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杨崑:宽带大屏的重造之路

导语: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主任杨崑在大会上作了《宽带大屏的重造之路》的主题演讲。杨崑提出,2018年将是非常残酷的竞争之年,这不仅仅是哪一个行业,其实对互联网电视,2018年也同样是残酷之年。

  广电网络“跨界融合、汇聚力量、保户促长”南宁高峰论坛暨友好网联盟第八届年会于5月24日在南宁五象山庄开幕,国家广电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杜百川、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互联网所所长 国家NGB秘书长施玉海、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广播电视标准研究所所长李庆国、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秘书长杨崑、中国广播电视工业设备协会秘书长吕新杰、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吴晓丽、中广格兰董事长曾会明等嘉宾以及24家联盟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来自华为、未来电视、国安广视、中广互联、流媒体网、科大讯飞等合作单位共计100余人参会。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秘书长杨崑在大会上作了《宽带大屏的重造之路》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速录整理。

  杨崑表示,首先,IPTV、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在需求和业务形态上,已经越来越同质化,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相似的。首先,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宽带大屏市场已经做到饱和,现在业务用户数相加起来已经超过现在家庭用户数的总量。二点,新场景增加。包括新消费,包括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化的传统行业的大体育大健康大教育,产业互联网等等,都在大屏上有所呈现,在移动视频上也有所呈现。 第三,新形态。2018年是大屏人工智能实用化的元年,从几千万级别用户的应用已经开始,包括大量的智能业务形态也集中在2017、2018年。

     不管是IPTV、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随后,杨崑对“泛大屏”的认知,以及现在工作的情况作了介绍。泛大屏包括互联网在线视频,IPTV、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笼统意义上来说直播星和地面无线也在泛大屏内,这几种业务关联比较深,相互影响比较深的业务。

  总体情况是市场容量已经趋于饱和,各种业务都增长趋缓,这是共同的趋势。而我们传统的模式已经遇到瓶颈,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具体的表征就是所有的业务在收视总量方面都出现了下降。而且,市场还有新的进入者,这个新的进入者不断加大市场竞争的压力,摊薄利润,而随之而来管理的体制和改革,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明朗化,这给各方造成的影响还不能完全知道。

  杨崑提出,2018年将是非常残酷的竞争之年,这不仅仅是哪一个方面,其实对IPTV、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2018年都是残酷之年。

  杨崑梳理了几个数据:宽带大屏,现在用户总量是6亿,而中国现在互联网在线视频用户、手机视频也是6亿。6亿已经成为一个标志,到达这个点以后,增长率趋缓甚至开始下降。从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最新统计报告就可以看出来,手机和终端互联网视频增长率开始降到两位数以下,一些影响甚至接近增长于零,他们的亏损在快速加大。在中国,BAT三大运营平台亏损在扩大,到200个亿,这是公开的数据。

  互联网视频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掌握足够多的IP和内容优质资源影响足够多的流量,但能坚持多久不好说,我们也在看这个模式什么时候出现转变。

  杨崑表示,宽带大屏,直播星和地面电视业务形态比较特殊,是独立发展的,”三架马车“越来越同质化。第一个,同质竞争造成营收下降。第二、2017年各运营商都在推动转型,遇到问题是传统行业思维模式和考核制的制约造成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广电运营商,现在转型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阻力,知道方向在哪,但是无法轻易下决心。

   另外,所有产业各方缺乏对内容的控制,中国优质内容不在我们手里,而是在BAT手里。第四点,现在系统内容扩展能力不足,造成这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但是确确实实有这个问题存在,最后使更新慢,业务体验下降。有线网用户在流失,IPTV早期发展省份也开始出现流失,这是共同遇到的问题。多业务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明显,如果说在2017年或者2017年以前业务交叉是共存,家里有数字电视和IPTV共存的情况,2018年到达6亿临界点后,相互替代开始增多。也就是说2018年之后几年更多新增用户是来自于友商流失而不是新增的。

  杨崑表示,在线视频服务商掌握资源很多,但是也在悬崖边上走着,用户规模不会继续快速增加,怎么在现有结构下营造概念,获取市场资本是它的第一要务。抛开直播星和地面无线看三架马车,有线电视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较容易流失的用户在2017年已经流失走了,而剩下的由于各方面原因有一定的忠诚度。

