频号、抖音号等多平台发布视频作品,产生矩阵传播效应。
产品融合创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宣传中,博州融媒体中心利用720全景技术、长图海报、图文推文等新技术,先后制作《酷!“永远跟党走”博州红色打卡地VR全景展厅》《博州新晋“网红打卡地”》《快来博州红色打卡地,开启你的“红色之旅”!》 《博州新晋“网红打卡地” ,快来打卡》等系列作品,让博州干部群众通过手机全方位、多角度“身临其境”体验波澜壮阔的党史。特别是720全景网络“云”展厅,打开页面的小喇叭功能,还可以听到解说员详细的讲解。创新的展示方式不仅能够和现场参观进行互补,还能引导博州各族群众利用新技术,更快更好地获取新闻资讯。
打造网红主播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2020年5月,博州融媒体中心策划打造博州首个文旅网红品牌“遇见博尔塔拉”,完成从“媒感”到“网感”实质性转变;运营至今,“遇见博尔塔拉”抖音号成集群平台流量新高地,《赛里木湖星空露营地》成抖音爆款,吸引大量疆内外网红直播、官方媒体前来打卡。遇见博尔塔拉主播也成为博州流行风向标。次年,成功打造美食网红品牌“寻味博州”。如今,“寻味博州”成为博州美食、酒店等企业宣传博州美食的首选平台。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2020年7月,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助力赛里木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方位、全媒体、全视角宣传推介赛里木湖。博尔塔拉报社、博州融媒体中心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团队、生产产品,先后运营1个多月,在各级平台和自媒体转发或发布相关信息882篇,累计阅读量约1亿人次。微博超级话题#醉美空中湖泊博州赛里木湖#,累计阅读量9015.7万。当年9月底,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撒贝宁、尼格买提等一行来赛里木湖录制节目,在接受采访时,撒贝宁的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微博话题#没去过赛里木湖白活了#持续发酵热点,推出当日该话题冲上新疆热搜榜,目前阅读量达1.4亿人次。相关宣传报道有效推动全域文体和旅游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博州经济发展。
急难险重展初心
2021年8月15日,阿拉山口市发现3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后,博州融媒体中心全体采编人员在支部的带领下,快速响应、整合资源、全媒联动,着力打通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最后一公里”。策划推出《博州72小时》《硬核数据,彰显博州抗疫力量》《感谢你!为我们拼过命的博州“大白”》《@博州人,朝着胜利 勇敢前行》等一批精品力作,以有温度的报道,回应了群众关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了强大共识,贡献了媒体力量。
人才是媒体发展的关键。要实现媒体融合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扎实的人才队伍支撑必不可少。博州融媒体中心高度重视建设一支能力卓越、水平过硬、技术超群的人才队伍。遵循扁平设置、充实一线、精简高效原则,倾力推进全员转型,形成80后领军、90后骨干的人才梯队。
“实战式”培养
博州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新时期发展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注重人才队伍中的专业新闻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配置,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保障。每年预留足量人才培训培养经费,并积极向组织部门申请项目资金,选派中层干部、骨干人才等分批次赴武汉、杭州、嘉兴、云南、厦门等地跟班学习、研修提升、开拓视野;到南北疆兄弟媒体单位交流学习,互取“真经”齐头并进。该中心每年参与跟班学习、高校研修、实战训练的人才,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试错性”成长
“创新有风险,千万要谨慎。”博州融媒体中心鼓励大胆创新,提出“不怕会出错,就怕没人错”,要给新人成长“容错”。2019年6月,博州融媒体中心放权让几个只会耍笔杆子的记者,在借摄影师、借摄像机、借导播台、借主播,甚至借平台的情况下,大胆尝试直播新模式,在新疆第十三届环赛里木湖环公路自行车赛上,首次尝试多机位户外体育赛事直播,创造了累计播放量500万次的成绩。
直播团队的成功归功于团队的“首创精神”。由此该中心提出“领导者—领导者”团队管理模式,即把20余人的大团队划分为2至3人的小团队。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将管理权力下放,打造一支释放型团队,让每一位员工把能量释放出来,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创造。
“释放型”团队
人才梯队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团队能走多远,以及能走多快。为快速挖掘、锁定高潜力人才,博州融媒体中心复制推广直播团队成功经验,敢为人先打造释放型团队,以“授权”思维,倾力推进全员转型,激发全员领导力。先后组建“零距离”“博报”“遇见”“寻味”“创意风暴”“视频”等项目化小组。平时团队“化整为零”,采取小组作战模式,下放管理权,下压责任感,激发全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全员管理、执行能力,激发“小团队”的“大能量”;遇到重大活动,团队“化零为整”,服从统一调度,统一安排。如今,团队建设变“推着走”为“主动干”“领着跑”。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