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CCBN2019】张宏森在CCBN2019主题报告会作重要报告(附全文)

导语:2019年3月20日上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7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9)做了题为“立足新时代 展现新气象 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性发展”的主旨演讲。

  2019年3月20日上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7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9)做了题为“立足新时代 展现新气象 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性发展”的主旨演讲。

图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森

  以下是演讲全文:

立足新时代 展现新气象   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性发展

  在CCBN2019主题报告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9年3月20日 北京)

  张宏森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聂辰席部长,对第27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9)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外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关心支持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展会是在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的新形势下举办的。CCBN作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知名的专业展会,是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与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打造,已经成为广播电视领域应用新科技、拓展新业态、传递新理念、融入新时代的重要风向标。这次展会以“融合引领视界,智慧连接未来”为主题,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促进广电媒体优化升级、更大力度推动智慧广电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视听生活的新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这次展会也是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广播电视领域举办的一次重要的行业盛会。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总局的机构改革工作已经完成,各省(区、市)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有序推进,进入收官阶段。机构改革后的全国广播电视机构,焦点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创新要求更加迫切,发展方向更加广阔。中央对机构改革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总体要求是,聚焦全国广播电视阵地管理和行业管理,聚焦全国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署名文章中提出了“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等重要论述,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广电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我们的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下面,我结合广播电视部门机构改革后的新定位、新要求,就当前总局和广播电视行业的几项重大任务、重点工作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目的是凝聚广电系统内外,协同社会各方面力量,围绕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中的全局性、关键性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合力攻关、共克难题,共同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性发展。

  一、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让广播电视在新时代焕发全新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紧迫性课题正是广电行业面临的实质性任务。曾几何时,广播电视作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强势媒体,如今正在全媒体时代遭遇多种挑战。广电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竞争对手的“十面埋伏”,感受到传播优势的“风吹浪打”。全媒体时代的挑战给广电行业的历史优势设置了很多难题,标出了一连串深刻的问号。我们难以回避群众的听力和视线正在发生转移;难以回避广电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正在被分散和降低;难以回避最新科技成果和网络信息优势与广电行业嫁接的迟缓与薄弱;难以回避以上原因所造成的广电机构正面临的生存挑战和发展压力。这就是结合行业实际,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迫性课题”的具体理解和深刻体验。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已经成为宣传思想领域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广播电视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却终究不能改变历史”,因此,我们要直面问题,正视挑战,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大无畏的精神,攥紧新时代的“紧迫性课题”,交出广电人的优秀答卷,以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巩固、壮大、拓展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1、要打造智慧广电融媒体

  目前,中央和各级广电部门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正在取得积极成效。去年,总局在贵州召开了“推进全国智慧广电建设现场会”,对传统广电行业向智慧广电迈进提出了新要求。今年,总局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特别是注重将新媒体、新业态的新理念、新优势融入广播电视媒体之中,打造广电行业新模式,焕发广播电视全新生命力。智慧广电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拓展边界;智慧广电也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成果的物理性叠加和一般性转换,更应该是观念层面的重塑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在融合发展中对广电媒体功能和应用更为清晰的定位、更具开拓的延展、更加宏观的定义。我们今天甚至很难用经验中的框架去设定智慧广电的边界,但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成果去作出一些想象中的描述:

  智慧广电的“智”在于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果,提高我们的“算力”,用优选“算法”将广电媒体内容进行有效分发和精准传播;在于突破一般性“算力”或“算法”,将优质信息的投放能力扩大到更多的受众人群,从而实现优质信息的更大规模阅读和消费,引导和提高人们的信息认知水平;在于突破固定终端,将媒体信息实现各终端覆盖,真正实现媒体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在于突破传统功能局限,将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与数字媒体紧密结合,成为数字中国可依靠、可依赖的中枢和终端;在于双向互动、在充分感知和了解受众的“回音壁”前,打开节目创新创优的想象空间,提高信息传送的时度效水平等。智慧无边界,智慧广电的拓展能力也将变得没有边界,边界的拓展需要在融合中去寻找和完成。

  目前,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在推动深度融合中,我们的媒体“融合”水平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深度”。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拥有越来越庞大的规模化用户,永远去占据由用户构成的市场中心位置,坚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服务创新、业态创新、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一体化资源配置、多媒体内容汇聚、共平台内容生产、多渠道内容分发、多终端精准服务、全流程智能协同”的融合传播体系,着力打造融媒化制作、智慧化传播、精准化服务的智慧广电融媒体。

