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网络大规模商用部署,全球移动运营商正在依托5G网络的优异性能兑现商用价值,同时响应市场需求大力推动5.5G网络商用加速到来。中国移动集团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在2023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期间5.5G产业峰会上介绍,5G-A技术和产业均取得显著进展。从最近的行业动态和5.5G产业峰会综合看来,5.5G的人联、物联、车联等商业场景均愈发清晰,整个端到端移动万兆产业链全面加速成熟,千亿物联联接全面加速,为最早在2024年开始商用助力全球移动运营商加速5G网络变现广度与深度、开启新商业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全球已超10亿的5G ToC用户非常期待更具沉浸感的XR类多媒体应用,移动万兆产业的全面成熟,给移动运营商的5G价值经营带来重要机遇。
● 创新应用蓄势待发
在“元宇宙”概念的持续火热下,XR向着超高清、3D、沉浸式实时交互的方向快速推进,已趋于成熟。以3D显示为例,在光学领域、算法、芯片、编解码、3D影像合成、3D影像显示等的快速进展下,已从穿戴式3D发展至无需佩戴任何辅助设备的裸眼3D,扫除了3D大规模商用的障碍之一。
此外,云、AI为补全裸眼3D的上游短板——内容制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已取得可喜进展,比如在刚首发的华为无线5.5G 5.5G Park, 我们看到AIGC快速发展将大幅提升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势必将成为未来内容制作的核心模式。现场演示的通过一段文件和一张图片,AIGC会自动生成一段时长20秒的3D视频。内容的高效创作,特别是3D内容的蓬勃发展,又将有力支撑移动用户DOU持续增长。预测2027年的DOU相对于当前状态将有10倍的提升。
● 万兆产品已Ready
为移动及家庭用户提供上述全新的业务体验从而更好变现,还需要升级网络能力。由于具有超高速率、高可靠性、极低时延的要求,当前5G网络上承载大量此类业务非常具有挑战性,面向未来大规模商用的诉求,需要从当前5G泛在千兆升级为5.5G下行万兆+上行千兆+确定性的体验。行业对此已形成共识,比如5.5G产业峰会期间,臻像科技副总经理孙雪君做主题发言时表示,光场技术高分辨率和超多视点,结合5.5G上下行超宽带和确定性时延,给用户带来最佳的3D业务体验。
这就需要更多频谱,并大幅提升频谱效率。
频谱方面,在“100GHz以下频谱全面向5G演进”这一业界共识下,目前已有25个国家/地区分配了5.5G关键频谱——毫米波,此外通过重构Sub6GHz存量频谱以实现超大带宽的挑战也有解决方案。
谱效提升方面,作为5G Massive MIMO的重要演进方向,超大规模天线阵列M-MIMO(ELAA)在基站侧大幅增加孔径以支持更多收发通道和天线单元,既能提升接收信号强度,又能减少UE间干扰,从而从网络和UE两个层面助力Massive MIMO实现极致频谱效率。
作为大幅提升Massive MIMO频谱效率的重要利器、实现5.5G极致覆盖的关键手段,ELAA-MM万兆产品已就绪,在走向全频段、解决“结合业务需求合理利用不同Sub100GHz频段”挑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从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首席营销官甘斌在此次5.5G产业峰会上介绍的看来,实现了:①在Sub6GHz TDD频谱,4.9GHz覆盖能力对齐2.6GHz,6GHz覆盖能力对齐3.5GHz;②在毫米波频谱,突破了移动性和覆盖难题;③在Sub3GHz FDD频谱,ELAA-MM+多频段服务小区(MBSC)把多个离散的FDD载波构建成一个虚拟大载波并通过BWP实现载波间的频谱灵活调度使用来提供更高的确定性的体验。
此外据悉,可实现10Gbps速率的5.5G芯片已发布(可以支持毫米波10CC以及Sub6GHz 5CC),5.5G终端芯片生态已经就绪。
在国家政策和产业需求等大力推动、通信行业努力奋斗下,我国已全面进入“物超人”时代,正逐步迈向“百亿物联”并很有可能在5.5G面向垂直行业的精细化设计助力下迈入“千亿物联”的新时代,逐步产生超过人联的价值,为移动网络运营商开辟新的行业市场巨大空间。5G公众号观察到,在加强与垂直行业技术和知识结合的同时,5.5G技术产业能力也在快速增强(具体表现为,RedCap的规模商用正在加速,无源物联网(Passive IoT)正加速成熟,此外业界也加速了对5.5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探索),由此,5G在垂直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正得到加速推动,极大利好各行各业及移动网络运营商。
