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Facebook与新闻品牌合作推出News Tab 共赢还是虚张声势

导语:增加「真新闻」并不意味着「虚假新闻」会减少,如若不能切断虚假新闻的传播,也许对用户的影响仍然不会改善。同时,如今可供人们选择的信息众多,权威媒体未必会吸引到原本的非忠诚读者。

  鉴于近年来Facebook深陷「虚假新闻」泥淖难以自拔,平台也一直在研究各种打击虚假新闻的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在新闻推荐上做出改变。此前Facebook一直采用的是News Feed新闻推荐方式,通过算法为用户推荐热点新闻。但由于2016年曝出剑桥分析操控大选的丑闻,Facebook不得不采取新的新闻策略以免去读者的怀疑。

  今年4月,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其Facebook主页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其中他提到要为人们提供可信的新闻,并打算与资深新闻工作者合作提出解决方案。今年8月,《华尔街日报》一份报道证实Facebook将打造全新的新闻板块News Tab。据悉,Facebook正在与多个新闻机构接洽,例如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彭博社等,将每年支付300万美元以在平台发布这些新闻社的内容。

  这对于各大新闻社来说似乎是一个增加阅读量的机会。一方面,现今社交媒体确实占用了人们屏幕使用时间的很大一部分,若新闻社能够在社交平台上得到宣传,同时能增加盈利,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同时,Facebook也可一改以往算法推荐新闻的弊病,为其平台的新闻消息增加权威性。

  然而,本文作者却采取质疑观点——首先,新闻社的权威建立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培养了一批十分稳定而忠诚的读者,其品牌是最核心的力量。其次,权威新闻社转向做社交媒体内容供应商,不得不令人担忧其中商业化对新闻权威带来的影响。那么出版社究竟是应该对社交媒体敞开怀抱,还是坚守品牌权威?其中的平衡又该如何维持

  Facebook宣布将出资与各新闻出版商合作,打造全新新闻板块News Tab。这确实是个好消息。社交平台诸如Google和Facebook和出版商们的关系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若能达成协议,一切便可迎刃而解。达成协议可以说是最为惯常的办法,新闻媒体也不至于沦落到需要靠慈善机构、赞助商、政府或者其他渠道「拯救」的地步。

  然而现在看来,这项简单的交易的确具备实现的可能,但是对于各大机构媒体和出版商来说,成为Facebook的内容供应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

  思考一:新闻品牌影响力是否会受到影响?

  如今各出版商的盈利来源开始多样化,临时支付模式渐渐兴起,出版商也能够对自己的内容定价,笔者认为这很明显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关乎费用的问题。不论Facebook打算斥资多少购买新闻出版商的内容,可能都是不足够的。

  笔者曾在一家大型报业组织工作,负责将稿件出售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出版机构。我们正是通过出售内容盈利。因此,笔者每天都在考虑报纸的质量,从标题、内容,到编辑的个性化方式,每一项能不能满足读者的期望。每一位编辑每天出版的每一个板块都不尽相同,然而我们的报纸却能做到持续满足读者的期望。

  因此,尽管内容才是我们出版产品的核心组成,品牌仍然占据我们事业的首位,重要性超出第二位的内容许多。品牌的力量才是永恒的,而内容,不管在当下或者产品背景下有多么珍贵,都只是暂时的。这份报纸的品牌,而非内容,才是王者。

  所以当另一个出版商有意使用我们的部分内容时,我们需要仔细考虑。

  以下是笔者在出售内容时所做的考虑——

  首先,这些内容是否与我们的品牌具有明显的联系,是否能让读者一眼辨认出是我们的内容风格?还是说,这只是商业化的成品,与我们内容的风格无关?

