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网剧反哺卫视,是互利共赢还是视频网站做大

导语:为什么已播网络剧会接连被卫视黄金档青睐?“只网不台”的趋势正在成为主流?

  从卫视先播,网络跟播,再到网台联动、先网后台,网络逐渐从跟播地位蹿升为输出方,而卫视则成为二轮播出平台。最早的当属2015年9月在爱奇艺播出的《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网络播放量突破40亿,在时隔3个多月上星安徽卫视后,平均收视率高达0.97,位列同期前三位。紧接着《遇见王沥川》《云巅之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继往开来,《最好的我们》更是在爱奇艺播出两年后,实现了反哺一线卫视,并取得0.52的不俗收视。

  为什么已播网络剧会接连被卫视黄金档青睐?“只网不台”的趋势正在成为主流?为此,新京报记者专访爱奇艺副总裁陈潇,深圳卫视副总监苏杰,《狐狸的夏天》制片人倪娜等业内人士,揭秘网剧反哺卫视背后网台的共赢与共生。

  一、 如何交易

  网络平台  评估卫视规模和定位

  通常情况下,网络自制剧的发行方是视频平台,网络版权剧的发行方则是宣发公司。但也存在平台方买断网剧全案发行的先例。例如《春风十里不如你》便是优酷播出一个月之后,才将其发行到山东卫视22:00档播出。

  随着二线卫视黄金档的作品供不应求,一线卫视不同时段的差异化排播也令其各时段都对电视剧求贤若渴,网络好剧开始进入市场拉锯战。例如有不少卫视希望安排《最好的我们》在暑期播出,《你好,旧时光》在播出时便有卫视前来问询。

  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表示,他们选择卫视的原则首要会考量平台的受众是否符合该剧类型;其次评估卫视的规模,一线卫视优于二线卫视、二线卫视上游区优于下游区、黄金档优于下午档等。通常情况下,网络剧发行到深圳、安徽等二线卫视黄金档较为常见,“因为一线卫视黄金档供过于求,他们会首选新剧或大制作,而二线卫视达不到一线卫视的竞争力,又希望自己的黄金档有更清晰的定位,所以通常会和网剧协作。”例如去年,深圳卫视和爱奇艺达成深度合作协议,爱奇艺偏年轻受众的剧会择优输入深圳卫视黄金档播出。

  卫视  剧集有上星许可证是大前提

  电视剧在发行之前,剧方会根据发行渠道不同,取得不同类型的许可证。其中网络独播剧只需从主管部门获得网络发行许可证即可播出;但一旦要上星,卫视发行许可证必不可少。

  大部分剧会在筹备之初便取到“双证”,为网台联动或后续上星铺路。陈潇说,爱奇艺自制剧都会在生产时就争取两证齐全,“我可以暂时先不上星,但必须要有证,因为这证明了你在制作时便考虑了卫视的要求。”例如《一起同过窗》在第一季拍完之后便拿到了主管部门的批号,只是时隔一年半之后才登陆湖南卫视;《狐狸的夏天》制片人倪娜也表示,该剧在制作时便以电视剧标准进行制作并拿到双证,只是一开始先在网络独播。

  正是由于上星许可考核标准比网络许可更为严格,因此例如《热血长安》《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使徒行者2》等作品虽是爆款,但却很难在卫视播出,“因为类型和内容不太适合卫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

  除此之外,卫视在购买二轮网剧时,也会考量剧的风格与卫视定位的契合度、点击量和口碑,以及阵容和情节强弱。苏杰表示,深圳卫视的定位是青春、创意,内容更贴近年轻人,因此他们选择了《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寻人大师》,“例如我们播出的青春校园剧,你拿到其他电视平台播,观众可能就会觉得跟这个台的气质不符;同样,我们播与台里定位不符的剧也有些违和。”

