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民事判决书,北京广播电视台与自媒体“爱影音的小龙”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正式宣判,判决被告在多个自媒体平台连续三日刊登对原告的致歉声明,并予以赔偿。该自媒体于7月7日刊登致歉声明,随后@北京卫视 官微直发道歉声明截图,并表示:是非有断,公道自在人心。行远自迩,感恩与君同行!
头部电视台起诉自媒体名誉权侵权,这或许还是业界首例。这场官司的起源,是该自媒体账号发布针对北京卫视“魔幻收视”的评论文章。收视率作为电视行业的硬通货,仍是最为关键的评价指标,数据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无数从业者的心,而行业内外对于各平台的收视率,这一最能直观反映各台发展水平和播出效果的数据,仍然报以高度关注。
收视造假,更是各界热议、人人喊打的市场乱象,天然具有吸睛效果,但收视迷雾下,真假难辨,人人都“肉眼识造假”,也成为迷之现象。这场电视台诉自媒体诽谤案的落幕,一方面,再度揭示了自媒体环境的鱼龙混杂和乱象治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将电视收视统计和评价问题再度推至风口浪尖,引发新的探讨,这个敏感而又有着生命线般意义的数据,如今在电视媒体的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电视台的收视市场又表现出怎样的特征,融媒体时代多维评价指标影响下的电视台经营与生存状况如何?
回到北京电视台起诉自媒体网络侵权案本身,2019年8月,自媒体“爱影音的小龙”在多个平台发布了名为《北京卫视再现“魔幻收视” 黄金档电视剧收视率一夜之间倍增》的文章,其中阐述所谓“魔幻收视”的依据为,2019年8月20日北京卫视二轮播出的电视剧《少年派》59城收视率为0.891,较前一天的0.421上涨116.4%,文章还给出“北京卫视的高收视也未让其在广告数量和质量上有什么明显进步” “上半年的综艺节目可以说毫无影响力”等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论断,被判决“评价有失公允”“有一定的倾向性和失实之处”均在情理之中。
诚然,各类媒体对收视统计数据予以关注并展开监督,对于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来说不无裨益,尤其是在收视造假猖獗、主管部门接连向这一积弊已久问题出重拳的当下,媒体和公众的第三方监督更具意义。不过,行业所呼吁的应是理性客观、无预设立场的监督和评论,收视造假,绝非简单凭借几张收视对比图就能下定论的,评估的复杂性远远超出非专业人士的想象,而主观臆断数据污染,依据看似非常规曲线的数据就盖棺定论,不仅不负责任,更可能带来给努力营造健康收视评价生态的电视行业带来更大伤害。
这一案例中,对北京卫视《少年派》“魔幻收视”的推测显然就缺乏足够的数据分析支撑。单是两日收视率涨幅较大这一点,显然不足够得出数据存在水分的推论。值得一提的是,自媒体盖章“魔幻收视”的剧目《少年派》《破冰行动》,恰好都为北京卫视二轮播出。作为北京卫视较少播出的二轮剧,这两部剧显然不是频道的年度重点剧目,更非冲击高收视和热议度剧王的“种子选手”,即便行业内存在收视造假的“潜规则”,平台对二轮剧“下手”的可能性也极低,制片方更无需对二轮播出投入大量财力,制造收视虚高假象。
客观分析,这两部二轮剧收视的“跳涨”或有两方面因素支撑。其一,是这两部剧作为北京卫视少见的二轮剧,事实上更重要的功能是用来填档,即预排剧集尚未取得许可证、难以在预期时间顺利上档的情况下,北京卫视临时选购了两部品质出众的二轮剧,而播出前几无宣传,这种“裸播”自然导致开播前期的收视低迷,随着播出剧情、话题的持续发酵和而上涨当属正常现象;其二,这两部剧在湖南卫视、央视八套首轮播出期间便是当年市场表现相当突出的年度大剧,而不同平台的忠实受众在地域、年龄、性别、圈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谓“收视暴涨”的波动,很难说不是首轮播出口碑拉动及用户群体持续扩张的效应,无论如何难以做出该自媒体“魔幻收视”的推论。
电视收视率调查和广播电视节目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个复杂的问题。收视率是反映电视台节目收视情况的重要综合指标。当前,国内电视收视市场机构和产品颇为多样,老牌资深的索福瑞、重新回归中国市场的尼尔森、击中互联时代网实时收视痛点的酷云,以及以官方背景重磅登场正本清源的中国视听大数据……众多收视率统计数据令人眼花缭乱,抽样方式、样本量、终端来源、涵盖的收视行为、计算方式都不尽相同。
索福瑞城市网数据,在电视、广告市场中应用最广,但近年来其真实性越发受到诟病,成为行业治理的重点区域。2020年,广电总局印发《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明确加大对干扰、破坏收视率统计及制造虚假收视率等行为的追责力度。而北京电视台此次起诉自媒体案撕开了收视统计监管的另外一面,在加大力度整治收视造假的同时,也需注重保护电视媒体的利益和声誉,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造假者逍遥法外,遵纪守规者却被恶意中伤,这显然有悖向收视乱象宣战的初衷,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2018年底广电总局重磅推出中国视听大数据,被认为是整治收视造假行动中的里程碑事件,其提供了更为真实透明、无污染的数据,在收视率治理中也起到了一定效果。如今迷雾笼罩的多方收视指标共存下,中国视听大数据越来越多地被视作权威行业通用数据的代名词,也成为不少从业者、广告方衡量真实播出效果的度量衡,以及网友评价电视内容的重要参考标准,被不少人以“脱水数据”亲切称呼。自中国视听大数据以周为单位免费向社会公众公开以来,收视乱象得到有力打击,业界呼唤已久的清朗评价生态逐步形成。
