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小米、TCL、华为、创维寄予厚望的IoT市场,为何冷冷清清?

导语:从智能家居到家电IoT,绝对是近两年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100个客户里面可能有5个左右问吧,最后真做的没一个。”

  智能家居在国内市场的渗透情况到底如何?这是一位从事了10多年家装设计的业内人士对“智能相对论”提问的回答。

  然而,若只看网上的相关报道,让人还以为智能家居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是“漫山遍野、遍地开花”。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智能相对论”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访了家电卖场、装修公司、用户以及家电品牌,企图找到答案。

  企业布局如火如荼,是理想还是假象?

  从智能家居到家电IoT,绝对是近两年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像近日,TCL发布了其最新10系列的智能手机,又一次将其AIoT战略放到台前,自去3月,TCL发布全新战略,宣布高调入局IoT后,相关话题就从未间断。

  4月8日,华为发布第二代“智慧屏”产品,从一开始,华为就是将智慧屏定义为家庭的智慧交互中心以及IoT控制中心。

  除此之外,纵观整个2019,除了TCL、华为等品牌的你追我赶,其它品牌当然也没闲着。

  去年创维电视正式对外发布了公司大屏AIoT生态战略,以及推出首款创维AIoT生态电视产品;美的方面召开了自成立IoT公司以来的首个创新成果发布会;海尔也在继续加大智慧家庭的布局。

  面对行业的热火朝天,市场买单吗?从小米的数据其实可见一斑,小米在财报中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到2.348亿台,同比增长55.6%;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增加至4100万,同比增长77.3%。

  看上去增幅很大,其实细看可以发现,整体连接设备2.348亿台,5件及以上用户4100万,这里就占到了至少2.05亿台设备,也就是说小米的增长更多来自于原有的老用户,增量并不大。

  “我们接触的对智能家居有需求的用户真的很少,而且大多数对于智能的理解还停留在智能窗帘、智能开灯等层面。”“智能相对”论采访了长沙本地数家家装公司,得到的都是类似的回答,这也侧面印证了智能家居的用户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更早之前,“智能相对论”走访了长沙数个家电卖场,健康、节能、功效等环节依旧是各品牌销售人员推广的重点,而关于智能化的内容,基本是不问不说,例如在美的空调的柜台前,询问销售人员是否有智能化的产品,除了知道有部分产品能够连接WiFi或智能音箱,其他都不甚了解,甚至销售人员会告诉你,“那些东西都是虚的,你买空调咱们最看中的功效,一般用户也没有太关注那些功能。”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也试图与美的、海信等品牌进行联系询问,却都没有获得相应的回应。

  虽说新事物的推动会存在一个过程,但2016起至今,如果家庭IoT市场进程有个能量槽的话,他积累的速度或许远低于预期,从众多的发布会以及发言来看,许多品牌寄希望于5G的落地,能为智能家居带来“爆发式”增长,“智能相对论”以为这或许太过理想。

  市场反馈冷冷清清,缘何会是单相思?

  市场与行业呈现出两种态度,为何会是这样?“智能相对论”整理了一些行业人士以及用户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价格悬殊不透明

  包括对数家家装企业的采访,我们发现即便是有着各类装修经验的“老师傅”,对于“智能化”、“IoT”的意识也很淡薄,“一般我们不会向客户主动推荐,除非他们自己有需求。”

  “但是,98%以上的家装用户在家电这一块都会选择自己去购买,别看有些样板间可能做了全屋智能来吸引用户,一听价格就都跑了。”曾任职于金典装饰、泥巴公社等几个长沙本土较大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告诉我们。

  “家电整装这一块利润其实蛮大的,所以一般装修公司和家电品牌都有合作,像工程机和家装机很多人分不清,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至于智能家居那水分就更大了。”

  其实单看此次华为发布的“智慧屏”就能略知一二,最贵的一款达到24999元,便宜的只要3999,如此巨大的差价让消费者觉得一切的“概念”都是浮云。

  另外,说智能家居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更高也需要进一步验证,曾任职于绿米科技的销售人员向“智能相对论”透露,他曾三个月专门负责别墅区的智能家居推广,同样因为现阶段大部分用户还没有智能化的预算,使其三个月一单未成。

  价格高且悬殊,再加上不透明,这是阻碍智能化真正进入家庭的一个关卡。

  2、缺乏大品牌撑腰

  除了价格,在售后服务上的跟进也成为市场选择的一个痛点。

  “目前国内市场智能化并不能成为一个趋势,因为这个东西涉及的因素很多,我们了解的像售后方面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大品牌出来撑腰。”这是长沙一家规模较小的装修公司老板给出的回答。

  “我们之前有做过一个智能化的公装,过程之后大大小小总有毛病,他们只会找我们,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都是集成的,牌子很多,售后方面特别麻烦,现在我们知道的除了小米算是比较系统,产品也多,其他品牌在这方面的很弱。”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在家装市场选择全屋智能的用户少之又少。即便是对于智能化有需求的消费者,都是一件一件添加,这也使得智能家居整体显得“凌乱”。

  3、管卖,不管用,场景依旧“碎片化”

  最后,则是最关键的原因,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还是“碎片化”。

  在行业的“理想”是,“用户在到家之前,通过远程操控,先打开家里的空调,在进屋的同时,灯光亮起,智能音箱亲切的向你问好,电视在你的语音交互下开启......”

  但因为碎片化的市场,使得大部分用户都做不到如此。

  航庄是长沙的一个智能家居用户,在与“智能相对论”聊天时说“反正我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也不是说不好,可能是没养成使用习惯,又或是很多功能达不到吧。”

  “已经回不去了。”这是另一位智能家居用户彭先生的回答。被问到安装全屋智能的初衷,彭先生说“是真的方便。”

  “进屋开始使用智能锁开门,除了无需钥匙,像我设置成了6点第二天早上8点,期间只要有人用指纹开锁,廊灯就会自动开启,而且像晚上睡觉时,也不用人去关灯锁门,通过智能音箱就能语音操控,类似的还有很多,一时也说不完......”

  用户市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极化呢?彭先生认为“家庭智能不是说你买了就行,还要自己去设置,也不是一件两件产品就能让你获得优质的体验,就像你买台电脑,里面的应用还是需要你自己去安装。”或许是因为本就从事软件技术行业,对于智能化的理解,彭先生明显要高于许多普通用户。

  但无论如何,也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智能机家居的整体市场在多年内依旧未被彻底激活,至少与之前的预想还有距离。

  总结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说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后,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的东西。例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

  显然,智能家居也是想在行业中或通过“电视”、“智能音箱”建立起鸟笼,之后再一步步将其他产品往里面充实。但现在,很多家庭其实鸟笼已经有了,却因为鸟笼使用起来太复杂,或是不够美,使得无论是产品端、还是用户端,始终都是一个“碎片化”的状态。

  其实从彭先生的事例中,我们能够看到足够的市场潜力,但行业不能寄希望于“彭先生”这类“懂技术、知道用”的人主动增加,而是需要去主动“创造”更多的“彭先生”。

  各路玩家们,少使用点概念,多从用户出发,或许才是对目前行业最大的助力。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