  2、要充分发挥广电机构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高度重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中宣部正在牵头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总局会同中宣部编制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系列标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既是中央的要求,也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各地广电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广电的行业优势、层级特征、整体力量和技术特长,积极承担、主动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内容承载、体验改善、服务提升、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在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县级融媒体系列标准和规范中,广电标准与之有着广泛、密切、可操作性强的衔接点,这表明广电机构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中理应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已经建设成功的许多县级融媒体平台上,广电机构所发挥的采编优势、传送优势和技术优势日益凸显,以广播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网为枢纽和龙头建设的县级融媒体平台,正更多地成为示范性样板,这表明广电机构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中已经体现出优势特征;我们更应该想到,正在着力推进的智慧广电战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及应急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有着强烈的一体化特征和共生性关系,县级媒体融合与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同频共振的效果日益突出,这表明广电机构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中拥有充分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空间。我们热切期待,全国各级广电机构在推进县级融媒体建设中主动担当作为,主动勇挑重担,主动引领创新,主动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模式,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永远发挥广电队伍的主力军、先锋队作用。

  3、要加快高清超高清电视发展

  上个月,工信部、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了未来三年加快超高清电视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行动举措。加快推进我国超高清电视发展,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前年,总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了《推动广东省4K超高清电视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去年,总局批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开播了两套4K超高清频道,这预示着广电事业迈向超高清的崭新步伐。

  今年,总局将进一步加大高清电视和4K超高清电视的推进力度,推动内容制作、网络传输、终端普及和标准建设,并积极布局8K超高清电视相关准备工作。总局在所有重大任务、重大工程推进的同时,都为超高清电视发展预留了空间和通道,作出了制度性安排。总局将引入标清频道逐步退出机制,计划到今年年底,国内中东部地区地市以上主流频道将实现高清播出,到2020年,高清频道将成为电视主流播出模式, 4K超高清电视内容和频道供给也会更加丰富,更多的人民群众将享受到高清和超高清电视服务。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发展4K起点上的超高清视频,是当前广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点安排。这项工作的意义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一个大致的梳理:超高清技术更广泛应用于电视端,是突破电影大屏和手机小屏重围的有效路径,是保障家庭客厅屏幕永不落幕的支撑性条件之一;超高清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将融合更多高概念、高规格、高质量的产品,形成面向5G时代的高新视频。这是广电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超高清视频技术和文创产品的深度结合,会在5G时代产生巨大的效果和意义;超高清视频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清晰,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产业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可行性空间巨大,是广电事业产业未来新的增长极。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抓住历史性机遇,搭上面向未来的高速列车,把广电事业产业疾速推向前进。

  4、要建好管好用好广电大数据

  去年12月2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为有效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收视数据采集难题提供了支撑平台。这是广电部门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建立科学、真实、有效的收视评价体系,提升广电领域大数据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总局还将出台广电大数据应用白皮书,推动建好、管好、用好广电大数据,使各种数据成果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播电视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总局建设的大数据平台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现阶段采集的电视用户数已经突破7000万户,预计到6月底,这个用户数将突破一亿量级。平台的建立,从实践意义上正在破解收视调查等困扰行业的历史性难题;而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平台的建设加深了我们对广电收视大数据更为深广的理解。现有平台发挥的作用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一是客观准确反映了电视收视现状;二是详细真实描述了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心理动态和活跃趋势;三是对观看数据的分析可精确到任意时间单元,有助于作品质量和播出规律的及时总结;四是关联数据可以为节目编排顺序、播出计划调整以及聚焦或优化播出效果等提供决策依据;五是对不同地域以及城乡观众人群结构提供判断基础。

  大数据建设意义重大,广电大数据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未来还有漫长的里程。我们要加速推进大数据建设的速度和力度,让大数据在广电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全国广电机构和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支持总局的大数据系统建设,我们也将在试运行阶段结束后,向业界和社会有序开放大数据成果,衷心希望业内外共同呵护和充分利用这一成果,使广电事业产业的发展路标更加清晰,路径更加便捷。

  二、加快广电网络升级改造,提升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体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广播电视网络正面临技术升级、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加快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步伐,着力构建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新型广播电视传播覆盖体系。

  1、是全面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升级改造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网络整合工作,中宣部牵头成立了网络整合发展领导小组。今年2月15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实施方案》,该方案正在进行最后的修订完善和按程序报批中。3月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正式将网络整合和升级改造方案列入2019年工作要点。推动网络整合,加快建设“全国一张网”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既离不开中央的重视支持,也需要全国广电系统上下进一步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更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一步,国网公司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联合各方力量,在加强战略合作、推动网络改造、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用户服务上下功夫,重塑有线电视战略地位,强化有线电视网络传播能力。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升级改造,是新时代广电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性发展的标志性举措。多年来,为推动这项工作落地、见效,大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到今天,这项工作将正式拉开序幕。在IPTV、OTT等新传播方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急需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凝聚和锻造迎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突破利益藩篱,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各方面着手谋划,扎实推进。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实施方案》报批通过之后,我们将尽快召开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会议,对各项工作作出部署。网络整合的目的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是网络的智能化升级和改造,智能化升级和改造的功能是让广电网络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和更广的包容空间,提高能力和拓展空间的根本意义,在于智慧广电的真正实现。这中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我们一定要提高对网络整合意义的进一步认识,突破历史性难题,实现新时代跨越。在此,我还想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在明天CCBN展会上,国网公司将和战略合作伙伴签署方向性合作协议,相信大家能够深刻体会到这次战略合作将为全国有线网络整合乃至广电事业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是建设面向5G的移动交互广播电视网

