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9日,“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
大会以“共融•共生•共美好”为主题,贯通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聚焦媒体融合的热点、痛点、难点,通过搭建跨层级、跨区域、跨业态、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广电媒体融合的内容建设、技术创新、模式探索、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8日上午的“启动式暨高端峰会”上,央视网副总经理魏星以《上云·用数·赋智 后疫情时代央视网的媒体融合探索》为题,发表演讲。她指出,媒体融合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自我革新,借刚才开篇提到的那位经济学家所说的,展望下半年的形势,我们需要用更辽阔的视野去看待产业,看待国家,看待时代,更应该在正确的战场拿出勇气和智慧,用好新的工具,打好这场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的战斗,推动媒体融合事业更上一层楼。
图为:央视网副总经理 魏星
后疫情时代,舆论场的不确定性、内容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性使媒体融合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但同样也蕴含着话语创新、融合升级、价值变革的机遇。这几年,我们也在用“上云·用数、赋智”来作为我们的发展引擎,不断地常识把我们的传媒从传播层向服务层迭代。
一、腾“云”而起,乘势布局
关于对云的实践,疫情期间,各行各业排队上云,无论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开建还是武汉的开城等等,我们都是通过全媒体24小时慢直播在云端收看的,而且形成现象级的全民围观,正如上网成为非典之后的常态,我们也预测上云成为此次疫情之后的一个经济的常态。除了传统的直播之外,我们也在反复地探索着不同圈层的云产品形态,致力于把我们传统的云能力复制成为全链条的云服务,让媒体融合的成果能够扎根落地。
1、尝试打破时空界限,用“云端盛事”传递主流强音。
2、尝试开拓应用场景,用“云上建展”服务多元主题。
3、优化生产效率,用“云化思维”激活原创潜能。
二、心中有“数”,融以致用
疫情之后,大数据在对于疫情防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通过这次疫情实现了从概念到应用的完美转身。所以后疫情时代,整个社会向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最强“数”脑—硬件建设已成规模。
数据建设方面,我们正在尝试搭建主流媒体中规模最大,服务最强的数据平台之一。在用户数据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每天采集20-30亿条用户数据,处理100亿条数据的能力;
内容数据的建设方面,我们已经有效地通过我们的《国家网络视频数据库》平台实现海量视频集约化、制作流程一体化,资源共享便捷化、内容产品融媒化,服务全球的新媒体用户。
2、“数”有专攻——媒体担当责无旁贷。
央视网基于对大数据优质的深度挖掘,打造一系列体现主流媒体责任担当的优质融合产品 。将“有数”变为“用数”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跃迁,让技术有立场、有温度、有使命,真正成为造福社会的宝藏。
三、双动驱动,“智”造未来
智慧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神经中枢,之所以用“双轮”来形容,是因为这个“智”在这里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的智,更是智慧的智,这个智应该是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技术的智慧,二是内容的智慧。
一方面央视网结合自身的优点,对总台优质IP进行全媒体优质运营,推动传统金牌栏目传播优势向新媒体端延伸。另一方面在于极力开拓的自创IP,如何能够培养圈层,创造价值。
以上就是央视在积极布局“云、数、智”向“内容+平台+技术”全媒体服务商迈进的一些尝试。媒体融合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自我革新,借刚才开篇提到的那位经济学家所说的,展望下半年的形势,我们需要用更辽阔的视野去看待产业,看待国家,看待时代,更应该在正确的战场拿出勇气和智慧,用好新的工具,打好这场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的战斗,推动媒体融合事业更上一层楼。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