总体来看,中国视听大数据的确与索福瑞收视率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或与样本选择、统计方式和覆盖范围有关。通过长期对不同收视榜单观察,也能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以此次事件的主角北京卫视为例,中国视听大数据2020年全年数据显示,开机率最高、广告主最为看中的晚间时段,北京卫视排名第三,居于五大一线卫视的中上游,这比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排名更为靠前,而酷云、尼尔森、美兰德数据中,北京卫视的收视表现都比索福瑞榜单反映出的更佳,频道传播力更大、更具含金量。各收视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有所出入在所难免,但跳出单一维度、综合比对多方数据,更能拨开云雾、揭开各平台影响力传播力真相,如北京卫视各榜单综合表现,就显露了其隐藏的市场传播实力,北京卫视或也是一线卫视中被低估的一家。
那么,从当前几个使用范围较广、公信力较高的收视统计指标来看,当前电视台的收视状况究竟如何?后疫情时代,经历了疫情期间电视收视的激增后,收视总量逐渐恢复常态。而从省级卫视电视剧、综艺节目收视来看,电视大屏似乎正呈现一种“反季节”的强势回暖。索福瑞城市网收视榜单中,从前破1都是首轮剧难以迈过的一道坎,近来破2甚至破3收视都已司空见惯,头部综艺节目同样频繁跨越破2大关,这番盛景甚至令人对外界赋予电视媒体的“萎靡不振”标签产生怀疑和动摇,仿佛重回电视的“黄金时代”。
业内人士理性分析便不难发现,电视远没有动辄破2破3数据展示的那般风光,开机率下滑、广告收入下行已是难以回避和反驳的趋势,索福瑞数据中的生机勃勃更像是一种虚假繁荣,事实上,即便是稳居第一梯队的五大卫视,传统电视台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但这是否意味着电视媒体的颓势已无法挽回、前景一片迷茫?又显然不是。近来,各个电视台都在着力探索彰显自身特色的内容生产和频道发展,试图打响对势头正劲的长短视频的漂亮反击战。今年以来,就明显能感受到电视媒体能量积蓄后的爆发,尤其是五大一线卫视,电视剧、综艺节目收视频现高峰,精品创作接连形成出圈效应。
上半年央视独播的《觉醒年代》、多卫视联合播出的《山海情》等多部献礼剧赚足眼球、收获大众好评,一举推翻大众对主旋律作品的刻板偏见,击穿各个年龄段和圈层,受到全民追捧,这样的传播效果是电视媒体独有的。而文化类节目和晚会的数度走红,也印证着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传统文化的电视化表达创作路线的正确性和价值,深耕文化类节目创作接连打造《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最美中轴线》等王牌IP的北京卫视、先后凭借《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夜》等节庆晚会“杀疯了”的河南卫视,都将电视媒体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彰显文化自信的优势充分发挥。
可以看到,各家电视台都在找寻信息爆炸的媒体时代独有的价值方位,形成极具差异化的平台路线。湖南卫视作为最具创新力的省级卫视代表,仍在持续引领台网综艺内容创新潮流,推出的多档节目在业界掀起风潮;北京卫视在健康、文化、公共对话等领域都打造出了全国独一份的王牌栏目,《养生堂》坐稳电视健康节目头把交椅,《向前一步》作为首档直面城市发展中矛盾的栏目,迈出了新闻栏目推动社会治理的一大步,首都卫视的气韵和风范逐步丰满。总之,电视媒体的价值理应得到更大范围和程度的关注与肯定,在电视人的坚守和创新之下,传统电视大屏定能撬动更大能量。
北京电视台与自媒体的这场由收视率引起的侵权案官司的宣判,无论在电视行业和自媒体领域,都有着特殊的符号意义。仍然有待规范的收视市场、流量至上的自媒体生态、融媒时代的电视台生存现状,都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而从率先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声誉、为自己正名的北京卫视身上,也能看出作为代表性电视媒体面对复杂舆论环境的十足底气,而这一事件给业界带来更多思考的是,复杂且乱象缭绕的收视测量统计下,电视媒体的市场价值的正确评估,以及收视竞争之外省级卫视真正的发力重心和战略布局,内容业务和平台的发展才是王道,引领电视媒体探寻融媒转型之路才是各卫视的当务之急。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