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传工信部调整网间结算标准,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将迎来利好!

导语:近期,坊间传出一份据称是工信部【2020】22号的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调整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政策的通知》引起了热议。

  近期,坊间传出一份据称是工信部【2020】22号的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调整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政策的通知》引起了热议。该文件称,为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网间结算关系,加快推进网络设施建设和提速降费,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经深入研究论证,对我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政策予以调整。

  涉及多项政策调整

  一是,2020年7月1日起,取消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间的单向结算政策,实行对等互联,互不结算。7月1日前,维持现有网间结算政策和结算标准,即中国移动应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支付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费用,结算标准不高于8万/G/月。

  二是,为扶持市场新进入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2020年1月1日起,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下调对中国广电、中信网络的结算费用,下调比例不低于现有标准结算价(8万/G/月)的30%。

  三是,2020年1月1日起,教育网、科技网、经贸网、长城网等公益性网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互联网骨干网之间实行免费互联。

  四是,各互联网骨干网互联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使用第三方违规带宽资源进行网络互联,确保各骨干网网间路由合规配置。

  五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长城互联网网络中心等公益性网络互联单位应严格遵守“专网专用”原则,不不得利用公益性网络资源非法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六是,实行以网间质量为核心的监督管理机制,依据《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大网间扩容争议协调解决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互联单位,依法实施提醒、督办,约谈、警告、行政处罚等,保障网间通信畅通。

  揭开中国互联互通与网间结算不合理的底裤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网间结算"是通信行业的一个术语,是指不同通信网之间的债权债务结算。比如,某移动手机拨打联通手机,通话费用由主叫支付给移动运营商,但是此期间联通同样提供了费用,此时,由移动公司支付部分通信费用给联通。众所周知,网间结算是信息产业部定的一个标准。2007年底,《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出台,结算费用(元/月)= 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向要其他小运营商双向收费;互联网企业通过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BGP的交换方式,同样以这一标准收费。

  且极不合理的网间结算政策及价格导致这几年网间结算一直居高不下。例如,2004年1G每月要支付近300万;2006年1G每月要支付207万;2007年,结算费用(元/月)= 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即1G要102万;2013年初,BGP网间结算价格从此前的100万/G/月,下调到60万(当时说今后每年降低30%,待核实),但BGP方案成本仍然是与三大运营商分别合作的10倍左右。

  “除中国之外,全球所有互联网企业均采用BGP方式实现多个运营商间的互联互通,互联网企业只需部署一台服务器,然后与运营商互通即可。”前腾讯网络平台副总经理侯金刚曾表示,在国内,腾讯的选择是在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内部署服务器,租用机架以及电力等配套,并且额外购买专线连接到腾讯数据中心,“因为BGP此前是100万/G/月,现在虽然降到60万,BGP方案成本是与三大运营商分别合作的10倍左右。”但这相当于额外部署了一倍的服务器、机架,以及一倍的能耗,反而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

  对此,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会明也直言,互联互通与居高不下的网间结算政策,已成为阻碍“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的重要瓶颈!并将影响各行各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尽管网间结算如此不合理,但还有很多地方联通、电信拒绝与广电进行交易,这在反垄断法里,叫做‘拒绝交易’”

  全球网间结算竞争激烈,免费对等互联是趋势

  全球互联网网间结算主要存在如下四大趋势。

  趋势一:免费对等直联是全球骨干单位互联的主流趋势。对等直联具有路由绕转少、可直接访问等特点,因此受到国外互联单位的推崇。直联包括免费直联和付费直联,其中免费直联是直联的主要模式。据统计,目前在全球14万个直联协议中,99.7%都是免费对等直联。要达成对等直联协议,普遍要求互联双方在网络覆盖范围、用户规模和接入点数量、骨干网容量等网络关键要素上大致对等。为实现免费对等直联,许多小型骨干网纷纷加强网络建设、增大用户规模,以增加自己与大型网络实现对等直联的机会。

  趋势二:互联层级日趋模糊,参与免费对等直联主体更多,类型更为丰富。原有同一层级的骨干网之间进行直联,不同层级之间下级骨干网向上级骨干网购买转接服务,纵向层级较为明确。但随着Google等大型ISP、ICP的市场话语权大大提升,它们与国内外大型骨干网连接时,采取免费对等直联方式越来越多。

  趋势三:骨干网转接市场竞争激烈,推动转接结算价格快速下降,迫使付费直联结算价格同步下降。国外骨干网市场竞争激烈,提供转接服务的骨干网比较多,推动转接价格不断下降。以1G带宽为单位的大容量端口转接互联价格年均下降达20%~25%,亚太区域基本在20万元/G带宽/月以下。如果要采取两两付费直联的话,其价格要低于转接价格(因为付费直联可供访问范围受限)。

  趋势四:欧洲和美国,都在积极推进“网络中立” (Network Neutrality)。这一原则要求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运营商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后记

  此前在ICTC2016广电宽带论坛上,曾会明大声呼吁:1、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及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建设,推进互联网骨干网的NAP互联互通;2、电信、联通网络应向广电网络提供互联网转接服务;3、制定合理的网间结算价格,实行统一结算制度,严禁“黑白名单”与价格歧视;4、对于发放给中国广电的基础电信业务牌照及增值业务牌照,应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之前,允许各省网能够有条件地使用;5、行业内加快互联互通以及IDC的建设,积极争取与电信、联通的对等互联。

  除了大声疾呼规则的改变,曾会明还认为广电内部自己要真正地行动起来。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广电网络在物理网络上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只不过由于各省网络之间的协议、资产关系、合作关系等等,广电全国数据业务没有真正互联起来,各省的资源没有真正用起来,七国八治的现象并没有得到解决。外部的种种不合理,内部的互不合作,可以说广电的头上正戴着双重的“紧箍咒”,期望广电能够加快整合的步伐,先实现广电网内部的互联互通,并积极寻求对等互联。毕竟,从内部实现突破,才可以获得新的生命。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