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三届大数据与传媒产业峰会”在贵阳隆重召开。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广电传媒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等讲话精神。在本次会议上,业内专家和领导探讨传媒行业发展之“道”,探寻大数据实际应用之“术”,共同为传媒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崔燕振作了题为《大数据赋能媒体融合与价值创新》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各位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贵阳参加这样的一个大数据的会议,到了贵阳之后,整个城市因为这一场盛会成为了一个盛宴,当大数据和媒体融合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我们的认识的视野和解决的方案,包括我们观察问题的视角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拓展和延伸。
今天我们一方面感受到传媒产业的变革,它所遇到的挑战和创新变革的机会,另一方面来看,真正能够改变传统传媒产业,重构革命和重建传媒价值的,在今天我们可以确定是大数据。大数据让我们今天很多产业,包括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的,包括整个会议期间都在研讨的交通、健康、医疗等等行业都有了一个革命性的重构,这一点上,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家讨论的传媒产业的发展,媒体融合同样有这样的价值和作用。
2018年我感觉到传统媒体产业遇到的挑战和压力比以往来说总体来讲是更大了,那么市场环境在这个今天互联网和新兴产业模式的冲击下,比以前更加严峻了,用总量萎缩、存量分化来表述有点也不为过。除了一些技术性的,外在性的改变之外,我认为物理性的,终端性的,介质性的结合无法从本质上改变这样形态,今天只有用大数据才可以精准的揭示和了解我们的用户的行为、过程和关系,并且精准勾画用户画像。这是一个方向,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产业的必由之路。
我们除了看到我们大家所讨论传统传媒产业的压力和困难之外,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受到新兴媒体形态,新兴内容和信息分发的方式,新的视频消费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领先的视频网站到目前为止有超过6000万的付费用户,按一个月15块钱计算,一年下来有近百亿的现金收入,这已经超过了领先的卫视频道。在今天看来,视频付费用户只会越来越迅猛的发展,因为这个里面传统传媒模式变了,以前认为用户的时间是廉价的,是富余的,你给它什么就看什么,这是传统传媒产业的逻辑。今天来看,传统的后向广告收费向前端的用户付费转移和延伸,改变了消费的逻辑。伴随着影视产业和文化产业升级的是中国几亿的中产、白领和新兴消费阶层愿意花钱购买他们愿意看的内容,而不是愿意消费免费的内容,这就是视频消费的逻辑。
我觉得在今天看,离开了互联网这样一个视野和视角,我们很难获得对整个视频和整个中国经济的科学合理解释。看一看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于每个行业的改造和改变在这里就不需要做过于复杂的说明。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就是数据流,庞大的反映用户行为、过程关系的数据流告诉我们的观众注意力往哪里去,他们的购买力在怎么流转,他们的消费力怎么获得释放,我觉得传播逻辑构成了媒体产业的基础逻辑和核心价值。今天来看,我们早前熟悉的传播基础逻辑和价值判断正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今天的人们不愿意被代表,不愿意被同意,不愿意被信服,而是愿意自由、自我去表达、去参与、去分享。比如我们到一个饭馆吃饭,这个时候用户的点评,用户的表达和满意程度真正决定了一个饭店人气、经营成败。我们乘坐滴滴,你对它的评价,你对它的反馈构成了一个最真实,最直观,也最有发言权的发达,这个是非常核心的传播价值和逻辑的改变。
我们确实谈到了很多的传播现象。比如一场收视的狂欢,视频消费的盛宴背后是否拉动了消费的井喷,这个是我们要考虑的。传统的线性的传播的周期,传播的累计,到达率和点成本的优化,在今天被一个即时消费、即时购买的模式取代,通过这样一个从信息流到消费流,到支付流的转化而得以催生,构成了一个消费的新形态。
在今天,当我们传媒产业习惯于从我们的选题、从我们的内容的改变等优化我们的内容供给的时候,传媒产业的供给侧改变需要更深的逻辑和更深的改变。今天当我们的内容、选题一定要成为社交媒体的话题,进而成为整个社会和时代真正融合的传播运动。单纯的一个屏如果不可以跟社交屏,移动屏,智能手机屏有效的连接,不能从移动屏向电视屏来导流,我们很难获得传播的成功,去年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就是这种模式的翻版。
