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技术赋能:5G时代与媒体融合​

导语:在2020年5G大规模商用后,视频将是媒介之王,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也都会进行视频化转型。5G时代的视频和4G时代的视频其核心区别在于,随着AR技术的发展、模拟主播的研发、AI的进一步强化,视频中会增加更多的虚拟化内容,这种增加不是粗暴的结合,而是细腻无缝的整合,这种整合将实现超视频化。

  在2020年5G大规模商用后,视频将是媒介之王,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也都会进行视频化转型。5G时代的视频和4G时代的视频其核心区别在于,随着AR技术的发展、模拟主播的研发、AI的进一步强化,视频中会增加更多的虚拟化内容,这种增加不是粗暴的结合,而是细腻无缝的整合,这种整合将实现超视频化。

  5G时代与媒体融合

  1、利用新技术提升传播效能

  工信部发布消息称,5G商用牌照将于近期发放,这意味着,5G时代即将真正到来。5G来临之后,视频的价值,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习惯了视频消费,再想吸收文本信息总会让人感到疲劳。视频无关学历、年龄、语种、城乡,进入门槛很低。

  在2020年5G大规模商用后,视频将是媒介之王,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也都会进行视频化转型。5G时代的视频和4G时代的视频其核心区别在于,随着AR技术的发展、模拟主播的研发、AI的进一步强化,视频中会增加更多的虚拟化内容,这种增加不是粗暴的结合,而是细腻无缝的整合,这种整合将实现超视频化。

  媒体的希望在于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价值观优势、内容优势,穿透技术壁垒,实现更好的传播效能,达成更佳的社会影响力和价值回归。(本部分内容来自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沈阳系,清华大学学生王小宇、赵一玮)

  轻量化的VR/AR+体感互动即将成为现实。可以像佩戴蓝牙耳机一样体验VR,再也不需要拖拽着数据线和沉重的主机,而是直接通过5G畅享超高清近眼显示、感知交互和沉浸式的新闻体验。

  在5G商用牌照刚刚下发之际,传媒人也应该即刻响应起来,以敏锐的嗅觉抓住产业机遇,从运营商、行业生态、业务场景等多方面入手,尽可能地将5G与媒体融合的实现结合起来,应用起来。(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网络传播杂志”,2019年6月21日)

  2、重新定义新闻生产和传播

  未来的媒体一定要从信息总汇变成一个数据总汇。只要当媒体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台的位置,能够具有汇集数据的能力,采集大数据的能力,它才可能继续保持他在整个社会运行中的中枢地位。

  未来的媒体一定要具备这样的一个大数据的采集能力,这就要高度关注5G时代什么样的机构能通过各种机器来采集这样的大数据。视频将成为主要的信息格式。视频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的媒体手段、媒体格式,因为直观,包含的数据量巨大。(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传媒一线Report”,2019年6月5日)

  当5G技术赋予越来越多的东西以媒体属性之后,万物互联语境下的所有节点便都成了媒体,甚至包括汽车、冰箱、手表、桌面、墙壁、玻璃……5G时代将重新定义媒体,重新定义终端,重新定义屏幕,重新定义内容,重新定义广告,重新塑造新闻,重新塑造视频,重新塑造社交,重新塑造娱乐,重新塑造电商。

  5G时代人类将进入一个把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整合起来的万物皆媒时代,它将突破传统带宽和时延的限制,接入更多的终端屏幕,从而使得视频(无论是二维的影像还是更高维度的虚拟现实)这一内容形态呈现出大爆发、大繁荣的景观。(以上内容来自刘庆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传播研究所主任)

  媒体融合与受众偏好:新媒体须关注“新青年”需求

  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新闻资讯网民用户,每天人均浏览新闻资讯时长为59.9分钟;短视频资讯成为中国网民第二喜欢的资讯形式,仅次于图文资讯;过半用户对资讯短视频可接受的时长阈值为3分钟,相较秀场短视频,用户对资讯短视频时长的接受上限更高;手机是用户获取资讯内容的绝对主力设备,电视在用户获取资讯的渠道中的影响力超过电脑,成为手机外的第二大渠道。

  男性相比女性更偏好严肃论证式新闻报告,年轻人相比成年人更偏向轻松娱乐式报告,对严肃式新闻关注最高的,是40岁以上高学历男性,对娱乐式新闻关注最高的,是20岁以下低学历女性;新闻资讯类用户对国力提升的感知度和中国制造的信任度很高,七成用户更愿意相信国货和中国品牌;用户对大事件的关心程度较高,88%的用户对建国70周年相关的资讯和活动表示关注。(以上内容来自“企鹅智库”)

