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消息,在今天上午BIRTV媒体融合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份针对电视媒体领域的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自2014年8月18日之后,媒体融合政策正式发布已经两年。这其中,各地电视机构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媒体发展的趋势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对于媒体融合的实践缺乏理论层面的指导,在组织架构、技术系统、用户运营、团队建设等方面尚未形成全局性的整体推进态势众多电视媒体都有白龙马的尴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作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技术及媒体融合方面的行业组织,深感有责任对我国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现状、成绩与问题进行全景式的梳理与研究,对涌现出的一些有特点的案例进行总结,对符合媒体发展趋势的观点与做法进行弘扬。双方决定共同组织编写《2015-2016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在此次媒体融合高峰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在致辞发言中表示:该报告的发布非常及时,非常符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所需。随后,包括孙苏川司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代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推进委员会代表及编委会专家代表在现场共同参与、见证了该报告的发布仪式。
发布会上,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长何宗就介绍了该报告的整体框架与核心观点。
根据何宗就理事长的现场介绍,该报告在分析媒体融合宏观环境、研究媒体发展趋势、分析媒体融合要素、总结国内外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及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媒体融合力评价体系,并针对过去一年多的电视媒体融合实践进行了高度的经验总结——实际上也是针对性提出一系列建议。
报告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只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电视媒体通过媒体融合整体升级为新的媒体型态,好比一个人从少年成长为青年,这是媒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非二者并行发展,或者简单的嫁接。报告系统性总结了媒体融合涉及的方方面面,并提取出8大融合要素(如下图所示)。
在此基础上,报告结合过去两年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实践针对性提出了“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力评价体系”,涵盖了“整体思路考察”、“用户指标”、“体制机制变革指标”、“新型人才指标”、“内容与产品创新指标”、“资金与资本运营指标”、“流程优化指数”、“技术平台融合指标”这八大一级指标,并通过详细的二级指标进行定义。
该报告在深入的媒体融合趋势分析和大量详实的国内外案例基础上,针对国内电视机构提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下是部分核心启示。
首先,要充分重视文化发展规律,区分公益事业服务与经营性产业服务,将电视媒体机构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和独立运作,进而在可管可控的前提下加强社会协作。其次,确立媒体融合发展评价标准,建立以(互动)用户指标为首要考核对象的考核体系,强化互联网思维,逐步形成用户理解。第三,把握历史机遇对接资本加快规模化发展,加速产业资源聚合与机制转型!
总的来看,不管是在宏观层面的媒体融合趋势梳理,还是微观层面的媒体融合要素分析,以及深度的案例描述、剖析,该份媒体融合研究报告都极具系统性及原创性;尤其是该报告针对我国电视媒体提出的融合力评价体系非常有针对性和创新性,这将给广电业界带来非常有益的借鉴于启示,对我国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于报告更多介绍,请参考《2015-2016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如果您对该报告感兴趣并希望购买该报告,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