● RedCap规模商用加速
持续提升5G对垂直行业的支持能力需要降低轻量级UE的复杂度,将5G应用扩展到对成本、能耗、数据速率等要求更低的市场,并支持更丰富的物联网终端类型。在满足5G工业物联网等新应用场景需求的前提下,Red Cap通过简化终端设计复杂度,简化5G系统配置和相应的业务流程,实现降低Red Cap终端芯片、模组的成本、降低终端功耗等目的。
终端设计复杂度与成本直接相关,从技术实现上降低Red Cap复杂度,可直接降低终端设备的成本。产业界开发的Red Cap产品正逐步完善,据悉RedCap芯片、模组、终端产业链已经成熟,预计到2023年底将有50+款RedCap商用终端。
商用规模也正在加速,据悉RedCap在智慧电力、智慧安防、智慧制造等各个场景开始得到应用,笔者认为这些应用将起到很好的行业样板效应作用。
● Passive IoT加速成熟
Passive IoT市场需求旺盛。一方面,在多个行业应用实践中,以电源供电的高速物联、中速物联和低速物联有源感知节点在大量场景部署时会受到明显限制,包括能耗高(需要电池)、极端环境部署受限、终端成本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终端尺寸较大等,制约了运营商移动物联网向着更广阔场景的扩展。另一方面,诸多广泛应用RFID的领域由于该技术存在干扰大、通信距离受限、不支持连续组网、不支持定位等痛点,对于摆脱读写器、提升传输距离的新型Passive IoT系统充满期待。
拓展支持丰富的行业应用,免电池、免维护、易部署的Passive IoT在工业制造、物流、能源、医疗、畜牧、仓储、交通、家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千亿级移动物联网连接场景的主要来源。相比传统技术,Passive IoT以相同的成本,提供上行通信能力以及10倍覆盖能力,提升10-30%生产效率。已在仓储、制造、物流、消费等价值场景如海尔制造工厂,开展实际部署。此次5.5G产业峰会上,海尔衣联网全球生态供应链总监周明立介绍5.5G物联网技术赋能制造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Passive IoT全产业链正在加速,终端Tag样机已经就绪,频谱、产品形态及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定义。此次5.5G产业峰会上,智汇芯联CEO李振彪提出5.5G无源芯片技术和终端产业链日趋成熟,随着无源终端的量产与商用推进,势必将释放更多商用场景。
● 通-感一体加速探索
从诸多行业于感知方面存在的痛点看,移动通信和感知两者通过站点融合、设备融合、频谱融合和空口融合建立技术优势,将在诸多行业产生明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感知服务将是实现5.5G智能网络升级、扩展行业应用的一个重要支撑能力。
比如,精准感知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基础,目前以视觉为主的道路感知系统受限于光线、3D感知精度、障碍物遮挡等,存在较大的监控盲区,而实现全路段感知覆盖将导致基建成本大幅增加,所以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据了解华为5.5G通信感知一体基站已实现超出业界两倍的感知距离,降低了路网部署成本。目前车路云协同已实现多种交通场景,例如拥堵识别、鬼探头、路障识别等,提升了通行体验和效率。
此外,车载感知系统同样受到探测距离、周边车辆遮挡等限制,且感知器件性能受成本约束。而依托移动通信与感知的融合,辅助自动驾驶的效率大幅提升。这意味着业界在不断探索对5.5G通-感一体于交通领域的商业场景的扩展。而除了交通领域,5.5G通-感一体商业场景的探索广泛涉及低空通-感、智慧海洋等多样需求,应用潜力无限,为移动网络运营商开启新商业。
在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短短3年时间,5.5G技术和产业均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已实现移动万兆产业全面成熟,千亿联接正全面加速。相信在接下来的5.5G产商深度融合阶段,产业各方紧密携手必能创造新奇迹,加速实现5.5G全面提升系统宽带服务质量、极大加深拓展行业市场,激发数智社会的无限可能,成为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强劲动力。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