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姜娜敏,系洪杰文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柳芳系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副总监)
自1994年创办以来,湖北之声广播专栏《焦点时刻》始终坚守内容为王,切实落实“坚守初心、持续创新”的发展战略,节目收听率、占有率长期在省内同时段广播节目收听调查中位列第一。该栏目近五年制播的作品,共获得中国新闻奖6件、省部级以上奖项50多件。作为一档老牌广播新闻节目,在融媒时代走出一条“强定位+重创新+造精品+融平台”的转型可行路径。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其在融媒体转型中不能仅仅只做技术形态的转型,更应该建立起新闻生产与用户之间的有效连接,让其成为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窗口,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服务型媒体。
《焦点时刻》自创办至今,始终用工匠精神进行规范标准的内容生产,有效发挥主流媒体在价值取向和舆论引导上的主力军作用,不断铸造权威、及时、温暖、为民的服务型媒体形象。
01 发挥党媒优势,突出报道权威性
融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在全新的媒体传播生态下,广播媒体必然面临挑战,但无论传媒行业如何变迁,找准自我定位,做好优质内容,就可以将挑战转变为融媒体转型的重要机遇。
《焦点时刻》找准主流党媒定位,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报道权威信息,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同时,做好信息与受众的连接。例如,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报道中,《焦点时刻》栏目全员上岗,76天累计直播近8000分钟。尤其是在2020年1月23日,《焦点时刻》还制作播出了应急直播《直击武汉紧急关闭离汉通道》,全程记录了武汉封城的全过程,留下极具价值的新闻素材,同时也彰显了湖北之声作为主流党媒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02 做强社会监督,强化舆论引导力
“内容为王”一直是媒体发展的铁律,相较传统媒体时代对“原创内容”“独家新闻”的争夺,融媒体时代的内容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思想与内容话语权的交流和争夺上。
在极难追求到独家的融媒体生态环境下,舆论监督是融媒体竞争中的一把利剑,适度做强舆论监督,既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还能为受众提供新媒体很难做到的优质内容服务。例如,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通过广播评论的方式聚焦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武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这种具有监督性和建设性的新闻作品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起到了重要的社会监督作用。
同时,《焦点时刻》栏目还专门开设了《焦糖评论》《热点里的价值观》专栏,积极培养优质新闻评论员,在节目中以导向正确、及时权威、形式多样的短评、述评、点评等内容,有力发挥了主流媒体在价值取向和舆论引导上的主力军作用。
01 立足有价值的资讯
湖北之声作为主流党媒,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立足于有价值的资讯传播,通过优质内容提升广播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积极创新内容表达方式,用优质节目内容吸引用户群体的关注,使其内容传播深入人心。例如,《焦点时刻》制作的《档案里的战“疫”故事》,向全国公开征集,获得3万多件抗疫档案资料,全部被湖北省档案馆永久保存,成为抗疫历程的历史见证;《档案里的党史故事》针对融媒体传播特点,根据不同融媒体平台的调性,做到“一鱼多吃”,每期节目都由声音纪录片(广播)、短视频(抖音)、图文深度报道(微信公众号)、百字故事速读(微博)等至少四种不同的信息表达形式组成,不断拓展党史故事报道的叙事空间。
02 “我说你听”变“一起说”
传统媒体大都以“我说你听”的告知性信息传播为主,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其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播出平台,逐渐变成一个双方相互沟通的服务平台。在新的传播模式中,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评论、反馈、分享及参与。
《焦点时刻》栏目在每期节目结束之前都有一个话题互动环节,倾听受众的声音。同时,该栏目的诸多大型主题报道选题或者节目素材都来源于人民群众,例如,《档案里的战“疫”故事》就是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抗疫档案资料,让受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之中。
01 立足本土内容,打造匠心节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城市广播媒体,本质上还是要为本土群众服务,提供与当地受众相关的本地资讯和延伸服务。因此,围绕本土信息苦练内功,注重新闻报道的品质,提供优质新闻内容,满足本地群众的信息需求是广播媒体融媒体转型的首要任务。
《焦点时刻》在新闻报道策划过程中,也注重立足于本土,找到新闻选题与本地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策划的创新,实现本土信息的深度解读。例如,全媒体产品《档案里的党史故事》通过主题策划,通过12份红色档案,讲述了12个发生在湖北的红色故事,上线后互联网播放量超过3000万,其中微博话题#档案里的党史故事#浏览量近千万。
02 整合传播资源,策划精品栏目
在碎片化传播时代,广播媒体人如果想要提升新闻内容质量,确保自己的新闻产品有亮点和卖点,还需要整合传播资源,在节目编排上增强创新性,使其报道可以更具特色。
《焦点时刻》为了适应融合媒体的发展,从播出至今,经过了多轮的创新改版,目前设有《焦点头条》《热搜新闻》《焦点导航》《今日面孔》《焦糖评论》《热点里的价值观》《七分钟》等7个子栏目。同时,节目还成立了“焦糖工作室”,整合社会资源进行项目化的运营,其中,《焦点时刻》特别策划的全媒体节目《对话长江》连续制播10年,有效整合上海、江苏、重庆等地优质资源,为搭建长江经济带宣传协作平台作出了有益探索。该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普遍欢迎,由湖北之声发起并主持的话题#对话长江#全网阅读量突破1000万。
01 技术赋能,融合多平台传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广播媒体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平台快速抢占了广播媒体的市场份额,使得其发展空间遭受了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广播媒体利用技术赋能,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也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焦点时刻》在融媒体转型中不断依托新技术优势补齐广播媒体发展的短板,创新工作思维方式,结合VR直播、5G、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促进广播节目的不断完善和丰富,进一步提升广播媒体的内容质量。例如,在《对话长江》节目中,湖北之声联合重庆之声、江苏新闻广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推出全媒体线上直播特别节目《对话长江 看见中国》,该期节目利用技术优势,创新节目播出形式,打破传统媒体壁垒,通过“视频+音频+短视频”的同步播出模式,同时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荔枝新闻、九头鸟FM、长江云、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形成多频共振,全方位满足了用户的多元需求,也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的到达率,给受众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
02 渠道差异,进行个性化运营
多平台传播的出现可以满足受众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不同的传播渠道其信息传播的类型、方式、效果等不尽相同,因此,广播媒体在融媒体传播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传播渠道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运营才能提升新闻宣传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也是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经过几代广播人的努力,《焦点时刻》制定了精品内容发展规划,不断增强全体新闻人员的运营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生产制作模式和严格的三级审稿流程。同时,在进行融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注重不同媒体渠道的差异化,已形成以微博、微信、长江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抖音平台以及25个节目和行业垂直服务号、多个主持人特色号为一体的融媒体矩阵,移动用户人数突破1000万。在工作室的垂直运营模式下,其所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能找到合适的发布平台,并能在多个传播端集成专题页面,放大传播效能。
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想要寻求转型和发展,就应该避免技术冲击带来的内容同质化,坚持“内容为王”为根本,将以“我”为主的传统媒体思维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维,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3年3月(上),原标题《坚守“内容为王” 凝聚广播声量——湖北之声<焦点时刻>的融媒体转型密码》。引用请参考原文。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