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广电杀手级应用“5G广播”面临五大全新挑战

导语:《5G广播中国战略及前景展望》认为,5G 广播业务将成为广电与通信运营商差异化发展的杀手级应用,有利于形成智慧广电竞争新优势。但5G 时代的到来,对于广播产业来说,既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五大全新挑战。

  为了抓住5G的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广播业务打造智慧广电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来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经咨询有限公司、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规划院及中广传播集团的专家组成了“5G广播中国战略及前景展望”联合课题组,先后对高通公司、中兴通讯、PICO、腾讯、快手、广科院、北京广播电视台、影创集团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访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课题研究成果报告《5G广播中国战略及前景展望》已完成。

  报告认为,5G 广播业务将成为广电与通信运营商差异化发展的杀手级应用,有利于形成智慧广电竞争新优势。但5G 时代的到来,对于广播产业来说,既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五大全新挑战。“5G 产业链尚未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成熟商业模式,广播与通信融合发展的运营模式尚未验证,技术快速迭代造成 5G 广播人才缺口严重,广播与信息行业互通存在难度,这些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考量和解决。”

  (一)运维模式需调整和运维人才能力需提升

  作为 3GPP 制定的符合移动通信标准的广播传输技术,5G 广播网络的建设和运维与传统广播有很大不同。传统的广播网络是包括有线电视网、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网(DT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网(CMMB)、卫星电视网组成的全国范围的广播传输网络,主要提供一对多、单向广播服务,业务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相较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针对广播网络的技术迭代速度较慢,技术在网络升级演进中应用受限,组网架构相对简单,网络建设和运维模式固化,用户感知相关的指标较少,建设投入及运维成本相对较低。5G 广播网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网络特点,聚焦于音视频和数据应用,通过“大塔+小塔、广播+交互”模式开展网络部署及业务运营。实现与大塔与小塔协同工作能力。5G 广播网需要完成在全国范围的大塔部署,并建立无线接入、承载、核心网之间的链路,要与现有广播网络融合,整体网络层次增加,复杂程度提升,建设复杂性和运维成本增长将是不可避免的。

  业务模式方面,从视频内容和科创文创出发,做好大小屏融合、多屏/跨屏服务,提供超高清 4K/8K、虚拟/增强现实、物联网等新业态,建设融合媒体服务平台,要求业务支撑系统重新设计和建设部署用于支撑灵活的业务模式。另外,5G 广播网络需要构建自动化和智能化使能的极简运维,辅以大量的专业运维工程师,服务保障要求更高,传统无线广播网络的运维人员需要提升能力满足 5G 广播运维需求,在运维模式和运维团队组建方面存在一定挑战。所以 5G 广播网要探索多种运维模式,结合智能运维理念,建设资源协同管理、负载分担、高效利用、可灵活升级、扩展的运维平台。

  (二)5G 广播网络建设需要资金和频段支撑

  中国广电 5G 网络建设需资金支持。目前广电网络是分省、甚至分地市运营,全国没有一张全程全网的完整网络。每个省公司的资金实力有限,很难拿出庞大的资金支撑 5G 广播网建设。虽然 600MHz 网络从建网规模和数量上较 2.5GHz 和 3.5GHz 更有优势,但仍然需要至少数百亿资金才能完成在全国热点城市覆盖。

  5G 广播产业链频段支撑仍有待完善。从目前来看,5G 频谱主要集中在 600MHz、 2.5GHz、3.5GHz 和 4.9GHz。其中在 3.5GHz 进行 5G 网络部署的有 53家,2.5GHz 的有 5 家,也是设备供应商、终端厂商首选完成芯片开发和供应保障的频段。而 600MHz 和 4.9GHz 由于运营商较少,相关产业链还不是成熟,初期开发及供货周期长、设备价格偏贵将是 5G 广播网络建设初期需要面对核心问题。

  (三)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待市场检验

  5G 广播产业商业模式尚需接受市场检验。5G 时代的信息收发不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更扩展到海量的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例如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场景里的通信。由此衍生出的市场需求、产品形态、服务内容与 4G 时代有显著差异,2B 客户和 2C 消费者对于新产品及服务的需求紧迫性、付费意愿仍待验证,特别是类似于工业控制、智慧医疗、辅助/自动驾驶、泛娱乐 AR/VR 等热门应用,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至少需要 1-2 年时间验证并渗透到对应行业中。其中的不确定性,对于网络运营商是一个新课题,挑战不言而喻。

  5G 广播网络承载的业务形态亟待明确。中国广电进入移动通信领域是从“零基础”开始,国内通信市场已是“红海”,传统三大运营商产品同质化严重,存量用户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广电如果参与传统通信业务的竞争将处于劣势。中国广电需要结合自身在政策导向、频谱资源、网络制式方面的优势,明确业务定位,避免存量市场竞争,找准基于 5G 的价值增长点,挖掘与三大运营商能力互补的产品及服务,例如基于 5G 广播网的视听节目广播、高清视频直播、增值业务推送、应急广播等,构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产品组合。

  (四)5G 广播业务的合作模式待探索

  从供给端看,广播网技术已沿用超过 10 年时间,网络建设和运维模式固化;从服务端看,传统广播业务是“自上而下传达、由点到面传播”,内容来源简单,服务模式单一,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相对稳定。

  而 5G 发展更注重生态构建,需要统筹终端厂商、网络设备厂商、各地网络运营单位、内容提供商、互联网企业,以及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金融投资服务机构及孵化器、行业相关联盟及创新中心,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和机构,围绕业务需求、技术服务、应用孵化、资金扶持等 5G 广播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产业生态对接平台,促进相关主体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促进供需对接、技术革新、知识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对接供需各方需求,寻找行业痛点与 5G 广播网结合的突破口,深度挖掘行业需求,找准相关行业真正想要的内容,并从技术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合作探索找到相关行业共赢的全新商业模式,全面促进 5G 广播应用创新,并加强应用推广,有效推进 5G 广播产业发展。

  (五)技术供给端和应用端应加强沟通

  广电行业、通信行业和相关行业沟通有待加强。广电行业仍是推动 5G 广播技术与应用融合的主力。相关行业客户、主管部门、各地政府、产业园区及应用产业环节参与力度有限,了解程度不深,广电行业、通信行业对各行业需求的挖掘深度不足,而行业客户对 5G广播技术理解有限。政府与业界都需要继续加大对 5G 广播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相关行业了解到 5G 广播的巨大价值。产业界需要寻找行业痛点与 5G 广播结合的突破口,深入探索与相关行业共赢的全新商业模式。

  不同行业对低时延、高可靠、定位等都有不同的特殊需求,但5G 广播标准和网络升级的过程需要匹配起来。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速度发展很快,需要 5G 广播能够尽快提供传输能力的支持,5G终端和产业应用的成熟还需要过程,目前亟待开发能够支持 5G 广播的手机,其性能提升和价格降低都还需要时间,价格能够被市场普遍接受的 5G 终端虽然已在市场销售,但尚未普及,至少还需要一年以上,这是客观的产业规律。目前可以体验的 4K/8K 直播、无人机、AR/VR/XR、云游戏,以及自动驾驶、智能工厂、远程手术等 5G 应用仍处于演示阶段,5G 广播应用还需要广电行业、电信行业与相关应用行业协同创新,4G 增强型应用将是 5G 广播发展初期的主流业务,亟需开发出基于 5G 广播的创新型杀手级应用。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