  不过,即使已取得上星许可,但网络剧在发行到卫视之前仍需经过严格的重新审核。例如前段时间刚刚在爱奇艺下架的《天乩之白蛇传说》便是由于拿到了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因此不得不根据上星要求重新调整内容。

  《最好的我们》更是在浙江卫视周播剧场播出后更名为《遇见最好的我们》。陈潇透露,这部剧最早申请上星许可时便备案为《遇见最好的我们》,只是在网络播出时曾进行更名;除此之外,为了适应卫视时段、时长,原本该剧可以剪成30集,最终也调整为24集。

  二、优势

  网络平台  电视可以让旧作重新被想起

  网剧反哺卫视的周期从一个月到两年不等,通常以播出结束后到一个月之内上星最为常见。而此时,这类剧目已不再拥有视频平台的推荐资源,卫视则成为发行中二次发酵、旧作翻新的渠道之一。

  陈潇表示,网络和卫视平台最大的不同便在于观看行为。网络是点播平台,优势在于内容库有大量的内容,用户随时观看。但缺点是由于内容过多,首页只能推荐最新作品,旧作大多石沉大海,只有观众想看时才会去搜,“这是用户的主动行为,平台的被动行为。因为大部分用户根本想不起来观看。”反之,卫视作为线性播出平台,当观众在某个时段锁定一个频道时,只能固定观看某个作品,观众变成了被动观看方,“就像电视台的电影频道经常会大量重播老电影,播的时候你觉得很好看,但平时根本想不起来。网剧在卫视播出也是同样的思维,它可以帮助我们曾经播出的好剧再次被用户关注到。”

  带来网络无法触及的新用户

  上星还可以为视频平台带来新用户。目前网络和卫视用户群仍存在年龄、职业差异,电视观众以中老年、黄金档时间空闲人群为主,网络则聚集了更多年轻人。陈潇表示,当网剧在卫视播出可以让非网络人群有机会触及这部剧,进而反哺到网络进行点播行为,甚至成为网络用户,“例如《最好的我们》就吸引到很多2016年没有触及的观众群,有一部分是现在的网络新用户,当年没有看到的,还有一部分是非网络用户。”

  多一种营收渠道,避免首轮争抢收视、广告

  对剧方和平台来说,网络剧上星也成了二轮的营收渠道。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网台联动模式在售卖价格上会比后续上星价格更可观,但会存在网络和卫视争抢观众、争抢商业广告的状况。“但已经播完的网剧对平台来说,是已复盘项目。当平台卖剧给卫视之后,是一个既有项目二次营收的机会,对于平台盈利来说有利无害。”

  卫视  比首播剧性价比高

  对二线卫视来说,电视剧在网络先播完再上星,最大的优势便是价格比首轮直接上星要低不少。网剧自制剧可以通过广告、会员等形式覆盖成本,第二轮通过上星得到的版权费只是有利的补充,因此性价比非常高。“例如《狐狸的夏天》如果首轮直接上卫视,以谭松韵、姜潮的阵容来讲,价格不会很低。但因为网络播出已经消耗了成本,而且一线卫视黄金档通常不考虑它们了,所以这类剧在我们这儿的首轮价格,比湖南等一线卫视的首轮购剧价格要低,跟我们买卫视二轮的价格差不多。”四川卫视工作人员小D称。陈潇透露如果一部剧“先网后台”,它的上星价格会比播完后再卖给卫视高两到三倍。

  吸引年轻观众寒暑假排播

  大多数反哺卫视的网剧点击量均在10亿以上,《最好的我们》突破30亿,《春风十里不如你》更是高达60亿,几乎均是“带流量上星”。陈潇坦言,网剧相较于卫视二轮剧,最大优势便是拥有极大的既有用户群,且这些观众对卫视来说,是稀有的年轻收视人群。倪娜也坦言,影视剧除了大量宣传以外,还有就是通过口碑来带动观众。

