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2019 CES观察:电视机的又一次外观革命?

导语:尽管在当前形势下,什么东西能纳入“消费电子”的范畴已经越来越界限模糊,但电视机毫无疑问还属于这一门类。

  电视机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大件耐用商品,只要还能用,很多年都不会更换;在电视尺寸大于 40 寸以后更是如此。

  相对的,电视机也不会像手机一样有很多厂家,以及举办频繁的新品发布活动。所以,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 CES 会场,倒是每年都能期待一下电视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扎堆发布。

  平价普及的 4K 和 HDR 技术对消费者似乎已经“够用”,在此基础上主推 8K 画质卖点,似乎效果不明显。

  不过,一些厂商正准备展示可以完全卷曲和贴靠墙面的屏幕,另一些则希望改变电视的传统功能定位,使之成为家中的动态装饰品。而这似乎才找对了方向,有望通过电视机的又一次外观革命,引领客厅景观的下一次升级。

  除了画质以外,似乎没什么可做文章的

  电视的升级换代遇到了和手机差不多的问题——新品越来越不会再给人眼前一亮的革命性的感觉,因此也更不会催化用户更换新机。

  早几年,3D 曾被看作是 4K 画质之后一个可能的进化方向,但始终未能解决需要佩戴眼镜,头晕等问题,并未升级用户的观赏体验。而在外观上的另一努力——弧形屏幕也并未引领消费者追随。

  遭遇挫折后,电视厂商退回到了提升画质的老路上,以 HDR 概念的普及和 4K 产品的降价为标志。今年日系厂商将推出众多造价高昂的 8K 终端,依然是选择点亮画质的科技树。

  NHK 已经满怀信心的宣布在东京奥运会开启全程 8K 直播,而其中最大的技术供应商不出意外的是索尼。因此,索尼也是推行 8K 分辨率电视终端最为卖力的厂商之一,今年势必将看到它对 8K 的大力宣传。

  不过,单纯的 8K 可能如同之前的 3D 电视一样,不能作为诱发用户升级换代的驱动力量。要提升画质,还有其他很多指标可以研究。例如三星依靠自产面板的技术优势,将其 QLED 电视面板的对比度、色域和暗部细节等指标大幅提升。

  今年另一个值得一说的电视发展方向自然是智能助手。一转眼,你在市面上已经完全买不到任何自身不带 Android 系统的非“智能电视”,而传统电视机厂商对小米、乐视等“互联网电视”玩家不以为然,似乎还是发生在几个月前的事一样。

  今年出展 CES 的电视机都将在其操作系统的智能程度上有重要改进,一方面植入各厂家自己的语音助手,让同时造音箱、电视、手机、车机等多种设备的综合厂商实现不同终端的联动;一方面兼容多家不同厂商的语音助手,或者相互打通,以尽可能多兼容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

  关于这个 AI 方面的趋势,航通社将在后几天的 CES 观察中具体分析。

  柔性屏带来“卷轴”畅想

  进入 2019 年,在手机行业已经基本公认这将是“折叠屏”大放异彩的一年。

  柔性屏幕技术从实验室开始发展了十多年,期间有些手机品控不好,机身弯曲的新闻,也造就了土味的“折叠屏”“曲面屏”。

  去年,三星展示了一款套在盒子里的神秘的原型机,深圳厂商柔宇更是量产了一款据称屏幕可以折叠 20 万次的机型(尽管很丑)。所有的积累和畅想似乎都将从今年开始变为现实。

  在电视屏幕变得“柔性”的道路上,将由 LG 来承担先行者的角色。

  LG 在 CES 展出的 OLED 柔性屏产品 Signature OLED TV R,可以“像海报一样卷起来”;而且从 2018 年的原型机,转化为了可以实际买到的产品。

  在开机时刻,从客厅某处的一个“月光宝盒”中,垂直于地面的屏幕缓缓升起;关机时,又徐徐落下,卷回到“盒子”里收纳好。

  “卷轴”的概念让我们的思绪不由得回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当时采用的地面上的屏幕是采用 LED 光点,分辨率相对较低,所以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就能做到由卷曲状态铺展开来。即便如此,效果也相当惊艳。

  可卷曲的屏幕在更大(鸟巢的“卷轴”)和更小(手机)尺寸的设备上都可以实现,唯独对电视而言是难度最大的。

  面板良品率、可折叠次数、可弯曲角度等,困难都随着尺寸的增加而指数级增长。而在如上所述的画质战争之后,可卷曲的屏幕又不能以牺牲画质为代价。

  如果不考虑画质问题,那么投影仪依靠的白色幕布本身就是一种“可卷曲屏幕”,不用的时候,不会给墙面留下一个“黑洞”。但投影仪,包括激光电视等画布不是自发光的技术,其在自然光下的图像质量都很难让人满意。

  有鉴于此,本次 CES 能为卷曲屏幕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就非常引人期待了。

  柔性屏幕势必会进化到更软,更轻,但只有继续进化下去——直到变成像“挂毯”那样,怎么卷都不心疼,轻轻打个钉子就能挂上去,这才是关键。

  走出“全面屏”,尝试“画框”新定位

  按屏占比计算,电视机早几年就已经都是“全面屏”,所以要玩新花样,得从其他的角度入手。

  去年,三星已经上市主推的 QLED TV 用了一个奇怪的宣传角度:环境屏模式(Ambient Mode),可以在待机画面模拟电视机背后的墙面或墙纸的样子,假装这块屏幕是一块透明的玻璃。

  具体做法是,使用手机拍摄抓取一块背景墙图案,然后屏幕会与背景墙画面匹配,从而造成一种电视与墙面融为一体的视觉效果。

  

