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我国2020年将初步建成全国应急广播体系

导语:据介绍,我国在卫星直播系统、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海上应急广播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四川、内蒙古等10余个省(区、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应急广播系统试点建设。

  在3月21日召开的2018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8)公共服务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主任高南军与来自企业的代表就聚焦应急广播发展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基于广播电视传播覆盖体系向公众发布应急信息是世界公认的有效手段。”孙苏川介绍,美国、日本、英国等国都已经把广播电视作为政府应急系统中的重要信息传播通道。美国于1963年开始建设的紧急告警系统(EAS)、日本于1985年开始建设的灾害紧急警报系统(EWBS),均向公众提供紧急告警服务。

  据介绍,我国在卫星直播系统、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海上应急广播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四川、内蒙古等10余个省(区、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应急广播系统试点建设。我国应急广播体系与广播电视体制相适配,分四级建设。目前,应急广播技术标准体系表已经拟定并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

  高南军介绍,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中央、省、市、县四级信息共享、分级负责、反应快捷、安全可靠的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同时他还提到,应急广播不仅仅局限于灾害发生之后作出通报,国家应急广播的预警信息自动适配播发系统2017年全年累计收录了全国水利、气象等各类应急信息60万余条,地震速报500余条,相关媒体信息4万余条,目前,系统已与四川、河北、江西等9个省级应急广播相关系统完成对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长李晓鸣介绍了应急广播技术标准规范研制情况的进展,此外,他还介绍了成立于2016年的应急广播技术研究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并向与会听众预告了将在此次展览会上展示的有代表性的案例。

  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李翔介绍了四川省作为应急广播建设的示范试点,在应急广播建设、管理和应用中形成的有四川特色的应急广播体系。据他介绍,为了解决广播信号“最后一公里”播发问题,四川省的固定平台消息采用“村村响”系统,实现了预警信息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快速准确、安全可靠地播发。全省广播“村村响”系统将建成以RDS调频、TS流、IP广播为主的广播信息覆盖网络,到2020年年底实现村100%全覆盖。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