  而目前大多数网剧均排期在1、2月或7、8月上星,也是为了赶上年轻人寒暑期的观剧大潮,“暑期档是增加年轻观众最好的时期,所以我们也希望在这个时间安排《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这类有特点、有网感的剧来吸引年轻用户。”苏杰说。

  丰富二线卫视片库

  以往二线卫视的黄金档、周播档只能购买一线卫视的二轮剧,或品质较低、地方感较强的一轮剧。偶有一线卫视看走眼,二线卫视才能捡漏儿一两部爆款剧。苏杰表示,“如今优质资源是市场中最强势的,现存的根本不够这么多平台去播,所以我们选择网络优质剧,也是二线卫视丰富片库、获得优质资源的一种方式。”

  挑 战:担心带不来新观众  反而影响老受众

  虽然目前反哺卫视的网络剧收视大多维持在0.3-0.6之间,尚可在黄金档前10占有一席之位,但收视习惯差异和网络资源难免影响卫视受众的稳固观看。小D坦言,虽然《狐狸的夏天》在四川卫视播出时收视不俗,但在购买前他们也曾担忧过收视,“因为卫视的传统观众还是看现实题材、接地气的生活剧、战争剧比较多,所以我们选择网剧会比较谨慎,整体播出量也比较少,会担心新观众没有吸引到,传统观众也会流失。”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反哺卫视的网剧例如《最好的我们》《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虽然品质过硬,同时也迎合观看习惯,排期在寒暑期档,但播出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吸引观众反哺网络而非长期吸引收视人群,“很多年轻人守着电视看两集之后觉得好,就直接上网看完全集了,这是卫视二轮剧和网剧都存在的弊端。”

  三、 趋势

  头部作品永远不会卖

  业内人士表示,网剧反哺卫视将会是未来网台互动的新趋势之一。“现在我们买剧不再考虑它网播还是电视播,只要恰好符合卫视要求,符合资金预算,我们都会考虑。毕竟网剧的很多作品品质比卫视二轮剧更好。”小D坦言。

  陈潇表示,目前已经有不少卫视开始和爱奇艺洽谈在播的网剧,网剧发行到卫视一轮的价格也开始在争夺中慢慢上升。但他补充说,并非所有网剧版权都会慢慢输送到卫视,“因为一些头部作品我们不舍得放到别的平台,我们必须永久性独播。就像百货商店大部分的东西都可以和其他店一样,但我们总要有一些东西别的地方看不到。这是从整个平台的内容考虑。”

  维护核心用户再网台交叉

  随着不少卫视开始沦为网剧的二轮播出平台,也让外界对未来大多数剧将“只网不台”的猜测重新浮出水面。

  在苏杰看来,网络和卫视像是交叉的两个圆,彼此必然有重叠的需求和用户群,但仍有一部分是差异化的。“首先网络是点播,卫视是固定观看,观看动机令观看群体、内容需求自然也会有差异。目前卫视仍以现实题材为主,网络则题材更宽泛、更年轻一些,所以市场中主流剧、大剧、历史剧等一些题材首选仍然是上星。”倪娜则表示,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台,都是为大家传播优质作品的平台,在剧方看来其实并没有哪个平台一定是首选,“我们会根据每一个项目更适合哪个平台来选择。”

  陈潇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卫视和网络并不能单纯看谁先谁后、谁输出谁二轮,两个平台各自都有不同的观众聚集类型,理应是共赢、共生的关系。互联网用户相对偏年轻,观看时间更多,观看习惯更随性,因此在年轻题材作品上更具黏着性;但这类剧只适合反哺到年轻定位的卫视,或者是非黄金档。反之,卫视服务的则大多是中老年人及观看习惯比较固定的群体,而这类剧平台更多也是采用卫视先播,网络跟播的形式。“所以我觉得卫视和网络都应该维护好既有核心用户群,产生对用户群消化能力的分化,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些网台互动的双边交叉服务,这才是未来共生的趋势。”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