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屏、小屏、多屏、跨屏之间的竞争 “冲击波”,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大卫视纷纷求新求变,试图“稳固”阵地的同时也能冲出一条“新赛道”。
其实,各大平台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主要是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的竞争。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人才成为各大卫视的突破口。近日,东方卫视推出的虹工作室、面包工作室、番茄匠工作室、段红工作室“四大品牌工作室”再次引发业界关注。这是一线卫视在主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中的又一标志性动作。
近期,传媒内参独家专访了东方卫视“四大品牌工作室”相关负责人,在他们的分享中,“深耕内容”“二次创业”“准公司化运营”“产品经理”这些关键词成为频频提到的重点。梳理各大工作室的变化,准公司化运营管理、“精耕深挖”触及内容产业链、以“产品经理”的心态做节目成为当下卫视工作室模式下的三大新引擎。
相比早前的“独立制作人”,现今流行的“工作室”制到底有多大权限?具体如何运营? 据了解,东方卫视“四大品牌工作室”成立的背后是在充分保障原有创意自主权、项目竞标权、团队组建权、经费支配权、收益分享权、资源使用权的六大权利基础上,对部分独立制作人探索厂牌制改革,建立个人品牌工作室,采取准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方式。 不仅如此,在独立制作人六大权利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两大权利,即个人品牌权,拥有以个人姓名为名称的品牌工作室,拥有属于个人的品牌LOGO、视觉标识等;项目运营权,赋予品牌工作室负责人对整体项目更大的运营权利。
由此来看,准公司化运营的“工作室”正在尝试通过市场机制、公司化改革和激励等方式突围,在东方卫视段红工作室负责人段红看来,工作室模式有更多灵活的机制,可以给导演未来更强的续航能力,比如个人收入、价值施展空间等,在段红看来,如何将节目所积累的资源以更加灵活市场的方式获得收益是接下来不断探索的方向。
对此,东方卫视番茄匠工作室负责人陈蓉也有同样的看法,工作室模式就像在体制内创业,尽管有压力但也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比如现在的团队在人力配置上增加了商务的岗位,专业对接节目的商务,这是此前团队不具备的一项能力。对于团队管理理念上的改变,在东方卫视虹工作室负责人陈虹看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工作室内的每位成员其实都是主人,她希望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缤纷色彩和个性魅力。
多屏时代,内容不再匮乏,但是优质内容依然是传统媒体立足的根本。融合发展还是需要回归到“内容为王”。媒介技术瞬息万变,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受众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依然没有改变。长期以来,优质内容一直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而工作室模式就为精耕内容搭建了属于自己的专属舞台。媒体市场潜力巨大,只要做好精准定位,就完全有可能占据一个领域。 比如东方卫视面包工作室团队长期深耕各类型真人秀,负责人张劲表示,无论是哪一类型,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挖掘人的故事以及讲述人的故事。而团队核心成员以女性导演居多,生活情感类、旅行类、文化类等垂类节目将是团队继续深耕的领域。
“我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和中国最好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在一起谈工作,我不是一个门外汉。”段红团队打造的家装类节目《梦想改造家》已经走过了七季,段红希望能通过节目触及到家装产业链的各个端口,她也希望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成为家装、建材、设计领域的专家型导演,让节目真正地能够服务大众日常生活所需,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团队努力的方向。 “因为我们的深度参与,真的能够帮助当地老百姓带货,我们甚至整合社会资源帮他们搭建起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产业链,我们是真正的扶贫的深度参与者。”三年五季,陈蓉带领的团队打造的《我们在行动》用5季节目、40万行程、14亿的扶贫产品销售,参与到了中国脱贫奇迹之中,在陈蓉看来,如今社会对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只是一个报道者,更要做参与者。 “无论做哪类项目,都要考虑前端在整个产业的环境当中,能够做些什么,除了一档节目之外,还能参与什么,这样可以开拓节目的思路,深入到产业当中也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陈蓉说。 如此来看,各类媒介层出不穷,各种内容千篇一律,只有“深耕细作”才能在行业扎根。立足自身优势,开辟新类别,深耕细分市场,才有助于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只要通过开辟大类、细分市场,都有可能在这场融合大潮中大有作为。
工作室模式启动后,内容生产创作正在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各大工作室以迭代研发、用户视角、市场思维、数据驱动的互联网产品开发逻辑,以更高效的生产流程打造优质内容。正如东方卫视面包工作室负责人张劲所言,节目也是一种产品,不仅仅是一个作品。
以“产品思维”创制节目的好处在于,从内容生产、市场需求、用户触达以及商务对接等层面可以将个人价值最大化发挥,也使得节目自身品牌价值产生长尾效应。所以,工作室模式下都设有专业的商务经理、运营经理、推广经理等职位,完善的产品运维体系可以集中营销、客户、服务等资源。 产品是与市场相对应的概念,产品思维是广电适应媒介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其出发点是以用户为导向。曾经的受众是单向度的获取信息,而今天的用户则是多维度的消费产品。所以产品思维的核心理念是围绕用户需求来进行产品生产。而多屏融媒时代,用户的需求是极其多元的,包括了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交需求、服务需求等。 要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使视听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就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不仅懂得内容生产,还要了解新媒体,具有市场营销理念。对此,东方卫视面包工作室负责人张劲表示,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中视频的概念也被频繁提起,这也是团队比较感兴趣的新产品。
“产品思维”以内容、市场、服务为抓手,构思产品与商业模式,重新构建与用户持久而有效的连接,重塑媒体平台化生态。而改变以往传统媒体单向流程式内容创作的作业模式,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媒体产品体系,就会形成“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持续优化”的新媒体产品发展模式。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