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中国品牌日云端开启 央视网“网上展馆”业务再亮“身手”

导语:5月10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品牌日活动拉开帷幕。

  为响应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中国品牌日创新活动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在云上开展。据悉,云发布活动由央视网承办,包揽舞美设计、视频制作、直播支撑和互动支持等全部环节。其中,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现场启动的“云上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以下简称“云上品牌博览会”),也是由央视网负责开发制作的,它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三维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网上展馆这一典型的云端场景应用为活动造势。

  作为网上展馆业务的早期布局者,央视网已经建立起较强的先发优势,形成了一套包括策划、开发、宣发等各环节在内的全流程网上展馆解决方案,不仅多次应用于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内容构建,更适用于辐射多个领域的 “云端”实际需求。

  漫游式体验 立足线上实现丰富表现力

  “云上品牌博览会”以上海展览中心为背景,设1个序厅和37个地方展厅。展厅通过图文、视频、特效的叠加,让全国各地的网友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中国品牌的发展成就和创新成果。

(“云上品牌博览会”)

  网上展馆的本质是不再受物理尺度的束缚,将线下场景1:1复刻到线上。央视网在建构网上展馆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一些独一无二的优势特质。

  其一,数字呈现更足的全息性。在开发过程中,央视网按照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性展开建设,通过三维全景建模和WebGL等技术,采用虚拟现实和多媒体互动手段,数字化全景式展现展览全貌。这种全息性让每个打开链接的用户都可以拥有与线下相近的体验。在中国品牌日各地方展馆,参展的自主品牌通过多重元素对外推介,用户可以以更立体的视角感受到国家品牌的建设成果。上海的云上展馆“家喻‘沪’晓”更是充分发挥虚拟展馆的独特优势,将各大自主品牌转化为一个个现代化都市中的高楼。用户一键登顶高处观光区,只要轻轻点击周围楼宇的霓虹灯,就可以进入到企业的展示页面。一些企业还拥有创意感十足的品牌VR馆,比如“大白兔”的“甜蜜盒”空间,突显经典品牌的国民回忆;“商汤科技”以梵高卧室为场景,探索AI+艺术的有趣玩法……

(上海云上展馆)

  其二,主题内容更久的保存性。网上展馆不仅可以做到足不出户,更可以做到永不落幕。网上展馆是对网络数字化资源的深层开采与运用,使网络介质的信息传达空间发挥出更强的优势作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线下展馆虽已落幕,但经由央视网承办的网上展馆依旧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逼真重现那些激动人心的伟大成就——通过网上展馆,短期展览已经幻化成历史资源,成为“永不落幕”的瑰宝。

  其三,展览设计更广的延展性。除了基础的展馆设计,央视网在构建过程中,还注重根据不同展馆的主题特点进行延伸操作,进而突破实体展览的时空局限性,对重点展品进行延展和补充、对观展环节进行人性化的体验优化。比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就开发了自动观展功能,点击按钮即可一键漫游全部展区,让网上观展更加轻松简易。这次“云上品牌博览会”则增加了“企业互动直播表”模块,将品牌企业的直播时间、平台等进行了汇总,方便用户一键直达。

(“云上品牌博览会”)

  其四,互动体验更强的反馈性。央视网开发的网上展馆往往会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多重的互动体验翔实细节,增强双向反馈。除了常规的互动留言入口,更实现信息传达的“增量”与“升级”,加强与用户的交互深度。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设计了查询网友出生日所在城市的天气状况、通过输入姓名和照片定制和分享1977年高考准考证等H5,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契合点紧密链接,营造具有独特张力的情感氛围,也增强了社交分享的主动性,让传播更通畅。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互动H5)

  创新元素的叠加让线下展馆在线上展现出较强的表现力,不仅场景还原贴近真实,虚拟世界中的漫游体验层级也更高。可以说,央视网的网上展馆产品让“互联网+展馆”焕发了“1+1>2”的效果。

  十年磨一剑  深厚积淀铸就高水准服务力

  在网上展馆的建设上,央视网早已进行系统的布局与产品的锤炼。实际上早在2009年,央视网就率先在全国推出356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网上展馆集群,并曾获“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中央政府部门的首次网上办展,即2011年“中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成果展”也是由央视网承办的。

