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赵捷)
在新型传播格局下,许多电视媒体尤其是市县电视台都在为丰富屏幕内容、提高传播力殚精竭虑。近期,我们发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台,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小台,纷纷以创作本地化纪录片为抓手,有效提高电视媒体的关注度和收视率,为地方台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江苏省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纪录片《村中城事》,用30分钟讲述了外来书记高华平带领村民治理城中村脏乱差的故事,记录了北管泾村人在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方面做出的尝试和努力,也说出了全国百强县昆山市农村城中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湖南湘西州委州政府出品的纪录片《沈从文和湘西》讲从文故事,传湘西声音。云南省镇康县融媒体中心的《守边人》深入镇康近百公里的边境线,生动诠释着各族群众“愿得此身长报国,民族团结守边关“的誓言。福建广播电视集团的纪录片《知行田野·科技特派员》记录了科技特派员“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感人故事。今天,这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己经从南平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从题材内容上看,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国家发展是各地纪录片创作的主基调,涉及科技发展 、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和国防军事的内容较多,在光影变换之间勾勒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轨迹。这些纪录片选题精准,注重纪实语言表达,关注的是平凡世界里的小人物,呈现的是新时代火热的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地方台纪录片在传递党的声音时,特别注重对当地生活与人物的细致观察。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我们的乡村》中的“攒劲儿”书记牛生勇、新疆新河县《旋律里的村庄》网红村民吐尔逊、内蒙古阿拉善《大漠梭梭女人宝花》中的宝花、安徽省马鞍山《“蟹逅”七房村》中的历任村支书……他们心怀国之大者,这种逐梦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新时代发展的脉搏。
地方台的这些探索,为纪录片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一,地方台制作纪录片的优势是接地气儿。地方台纪录片反映本地生活和老百姓的诉求,冒热气儿、有温度,可以见到烟火气中的人物面孔和青年人生机勃勃的创新力量,这些作品容易在当地流行,并推进党的政策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地方台纪录片虽然少有大制作,但内容多样、成片快、时效性强。全国广电一盘棋,中央媒体的宣传职能和地方媒体的宣传职能一直各有侧重,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需要发挥各自优长,传递好党的声音,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地方台纪录片对地方文化特色、对地域风土人情的关照方面较为细腻,其所记叙的人物和事件,是对大台纪录片播出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展,而这些看似着眼于细节、凡人、小事的纪录片,更容易借助台网联动的方式放大传播声量,避免陷入冰冷图解政策的窠臼,更好、更快实现与观众的共情共鸣。
第三,遵循纪录片创作原则,采用纪实手法跟拍方法,去反映身边人、身边事。在有限条件下,地方台纪录片人手持摄像机,不搬演、不虚拟、不再现,历经岁月长河,其带有“地方志”意味的功能会逐渐显现。地方台纪录片时刻把群众置于镜头前,惦记群众的安危冷暖、想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千方百计反映群众关心的人和事,推动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更融洽。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百姓的事,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事。纪录片人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主动姿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了解人民的所忧所思所想所盼。
未来,地方台纪录片仍需深耕时代主题,立足拍摄本地内容、寻求年轻化表达、实现多平台跨越的纪录片发展业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地方台是党的声音能否传递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保证,是检验政策落实情况的试金石,建议在纪录片评奖、激励政策的制定上,适当向地方台倾斜,对好选题、好作品、好人才予以积极扶持。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