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观众,我们在这个互联网极度发达的时代可以选择的播放平台众多。虽然电视节目向来有着质量保证,但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现代,很多时段的节目受众表现却乏善可陈。因此,如何编排节目就成了各电视台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在过去,电视节目编排基本上靠人力完成。一位经验丰富的编排者,能够准确判断一个节目的定位,在正确的时段发挥其最大效用。然而,如今节目种类众多,每个类目下的节目数量简直难以一一评估。节目主题、针对受众、亮点等等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个小因素出现差池,都很有可能使一个节目无法获得应有的关注度。
本文介绍了比利时公司Mediagenix最新提出的「播放管理平台」系统,重点分析其如何通过结合现代技术和大数据系统在节目编排上实现探索。通过对电视观众数据的精准分析,相信电视台可以减少在编排方面耗费的精力,更多投入创收。
有了开放的体系结构,新兴技术加持,播放管理平台将迎来更多创新方案,为观众提高效率,增加灵活性。若一个电视台能增加灵活性、减少运营经费,花更多精力寻找新的盈利来源,满足观众需求,那么对其生存就更加有利。如今各个电视台都渴望出现一个新的内容生态体系,来解决这些挑战。而新出现的播放管理平台,也许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景。
一切都在变化、未来即是未知,已是这个行业的老生常谈,因此任何带此标题的文章都让人下意识无视。显然,科技的改变已在广电业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且影响还在持续。
不可否认的是,短短几年时间,人们的观看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与应用日新月异,观众时刻都能在新的设备上以新的方式接触播放内容。除了播放技术的革新以外,还有一项同等重要但关注较少的革新正在进行——后台。
Mediagenix最新提出的「播放管理平台」系统,能够保证电视台无缝管理一切播放节目的频道、服务及应用。如此一来,节目和权利都能受到掌控,库存与分期偿还的资金能保持平衡,公司的战略目的也能够转化为线性时间表和点播发布计划。
不同时代产生不同需求。在如今的多平台媒体时代,媒体工作流应具有更大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加高效、自动化。媒体公司需要优化节目收益,因而渴望探索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所有这些额外的需求均显示,他们需要灵活的多厂商解决方案来减少硬件以及人力成本,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当然,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完成。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新一代的播放管理体系应运而生。这些解决方案融合了各个最佳组合方案,以及最好的API进行结合。这一开放式体系带来的新愿景帮助媒体公司应对愈发复杂的OTT、DTC、点播服务和有线服务,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他们增加了云端内容、采用AI及机器学习等技术,维持该解决方案的稳定性。
以线性调度为例。电视频道节目编排十分复杂而耗时,必须由经验老道的规划经理进行。他们非常善于对已有节目内容进行安排,优化公司的主旨,因而能够吸引和留住观众。但不论是在黄金时段播放高质量节目,还是在一天中某个观众稀少的时刻不断重播节目,都需要耗费极大精力去思考和操作。因此,这个行业急需一个解决方案,帮助电视台减少编排非高峰时段节目的人力。
但如何编排节目才是最好的呢?当然,好的编排应体现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节目重叠或者中断。但同时还应考虑到节目开销、库存使用率、观众流以及收视率。毕竟,节目编排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考虑的问题。
所以说,一个节目编排的好坏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和测量方式,而每个电视台情况不同,各方面的问题也不同,甚至一个电视台的各个频道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不尽相同。Mediagenix目前正在开发一个AI编排解决方案,若投入运用,使用者可在短短几秒内就得到一个满意的非高峰时段节目编排方案。
媒体公司也越来越期望播放管理平台能够帮助他们探索新的收入来源。
