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盘点】北京、浙江、上海等出台政策支持影视行业发展

导语:资本寒冬、库存难清、新戏难开……一段时间以来,影视寒冬论调成为行业的共识,甚至有论调称,未来几千家影视公司会倒闭,最冷时期还没有到。

  资本寒冬、库存难清、新戏难开……一段时间以来,影视寒冬论调成为行业的共识,甚至有论调称,未来几千家影视公司会倒闭,最冷时期还没有到。

  其实,影视寒冬只是资本寒冬,并非内容寒冬,更不是政策寒冬。早前,新华社就曾报道,国家支持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方向不会变,税收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不会变,而且将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服务和支持影视行业加快发展。

  日前,北京市出台《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再一次引起行业对影视产业政策的关注。除了北京,浙江、上海、山东近年来都曾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影视行业发展,这些政策很多都是首创,且政策之间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机制,也更加注重政策的落实。

  配套政策相继出炉,“北上浙”圈定目标

  在文化行业大力发展的当下,影视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先后出台了《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支持中西部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发展的通知》、《关于奖励放映国产影片成绩突出影院的通知》等一批影视政策推动影视行业发展,与此同时,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影视产业的发展,这其中以北京、上海和浙江最为突出:

  浙江省曾出台的《加快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力争把浙江打造成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影视产业规模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上海建设成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指出,打响海派文化品牌提出要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重点结合“上海文创50条”,提升上海人文历史品牌,加快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海派文化品牌。

  北京市《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北京影视业全国领先地位更加巩固,涌现出更多骨干龙头企业和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影视精品,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市场竞争力、创新驱动力、文化辐射力显著增强,成为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的重要引擎,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首都特色的影视之都。

  对比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影视政策,我们不难发现,三地都对2020年的影视目标进行了规划:北京和上海强调影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比如北京“影视十条”力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影视之都,上海着力于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同时,北京和上海也更加立足于本地特色,比如北京推动具有首都特色的影视之都,上海打造海派文化品牌。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作为我国影视产业的中心,上海也一直以影视副中心自居,而浙江省2020年力争打造成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这也与浙江省本身具备的丰厚影视资源基础相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囿于影视行业独特的质量评估体系和控制机制,各地的影视产业政策更加强调政策的关联性以及落实性,比如北京和上海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影视产业的配套措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影视政策体系:

  北京市相继制订实施了涵盖影视内容创作、影院建设、“走出去”等领域的支持政策,许多政策是全国首创;继“文创50条”后,2018年以来,上海又发布了《关于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及《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多地争霸“东方好莱坞”

  说起“东方好莱坞”自然离不开浙江横店。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称,目前,横店已累计接待剧组近2600个,入驻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的企业达1100余家,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古装剧在此诞生,“东方好莱坞”雏形初现。

  除了横店,近年来,多个城市也努力将自己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影视产业重镇,比如,长沙力争打造成中国“视谷”,厦门打造国际化影视城,海南打造全域全时影视岛,青岛打造“东方影都”。

  湖南长沙出台的《关于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未来马栏山将对标并追赶中关村,打造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湖湘文创品牌——马栏山文创经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对于引进人才的政策中提到,将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成视频文创人才特区。

  海南大力推进影视产业发展,在硬件、软件方面均加大投入。海南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海南省影院影厅建设改造的扶持政策》,加快了海南影院影厅建设步伐,还推动全省五星级酒店建设“1+X”影厅,让中外旅客在自住酒店就能观影。

  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旨在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叫响青岛“世界电影之都”“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东方影都”品牌列入此次发展规划。

  厦门推出《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补充规定》,该18条规定中,与影视产业有关的政策占11条,成为其核心内容。《规定》着力从资金支持、园区建设、人才培育、影视后期、播出奖励等多个方面对厦门影视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予以扶持。

  不同于北上浙等影视重镇,湖南、浙江、厦门、海南这些省、市有各自独特的特色,他们自成一派的独特战略也再一次促进了影视产业的繁荣。

  影视产业蛋糕有多大?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突破万亿元,达到10703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较好的发展成绩。

  《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实现广播影视产业总收入350亿元,城市电影票房达到50亿元以上,生产100部精品力作;

  浙江省提到到2020年,影视创作题材库内浙产影视作品不少于1000部,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互联网影视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地扶持影视行业的力度仍将加大,而影视产业这块蛋糕的利好有多大,依然是未知数。

  投资建立产业园、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加大金融行业对影视支持、加强影视业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伴随着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更多的影视产业政策也相继出炉,以下是各地影视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北京:投融资全过程联动衔接

  北京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社会投资机构参与北京影视业发展的撬动作用,促进“投贷奖”向影视业源头延伸;围绕影视内容创作、拍摄制作、后期效果、版权交易等重点环节和中高端价值链,优化对骨干影视企业和成长型影视企业全流程的支持与配套服务。

  上海:优化影视产业扶持机制

  在深化落实上海电影发展促进政策的基础上,用好电影扶持专项资金,加大对产业载体建设、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优质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影视后期制作企业,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加大对艺术、教育等特色院线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细分人群专业影院和创新放映方式的新型院线。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影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推动相关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试行影视制作扶持政策。支持开展影视完片保险和制作保险等新型业务。

  浙江:探索建立影视精品奖励制度

  对在省内备案、立项且浙江出资人作为第一出品方的影视作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或获得国家级及国际A类影展(节)奖项的,政府给予奖励。对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影视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为承担国家鼓励文化产业项目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

  厦门:探索建立影视精品奖励制度

  支持影视专业人才落户厦门。支持影视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等影视专业人才在我市设立影视企业或工作室,对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8万元(含)以上的个人,按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具体为:年纳税额8万元(含)以内的部分,奖励比例为50%;年纳税额超过8万元至25万元(含)的部分,奖励比例为75%;年纳税额超过25万元的部分,奖励比例为100%。奖励期限不超过五年。

  山东:对优秀重点项目给予扶持

  在生产优质影视作品方面,山东省将实施剧本孵化计划,采取项目化方式,每年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重点现实题材,面向全省影视企业征集影视项目。建立优秀剧本遴选机制,根据项目发展实际和论证评估情况,对优秀重点项目给予扶持。

  天津:出台促进影视剧繁荣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天津市促进影视剧繁荣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的支持方式分为扶持和奖励两大类,将对符合条件的电影(含动画电影、纪录电影)、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电视纪录片)予以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