  今年,德勤进行了第十三次数字媒体趋势调查,报告指出用户正通过越来越多的订阅渠道满足自己的娱乐体验,获取自己喜欢的内容。付费电视、流媒体视频、音乐和游戏这几个领域是用户最常关注的领域。

  43%的美国家庭现在都订阅了付费电视和流媒体视频服务。对于新闻、体育和其他类电视节目,大多数用户仍然选择传统的付费电视渠道,尽管直播电视流媒体服务越来越受欢迎。

  除了观看大量视频外,用户还会花时间听音乐和玩视频游戏。音乐流媒体服务的渗透率上升至41%,比去年增长58%。年轻用户甚至将音乐置于“不可缺少”的类别之中:接近60%的Z世代(14-21岁)和千禧一代(22-35岁)用户订阅了音乐流媒体服务。(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编译,2019年5月8日)

  “00”后群体对传统媒介依赖减少,通过移动端和社交媒体渠道完成媒体消费。“00”后追求个性化与独立化,休闲娱乐、社交相关需求增加,在不断更新的消费需求下,未来媒体消费将处于上升期。看电影 、听音乐、玩游戏是00后最喜爱的三大娱乐活动。

  00后则对非数字媒介(看书,看杂志等)兴趣缺乏;对00后来说,网络社交基本替代了面对面交流的需求。擅用数字媒介的企业应抓住00后独特的媒体娱乐消费需求,迎合他们作为“数字原住民”的特殊成长环境,深刻地解读他们的消费心理、喜好特点,然后借助数字媒介去引导消费,把握新生代消费市场的脉搏。(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2019年5月17日)

  媒体融合与记者职场提升

  1、数字化时代带来记者身份重塑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当代新闻业带来的变化体现在新闻的生产、流通、接受等多个层面。其中,技术环境的变化加诸作为“人”的新闻从业者的影响,始终是我们进行数字新闻生产理论建构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简而言之,数字化浪潮不但使新闻从业者、新闻源和新闻受众等传统行业概念的边界都变得模糊不清,令新闻生产过程逐渐由单向传导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而且还通过对新的新闻叙事类型和新闻呈现方式的培育,不断对从业者提出新的知识或技能要求,从而使得“我是谁”这个问题在新闻从业者群体中,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尖锐性。

  数字技术的存在则持续在新闻从业者群体中制造压力和焦虑,这也表明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型的确是该行业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而情感机制的弱化也预示着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身份认同将必然形成新的理想型价值体系,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也将被改写。(以上内容来自《编辑之友》,2019年第4期;常江《身份重塑:数字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文章链接见“附录”)

  2、传统媒体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不能否认媒体仅重视文字等传统技能的时代已经结束,其对从业者多媒体技能,包括全媒体采编(Multimedia)、操作编辑部多种软硬件设备(Technical Skill)、设计(Design)、大数据分析(Big Data)、网络开发(Web Development)、社交媒体运营(Social Media Publishing)及受众分析(Audience Analytics)等的要求也愈发广泛及详尽。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85.20%的招聘广告中都对记者的全媒体采编能力做出了详细的要求,表现在招聘广告中的短语包括“在多个媒体平台上讲述新闻故事的能力”或“跨媒体平台工作的能力”。

  图为:招聘广告中提及的新闻职业技能的百分比

  而随着传媒业向大数据以及算法时代的演进,媒体人用数据说话、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也逐渐成为媒体招聘的重要参考指标。不仅如此,媒体应聘者的人际沟通交往技能,即记者在工作中与主管、同事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沟通的能力也变得重要。

  同时,从业者的适应能力也在招聘广告中被反复提及,包括长时间工作的能力(Working Long Hours)、对新闻专业操守的遵守(Ethics)、对多种语言的熟练程度(Multilingual Proficiency)。

  印刷媒体更看重应聘者的大数据分析(Big Data)(28.68%)及网络开发(Web Development)(13.95%)的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急剧下降的报纸杂志发行量及广告量所致,纸媒急需掌握这类技能的人才以推动其采用大数据及其他策略增长网络阅读量、订阅量。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及阅读量,网媒记者编辑策划、文案写作、用户体验设计的能力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