  在“环境屏”模式下,可以显示时钟、新闻、天气等信息,就像是从墙壁上“长”出字来。为了让效果更逼真,电视还支持环境光检测,也就是根据环境光线强度自动调整图像亮度。

  今年,三星将进一步把电视机朝着做成“艺术品”的奇怪方向进化,将展示 The Frame 画框电视以及 Serif 画架电视。顾名思义,一个具备书画装裱留下的宽大白边,以及平滑的玻璃表面,就像是一个标准的艺术品画框一样,可以镶嵌在墙面上合适的位置;另一个则有简约的三脚架支撑,展开合适的角度,在“画布”上呈现图像。

  这会像是个什么样子呢?感兴趣的话,你现在就可以去北京 798 艺术区看看,在那里正有隔壁厂区的京东方(BOE)展出由柚木等实木外壳,搭配 30-50 英寸屏幕显示世界名画的巨型电子相框“画屏”。淘宝也有卖的,售价从几千到上万都有。

  只不过,京东方虽然已经做出来了类似的成品,毕竟没有像三星一样,这么明确的针对消费者市场给“画框”类彩电一个明确的定位,所以这可能体现出了营销上的一点差距。

  就像上面说过的一样,电视机的换机周期相比已经显出疲态的手机,还要漫长。作为全家娱乐中心的主轴,这个设备更倾向于买的时候一步到位,一用就是几十年。而如果全世界的家庭都这样,电视机行业将不会有任何进步空间。说白了,只有消费者愿意不断换新的,生产厂家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如果消费者能逐渐接受不是“每个房间放一台电视”,而是将电视作为一个始终开机,永远在线的设备,那么每个家庭对电视的需求量,可能会从现在的 1-2 台骤增到 8-10 台,对厂商来说,可谓求之不得。

  更巧的是,随着一出世就随时开机的智能音箱,逐渐向着带有屏幕的方向进化,出现了 Google Home Hub、小度在家、腾讯叮当等产品,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么不能接受 24 小时持续开机的电视机了——这不就是屏幕大一点的智能音箱吗?

  所以,三星对电视机功能的重新定位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一种求生手段。

  电视机的新定位和新使命

  在航通社去年的一篇文章《屏幕上的“黑边”为什么是黑色的》里,曾经简单的回顾了一下过去电视机的几次比较明显的外形流变:

  “直到 1980 年代初,电视机都可以被视为是高档家具的一种,因为它屏幕实在太小,占地很大,又极为昂贵。常见的老电视是做成木纹或亮银色的外壳,配上金属的选台旋钮。

  但是这种审美逐渐被黑色外壳的风潮替代。在平板电视之前,电视和显示器们挺着“大肚子”的那个时代,位于客厅中心位置的视听设备,统一都以黑色的外观示人。

  电视机的边框或许有一些银灰色外壳,但这给人一种过时的廉价感。也有彩色外壳的,但这就像“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一样并不是主流。

  如今大多数家里客厅最显要的一块位置,始终存在一个黑色的东西。它就像是天生长在客厅里一样,如同有些孩子会认为蔬菜水果都是从超市里面长出来的。”

  过往电视机的形态革命,随着屏幕由小到大不断进行:家具式,30寸以下的显像管彩电,背投,液晶-等离子,挂壁。

  而即将到来的这次革命,最终会让电视机变成紧贴在屏幕上的“墙纸”或者“相框”,而不是需要在墙上打孔,并与墙面有几公分空隙的现在方案。

  “墙纸化”的电视机也将终结电视墙在家装中的核心地位,出现更多灵活布局的客厅。

  这个“墙纸”当然不是一次性投入,而需要“养护”成本——也就是电费。

  一直以来,我们家长一辈总是习惯性关掉所有设备的电源才能睡觉,固执的认为这有火灾隐患;而环保人士也在宣传“城镇居民一般家庭拥有的电视、空调、音响、微波炉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瓦-50瓦的长明灯”。

  但是,一旦没有了这样的顾虑,多块屏幕造成的环境变幻可能会神奇地一秒钟就改变家庭的环境。请想像这样的画面:一块足够大的挂壁卷曲屏幕,可以展示富士山、黄埔江或者瑞士少女峰的壁纸,就好像你家窗外景色就是如此。

  在《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几乎每个角落都有相框,而相框里的人物都是可以动可以说话的,还可以“串门”在相框之间相互走动。而现实中,美国白宫为前总统奥巴马服务的文案撰写团队,有一个负责人的办公桌上有两块屏幕,一块固定播放 CNN,另一块循环播放炭火在壁炉里面噼啪燃烧的动画。

  很显然,在电视的“范式创新”给了人们新的想象空间以后,下一个亟待征服的难题,就是单个设备的能耗如何降低,如何省电,好让人们安心地全天常开这些屏幕。

  当然,我们都知道电子纸是定格时不怎么耗电的;但彩色电子纸八字没有一撇,刷新率也是笑话,所以太过于科幻。但总而言之,我们还是需要其它可以长时间省电的技术。

  至于研发和在 CES 亮相之后的事情,那些降低成本的战争,就留给国内同行来做了。前几天,即将开展重组的 TCL 集团获得小米入股。

  2018年前三季度,华星光电净利润大跌近三成,主要因为面板价格产品下跌。同期,智能手机行业销售数据下滑,两家因此“抱团取暖”。

  有分析认为,华星光电可以为小米电视业务提供供应链上的保证,而小米也可以为 TCL 集团的各类家电提供新的销售模式。

  说得大一点的话,电视行业未来十多年能否“重振雄风”,就要看这次“重新定位”的收效几何。

  很多老年人对于自己年轻时候接触的东西很顽固,舍不得扔,但电视对他们很多人都是个例外。这是我们所有人最能接受的科技革新,也值得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依然再掏钱去更新一回。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