由于全球竞争压力不断上升、FAANGs企业强势来袭,各广播公司不得不制作出比以往更多的独家节目。然而这又需要与新收入保持平衡。目前,将其他国家、市场或者是平台的发行权授予第三方是最有利的收入来源。
但电视台要如何决定售卖哪一专题的节目呢?一个节目的利益相关方众多,他们又如何确保能够将利益分配清楚?最首要的任务,是要避免法律纠纷和罚款。通常,此类信息在多个播放源散播,他们会不断复制编排系统、电子表格或纸质文件中的数据。节目编排者需时刻注意是否超支、按时推进任务、处理复杂的收入分配问题……极其耗时又容易出错。若信息更新不及时、各种交易、销售信息不对称,很多人便会十分懊恼:如果信息都能集中在一个地方,也许他们能达成更多、更好的交易。
Mediagenix最新研发的原生云网络应用,能够帮助媒体公司解决节目版权售卖的复杂问题,避开陷阱,省去一系列耗时费力的麻烦,媒体公司则可更专注于优化关键的收入来源。该网络应用与播放管理平台的节目库存相连接,电视台能够有效识别商业机会、计划销售、明晰产权、起草交易、策划并跟进任务、计算管理收入分配,并且在后期起草合同,传递材料。
随着媒体公司在各个平台上播放节目并收取费用,商业模式也日益精细。因此,版税和参与份额的计算也更加复杂。例如,RTLNL一个月就需要处理数百万VOD/OTT消费数据,计算错综复杂的收入分成,发行者、平台和员工们才能得到应有的收益。
除寻找新收入源外,媒体公司需要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他们需要仔细审查所提供的节目。他们的节目存在什么权利?哪些播放平台可以利用?如何最有效地吸引观众、让每一个专题节目达成相应的商业目标?这些平台包括付费服务、Facebook或者YouTube,或者是有线频道。
任何一个在多个平台播放节目的媒体公司都会发现,发行节目正愈发复杂。大片、复古系列电影、智力竞赛节目、肥皂剧、新老节目……各种类型的节目都需要采取不同的编排方法,且运营效率需达到最高,编排者要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思考,作出战略性决定。
要想最大限度利用节目,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在各平台和服务中进行重新分配。将节目一帧一帧重组,决定放在点播平台或者流媒体上时,媒体公司需要知道某些节目是否有限制,例如某一部分的版权费或音乐专辑的使用问题。他们也要确保不会重复使用节目的内容。同样,这也是如今的频道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应当提供急需的概述,标志可能发生的事件,将实时精确度提升到帧级。一旦进入该系统,所有的信息应当能够在产品的生存期内被重复利用,各个部门的人都应当接收到相同的、实时的数据。
与此同时,随着媒体公司规模逐渐扩大,甚至连MAMs、Playouts和Airtime Sales Systems都开始投入云端。另一个相似的趋势也开始出现:所有以往播出的节目将集中出现在一个平台上,或者是云端的全球节目管理系统中,如此一来全球各地的频道和平台即可共享这些资源。若所有媒体公司将播放管理平台上的视频、音频字幕一并上传,那所有地区和频道就能自动调整正确的语言字幕。
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本地化的效率需求。最近,A+E(一个历史频道)借机审查了他们的本地化工作流,在可能的地方将供应链与其本地化供应商自动对接,以减少错误和重复,增加效率。这样既为语言部改善工作,又为内部工作人员省去麻烦。一大部分的语言材料自动匹配以后,剩下的只需处理个别不匹配的问题即可。
我们如今处在一个内容为主导的新时代。数字技术打破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障碍,长久以来的商业模式和关系已然转变,新的播放器不断涌现。媒体公司正在重新定位,探索新的模式,例如将视频、音频、印刷DTC融合,组成一个联合项目。
与此同时,商业软件和整个IT行业也在经历巨大变化。云端服务、浏览器应用、新型服务的需求和对全球组织的支持都是为软件解决方案提供者锦上添花的新事物。是的,媒体行业正面临分裂,但随着播放管理平台一代代更新,电视台在这股浪潮中存活且发展的机会也许更加靠近。
而关于技术助力商业模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可讨论。首先,这对于各电视台、播放平台必定是十分有利的。观众流增加,广告商如愿以偿,观众得到自己想看的内容,似乎是共赢。但文章也提到,未来是内容主导的时代,各个播放平台的技术到位后,就靠内容取胜了。高质量的内容是否能争取更多不同于原先的受众?各种节目是否有吸引其他人群的机会?观众又有没有可能看到其他令人惊喜的节目?虽然说现在数据分析可以做到满足大部分观众的需求,为节目争取最大化收益,但这种模式似乎是一种既定的、可预见的模式,难以为观众带来惊喜。试想每天打开电视都正好是那个时段部分观众可能想看、应该看的节目,那么其他节目是否就失去了吸引新观众的机会?
对观众而言,多多探索算法推荐以外的节目,并不是坏事。争取以多元化的角度选择节目内容,也才能不辜负节目制作背后的良苦用心。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