  十余年间,互联网生态急速变化,“云场景”的应用需求愈加强烈,央视网先后在多个时间节点中应用网上展馆,扩容重大主题报道的产品品类,力求在形式与内容编排上持续创新、在技术应用和用户体验式上不断突破,紧跟时代节奏与传播需求。

  十年磨一剑,铸就了高水准的业务能力。除了基础的内容建构,在技术搭建层面和全媒体宣发层面,央视网也颇有心得。

  在技术上,以基础运维作为保障,以持续优化作为驱动。央视网作为以视频为特色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是业内视频直播最高同时在线记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具有一流的技术开发与支撑能力。网上展馆的制作团队也已拥有日趋完善的网上开发能力,为网络展览配备专门的服务器群,保证充足的带宽,并对PC端和移动端的差异化页面进行长久的优化,确保使用体验的稳定流畅。未来,央视网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优势也将进一步应用到网上展馆业务中,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升级。

  在宣发上,以平台实力作为依托,以传播链条作为推力。央视网作为国家级网络视听智慧媒体平台,拥有新媒体全牌照资质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全球覆盖用户达16亿人次,可充分利用自身多终端、矩阵式的传播渠道以及全球化优质页面资源对网上展馆进行推广。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总点击量超过1.4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总点击量更是达到了4.2亿,拥有着极强的人群辐射力度。

(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

  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

  央视网凭借内容的“硬实力”、技术的“强保障”,再搭载宣发的“覆盖面”,共同打造出了一个个具有独特品牌价值的网上展馆,实现了实体展览的时空延伸、内容延伸和用户延伸,真正打造出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数字化主题展览。

  网上展馆业务积淀的厚度与精深加工的水准为用户带来了足不出户即可观展的“云体验”,也为重大活动和节日营造了浓郁的氛围,获得业界认可的同时更屡获嘉奖。央视网曾凭借多个网上展馆作品先后捧回2017中国十大融合创新报道奖、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等重要奖项。

  呼应新需求发挥“云端创造”的前瞻引领力

  网上展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实体展览的复刻版。央视网承建的展览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都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种则是没有实体展的原创虚拟展览。本次中国品牌日活动的“云上博览会”就是这种形态。去年央视网主办的《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大型全媒体活动也设计了纯原创的虚拟展览。在各地的虚拟展厅中,优质音乐故事作品点缀其中,与大屏投放节目形成联通关系,并与IPTV展播、线下同名品牌活动形成配合,使得整个活动环节设置更加完整统一。

  由此可见,网上展馆在不同的领域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包括重大主题报道、商业活动、文化推广等多种展示需求均可采用这一形式。

  无论是实体复刻还是原创虚拟,央视网在长期的网上展馆业务实践中积淀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完善的产品模式、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成熟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具有一流的网上展馆制作与推广能力,势必助推其“互联网+展馆”的生产路径越加成熟,未来将在更多的内容创造领域大显身手,服务广大客户。

  疫情期间,线上产品独具优势,其低成本、高效能、长久留存性等一系列特点得到放大。后疫情时代,将以往深植线下的场景准确还原到线上,将成为各行业及大众视野的焦点。

  “云端活动”“云端展览”大幅降低实体活动或展览的建设、推广成本,尤其符合目前疫情防控下的实际需求。除本次中国品牌日云发布活动,不久前央视网还承接了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主办,惠州市政府承办的埃克森美孚惠州项目的“云开工”仪式。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云端活动”正在筹划中。

  除此之外,央视网的“云端”产品线还包括全媒体推广、定制直播、定制IP、互动产品开发和技术输出等多种标准化及个性化的服务形式。

  对于央视网来说,“互联网+展馆”的背后是云端服务能力的不断升级。近年来,他们不断围绕“云”开展业务连接,强化自身的生产和服务能力。对“云端场景”的重视和“云端创造力”潜能的激活,将引领他们探索更多前沿的“云端”应用方向,实现“云端服务”的更多可能性,为中国企业打造提升品牌、促进消费的大型品牌助力行动。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