  互联网电视现在是最不好预测的,互联网电视现在遇到了难得的春天,2017年之前对网电视有一系列的政策管控,现在恰恰由于体制正在调整现在无监控,有几个省的互联网电视发展势头已经开始超越有线电视和IPTV,但是未来怎么样,我们不清楚。

  大屏的需求用户需求开始变化,一方面从对互联网在线视频和IPTV和有线电视分析来看,用户需求集中在综艺、新闻、电影,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时移点播使用速度快速上升,这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信息,时移仅仅是对传统直播能力一个小小的改善,它并不是颠覆性的,我们的用户就得到这么大的满意度,甚至对初期的IPTV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帮助。如果我们整个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那么我们大屏得到的用户支持度应该比现在得到明显提升。

  我们暴露出很多共性问题,从内容来源方面,从用户体验方面,从网络方面,有一系列问题存在,去年调研时才知道,全国网络无需升级马上可以支持4K开展,其实只有一个省,包括很多直辖市都做不到。这里面带来很多的问题,包括运营方面的问题,包括资源不足方面的问题。这影响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现在省级以下播出机构已经受到了影响。

   IPTV、互联网电视和有线电视已经同质化,有时候我们看一个问题的时候,把三个结合起来看更能清楚发现整个行业遇到什么问题。比如说从运营的模式上,智能化水平上,我们的产品体验上,我们的销售模式上,我们渠道管理上,其实跟现在市场上真正数字化服务距离越来越远。这两年我们是在不断升级,但是我们离市场平均水平也在越来越远。

  行业价格战已经达到能容忍的临界点

  现在大家都很重视营销,但是各位注意一下,你们现在更多听到的营销是什么网格化下沉等等,它是对于传统广电电信营销模式的一种升级,是对单一的产品的粗放式的营销。而现在呢,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式视频营销,无论是在哪个点,只要触达,它就全链条联动,跟我们原来销售模式产生很多的变化。

    我们现在应该也抛掉原有的幻想,电信运营商曾有人认为,把管道做好将来就能赢,因为在内容运营上,电信运营商这两年都受到打击,数字化运营没有达到预期,因此很多运营商开始后退,开始尝试做互联网运营商的空白流量包,但是这条路事实上已经走不通,通过宽带提速降费,国家已经把路堵死了。投入的钱不可能带来新的收入,降费会把你新的红利吃掉。注意一个信息,中国移动,前几天,第一次出现了用户的绝对量的下降,这是第一次。当然,这有很多原因,但是在高速增长情况下会出现用户绝对量的下降吗?这不是光给中国移动的,而是给在座的的人,也就是我们整个行业已经达到了价格战能够容忍的临界点。价格战未必能打得下去。

    而且我们原来的市场还在不断丧失着,阿里巴巴发布很多的数据和网络层产品。哪个企业在海外网络覆盖最广,能力最强达到国家数最多?不是中国移动,不是中国电信不是中国联动,是阿里巴巴,是腾讯,这是现实。大家看阿里云、腾讯云下沉到什么程度,按照这样的程度,几年后留给各位的是什么?

  整个产业已经走到关键临界点,真正的对手是BAT?

  实际上我们现在整个产业已经到了很关键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之前重点是规模增长,学习传统广电业务思路,只要用户增长,产业就有空间可以挖掘,通过投资就可以维持下去,在2017年以前全是这样。但是到达标志性的节点——“6个亿”后,没有新增用户了,这个市场挖掘殆尽了。