  当前,5G成为热词,国务院已明确提出要加快5G技术商用,电信运营商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国内几个城市开展试验网建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签署了5G战略合作协议,在春晚和两会中开展了4K超高清电视节目的5G网络传输试验。在三大运营商之外,广电正在积极争取融入5G建设阵营,利用广电的频率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行业资源优势,特别是弥足珍贵的内容资源和文化创意优势,建设面向5G的移动交互广播电视网络。这是贯彻中央确定的移动优先策略,推动广播电视人人通、终端通的重要举措,是5G环境下广电行业插翅腾飞的历史性机遇。

  目前,总局相关部门正在与产学研等多方面密切合作,研究既体现广电特点又与电信形成优势互补的组网方式,并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我们也欢迎各界的有识之士为广电5G网络建设出谋划策,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让广大用户的视听体验在5G网络上得到延伸和升华。

  3、是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有线、无线、卫星既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主要方式,也是承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当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还存在质量、效能、服务等多方面短板,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求”,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在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并利用广电服务优势为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作出新的贡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改变重发端不重收端,重覆盖不重受众,重播出不重效果的现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直播卫星、无线覆盖、应急广播等公共服务项目的提质增效,使公共服务有机融入智慧广电的建设进程,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满足群众期待、更加凸显质量效益。

  三、加快广电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广播电视是高技术重装备的行业。加快广电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不断焕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优化外部环境,是广播电视实现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1、要加快广电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今年,广电总局将围绕机构改革后的职责定位,把新的管理要求体现到广电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科技战略”“抓科技规划” “抓科技政策”“抓科技服务”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前瞻研究、标准支撑和应用服务。特别是要顺应当前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补短板,强实效,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科技创新能力。

  2、要加快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长期以来,内容上的提高和突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培育过程,需要久久为功。而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效果会更加明显,比如电影从2D到3D,从小幕到巨幕,技术升级迭代带动了电影工业生产力的提升,因此才有了《战狼2》、《流浪地球》震撼的视觉效果。

  从电视的发展来看也是这样。技术突破是带动行业转型的关键。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引领了电视产业的飞速发展,2003年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推动了中国电视产业的辉煌,再到现在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每一次产业升级都是由于技术升级的驱动和引领。因此,我们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推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加快推进以广电行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3、要加快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数字生活的兴起加速了广电生态圈的形成,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必然要融入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要在强化广电功能、保持广电特色的基础上,适应新需求、走向服务端,探索跨区域、跨行业、跨平台资源整合的运行方式,形成以视听业务为主体的全媒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比如要加快广电网与物联网、车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网络业态的融合创新,着力构建多元参与、开放融合、集成创新、协同服务的良好发展局面。

  四、加快现代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和发展需要同步推进。随着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业务模式、载体形态的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监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广播电视现代监管体系。

  1、要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

  安全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线。机构改革后的广电总局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更加聚焦阵地建设和行业管理。今年,总局将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广播电视的监测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对IPTV、OTT以及网络短视频等视听新媒体、新业态、新服务的监管。各级管理部门、播出机构、网络机构等各类主体,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做到业务延伸到哪里,管理就覆盖到哪里,确保内容安全、播出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2、要加快推动智慧化监管

  目前,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监测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点和空白点,下一步要抓紧研究利用更科学、更智能、更有效的方式,合理调度监测监管资源,提升对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实现精准监管、靶向监管。同时,要抓紧完善广播电视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架构、系统方案、标准规范,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需要强调的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广播电视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技术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要提前谋划、提前布置、提前安排,抓紧制订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流程,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新时代征程波澜壮阔,在新时代伟大的历史征程中,广电工作面临挑战,更面临机遇。广电系统需要改革创新的工作林林总总、任务繁重,科技支撑和科技创新的任务也同样如此,在今天的论坛上,我只是撷取了广电工作大潮中的几朵浪花,与大家共同分享和憧憬,希望得到大家的热切回应和热情支持。

  孔子曾有一个六字铭言“近者悦,远者来”,这六个字具体到我们广电行业,就是要让广电人提振精神,让社会力量更多凝聚到广电事业中来;就是要让广电受众越来越庞大、让新的受众不断融入广电媒体的传播格局。“近者悦,远者来”,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广电行业的景气指数和发展目标,这就是广电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和美好实践。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展现新风采、作出新奉献!

  最后预祝展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