大视频生态下的融合传播的模式本身是两种力量起作用,一个是电视媒体的剧变效应,我认为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是规模化、速度还有大屏,包括集体收看的场景和体验,这是客厅大屏最大的价值和优势,它能够万人空巷,能够形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和庆典,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裂变效应让这个传播的链条,信息的分发,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互动获得一个最大的程度的协同。今年来看,传统的媒体和今天社交媒体需要有一个融合和碰撞,单向的思考和线性的3A模式有很大的局限。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包括我们传媒行业升级的时候,大数据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包括一个核心的能源。这一点从国内和国外的产业的发展看都是如此。一方面传统媒体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的时候,像今日头条,像新兴的视频网站在冲击这个行业,不是人们不再消费这些内容,而是消费的场景和渠道、方式改变了。
今天,我们的内容就是产品,我们的观众需要精准的连接,我们需要知道他是谁,我们需要构建一些社群,构成一些圈层,构建一些紧密的社会连接,实现精准的传播和营销是今天大数据带给我们行业变革和媒体融合非常深层次的解决之道。因为背后是用户的行为、过程和关系。接下来简要分析一下美兰德公司在“两会”完成的三大中央媒体大数据分析报告,在这个重大社会历史进程面前,目前中央的媒体做了什么工作。
央视在视频化的传播能力和直播能力的优势,包括高清大屏的能量释放方面做的非常的突出,媒体融合也是央视大刀阔斧迅猛推进的方向。尤其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央视不光在传播能力的提高,央视快评在引导力方面的建设同样值得关注。2018年的春天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春天,因为有中央的媒体的精心传播,新的改变和创造力的分享。在这一场传播中,不管是央视,不管是人民日报,不管是新华社都以全新的姿态放下了原来高高在上的面孔,用一份轻传播、热传播去走进用户,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包括央视在今日头条和秒拍等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上的解读,从长视频到短视频的融合传播,构成了一个今天更乐于接收和消费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央视在客户端发起了直播,引起了网民的大量收看,这个是媒体融合方面的创新和变革,引发了一个巨大的热议和互动。以前电视向左,网络向右的格局重新聚合,这个是2018年春天两会央视带给我们的动作。人民日报同样在2018年的两会有很多的创新,人民日报发挥了自己的社交媒体的互动优势,做了一些推文、活动都非常有新意,从往日高高在上的冰冷的理论阐述,政治化的语言表达,转变成为一个互动化的、亲民化的,贴近性的互动平等参与和分享,这些引起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中央级媒体在融合变革方面的一些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在创造性、创新性的传递新时代的声音。这个方面我觉得他们做的非常的出色,在一场新时代的时政事件成为中央媒体创新变革的里程碑,不光是政治上占领网络热议的高地,成为强势的互动,而是其中不少重要的新闻有非常多的刷屏和助推,整个网民的参与也非常的热情,使用了新的网络化的、年轻化和市场化的语言和方式,在创新、创优方式有很好的提升。
最后看看新华社在传播运动中的表现和亮点,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集中发力在客户端,它利用自己的数据,尤其是人工智能平台的建设,提升了两会报道的科技含量。这一点也是科技的胜利,是大数据所支撑的人工智能的一场媒体的创新。我觉得在2018年的春天,不光是一个新时代的春天,也是一个媒体传播和融合创新的发端。新华社授权发布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优势和震撼,人们对于它的授权发布有很高的期待,它在自身的微博、微信的发力,包括客户端的建设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和起色,同时在短视频的传播也凸显了它的优势,新华社本身具有较多的视频资源,媒体大脑从原来的PGC,UGC出现了人工智能写的新闻稿,这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方面新的创造,提升了两会报道的科技含量。新华社举办的活动也非常值得关注,“我为主席发贺电”使用了新的传播方式,非常令人难忘。
今天可以产生获取大量的用户数据,从视频信息消费行为转化为内容和商品的消费,以及支付方面的信息的会合。它在社交互动、参与分享、场景创造等方面带来了一种新的建设,构成一个新的传播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会为这样的一个新时代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和解决方案。我觉得就像上一个时代,收视率、覆盖率、满意度共同打造了一个传媒市场的时代一样,今天大数据必将造成一个传媒的新时代。
以下为演讲PPT: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