  第一,管道价格战已经发出警报。第二,我们要转型,找新的增长之路。这个新的增长之路,其实有人给我们指出来,阿里巴巴和腾讯最近在干什么?一个是全媒体矩阵和一个全域营销。原来传统互联网在线模式走到头,BAT要转型的话,转型方向就是线下,BAT收购那么多商超,而且说自己不是什么互联网企业,而是实体经济。但是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时他们遇到巨大的挑战,现在整个场景高度碎片化,过去可以用QQ等一统天下,今天做不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式是什么,就是用资本或者各种方式把所有流量入口整合起来,这是媒体矩阵。大家看阿里巴巴从出版社到纸媒到有线网和台等等,可以整合的渠道整合起来。第二是全域营销。也就是说我把你一切可以买东西的渠道控制住。大家认为我不在淘宝买东西就和阿里无关?错了。相信在广西南宁这个地方从超市买的东西就有可能是通过阿里过来,这就是全域营销。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全国各地,在努力坚持推广它的智慧城市方案,刚开始是免费的,未来会很高。BAT已经告诉我们未来要做成什么样子,这三个视频网站每年200个亿的亏损不是说一般企业能够承受,它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是为BAT平台的导流。

  互联网视频的争夺现在开始,前几天的新闻,腾讯对第三方视频想介入微信平台不允许了,后来松动了,但不完全放开。这是横向控制很多业务,BAT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是控制渠道,第二纵向控制内容资源。

  其实宽带大屏也在改变,包括融合媒体平台,包括智能管道,统一运营,新一代视频的普及,宽带大屏向各个行业扩展。不能说我们不努力,但是努力更多是修修补补。去年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转型,遇到的瓶颈不是商业模式问题,甚至不是钱的问题,是传统思维和KPI考核制度。我们要转型首先要改进的业务坐标。刚才杜老师讲到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中国业务是几美金,到美国业务就是几十美金,差距在哪?是因为两个国家的用户原来业务坐标点不一样。美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用户认知,看电视就是这么贵,而中国之前电视就是免费,业务坐标点就在那。你问问中国用户掏每月20块钱打电话贵吗?他认为便宜,但是每月掏20块钱看电视就贵。因此,转型需要改变业务。

  第二个问题,有了新业务坐标点,大屏原来跟用户是弱关联,用户状况不知道。而我们现在很多省内有线网上都建立了大数据平台,数据使用率不高。而只要手机装了微信,除非你的电池没电,24小时微信都关注你,我们也需要改为强链接。

  还是一句话,而且是作为IPTV2.0的指导思想,就是流量价值经营。不惜任何代价让用户关注,互联网要的是用户每天24个小时的信息消费时间,平均每个用户每天有4个小时信息消费时间可以分配,谁抢走了,背后的商机全是我的。全世界互联网服务商这么多年就在抢这么一个资源,这和中国移动提的传输流量是不一样的。

  抓住“新直播”主线

  直播到现在虽然用户的收视总量在下滑,但是直播用户的刚需度依然非常高。互联网电视打擦边球也要放个直播,为什么?这是开机业务。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直播现在用户关注在下降。我们继续原来直播的模式,不可行需要把它转化成强直播,在局部地区我们已经开始上线。其实从直播从单纯无反馈的业务功能,把它转化成综合的直播体系。

  借此构建整个宽带大屏的一个新直播体系,直播是入口,是发力点。直播倒进入而不利用,流量90%都是浪费了,大家比较两个数字,一个是很高的用户收视,后面是可怜的点击率,中间需要建一个流量价值传导体系。第一,我们要满足最基本的工作需求,在可管可控的情况下把文化传媒这个主阵地抓好,要面向整个信息消费开展工作。

  第二个,围绕流量价值传导体系,要实现营销资源整合,从过去单一产品销售。走向全寿命周期的销售。现在有些省提出用人工智能管理运营,在用户可能走的时候我就要发现预警,这个用户保不住了,那么其他用户我怎么保住。用人工智能解决传统直播后面资源的连通。有些个别目标在有些厂商已经实现,比如真正人性化的人机界面,要把摇控器彻底扔掉。第三个一定要学习用户,而不是让用户适应您。

  大屏是真正能够留下的两个屏之一,一个是手机一个是大屏。作为两个最主要的支点,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虽然我们现在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后面我们还有很多的挖掘空间,我相信互联网运营商、电信运营商走的路径有所差异,因为大家原来的基础和背景是不一样,但是这个目标可以共同打造。

  这几个推荐有线关注的点:城市公共服务,宽带和互动,城市”台网媒“一家,党建可信形象的树立。现在我们正在慢慢引导IPTV从电视走出来,我们面临巨大的市场,能不能挖掘出来,靠我们的辛苦和汗水。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