  若回答是肯定的,「这些内容很明显属于我们品牌的风格」,那么我紧接着思考下一个问题;如果是否定的,例如,大多数图片的风格问题,我会尽可能争取到最高的售价。这就是我们的大型业务,每年营收数百万磅。相比之下,Facebook开出的价码简直是沧海一粟。

  然而,对于一些读者能够轻易联系到我们和我们品牌的内容,比如文字,我们会思考一个不同的问题——即这位客户针对的读者群是否和我们的一致。通常,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国家、语言和市场各不相同。只要读者群体不一致,客户的品牌与我们的价值不冲突,那么笔者就会争取最高价码。

  有时我们交易的就是自己的品牌,你在伦敦《泰晤士报》上看到的内容在世界上其它地方的报纸也可以看到,且带有相应的品牌标识。

  但如果答案是「是,我们针对的读者群体相同」,那么决定就很好做了。不论开价多高,我们都不卖。我们的品牌太珍贵了,而我们和读者的关系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利益冒险稀释二者中的任何一个。

  这就是与Facebook合作带来的问题。Facebook很有可能针对的就是和各出版商同一批的读者,利用他们的品牌和内容去吸引读者,而非他们的产品、用户体验或者价格。所以,出版商在同意为Facebook News Tab提供内容以前,应先决定好他们的业务方向到底在何。

  思考二:合作的本质是什么?

  现在新闻出版社们都越来越有信心能够回到流行、品牌、投资和收入的正常关系,Facebook提供的此类机会值得慎重考虑。这份交易是否能为出版商提供实际、可持续的价值,抑或仅仅是一次内容付费的交易?Facebook所支付的费用,又是否值得品牌将自己的信誉和权威借其它产品使用?这究竟会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还是导致两者渐行渐远?

  对于出版商,成为一个Facebook的内容供应商或者新闻聚合器,存在风险。

  若与Facebook合作,他们能获得一条获利渠道,这十分有必要。尽管在目前讨论的范围内看,这些利益对大媒体品牌来说无关紧要。然而,接受这份交易的代价,是要将他们的内容和品牌出让给一个他们毫无掌控的产品。

  如果他们的长远考虑是希望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关系,保持他们对品牌和产品的忠诚度,那么这一做法十分危险。单单让某人(或者某种算法)取代编辑的位置,为最重要的业务做决定,实在是一冒险之举。尽管互联网一直试图教育我们,内容而非产品才是最珍贵的东西,但现实中的做法却大相径庭。若我们反过来将内容视作商品,即默许这种商业化的做法,对新闻出版业而言将会是极大的倒退。

  思考三:是否是一条营销新出路?

  传言称Facebook将为各出版商提供通道,允许他们只在News Tab发布新闻概要或者一小段消息。若传言属实,出版商承担的风险将减小,而机会也将增加。News Tab可以作为一种营销手段,鼓励人们直接到出版商的产品上获取所有信息。

  综合来看,若和临时支付机制相结合,出版商自行定价,那么这是通往合理的媒体市场迈出的乐观的一步。若这一切仅仅将出版商们变为内容供应商,不可避免地走向商业化的道路,那么他们应当极力反抗。

  结语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社交媒体上随意的一条消息,无需确定信息来源,无需权威媒体率先证实,便可迅速大面积扩散。人们可以传播以往不被关注的事件,也可以接触到大量繁纷复杂的信息。这固然是信息时代一大便利,但同时也构成了最为人诟病的弊端,即虚假新闻肆虐。迄今为止,社交媒体平台依然无法确定信息审核的标准,更无法为每一条消息追踪真实来源。这看似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实则无法辨别声音的真假。

  另一个问题是,社交媒体采用的算法推荐——仅靠转发量和关注度就可以让一条消息「上位」,获得大众的关注。有了这些算法,也许人们每天都将时间花在这些最博眼球的消息上,真正有权威价值的新闻却无人问津。

  从平台的角度看,把品牌新闻社引入社交媒体确实能够增加一部分人对新闻的关注,也可降低虚假新闻的风险。然而,增加「真新闻」并不意味着「虚假新闻」会减少,如若不能切断虚假新闻的传播,也许对用户的影响仍然不会改善。同时,如今可供人们选择的信息众多,权威媒体未必会吸引到原本的非忠诚读者。就像国内的社交媒体,热搜榜上数十条,用户也只是点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正如本文所说,出版商将自己的一部分「流量」转移到社交平台上究竟值不值得,还是要看是否能接受其运营的商业化模式。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