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俞虹:众声喧哗中重构电视生存法则

导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指出当我们要看一个内容的时候,舒适性和便捷性是我们对终端选择的一个尺度,或者一个基准。

  “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于2015年11月21日、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会议,各位专家将共同探讨未来电视行业战略规划与选择路径,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促进我国电视产业业务形态的转型。

  在11月21日下午的北京卫视竞争力研究论坛主题演讲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题为《众声喧哗中重构电视生存法则》的演讲,她指出当我们要看一个内容的时候,舒适性和便捷性是我们对终端选择的一个尺度,或者一个基准。


图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

  以下为演讲精粹: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电视,还真不知道今天是世界电视日,所以一走进这个大厅,被拉的横幅很触动。世界电视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风雨交加的时间,我们来开这样一个论坛。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似乎和我们电视的生存环境也挺像的。在风雨交加生存中的电视。但是电视真的这么难吗?他的生存的现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一片叫声这是真的吗?这半年,这几年吧,我和北京电视,北京卫视接触比较多。所以,让我来谈北京卫视的竞争力,我真的觉得自己挺有发言权的,有感觉,所以尤其这半年,我接连着参加了几次,参加了北京卫视和北京电视广播电视总台的评奖。我之所以这样子的在特别忙的时间,愿意去接近北京电视台,因为我觉得这个台是值得我花时间去关注,值得学界去进入到最一线的,了解最一线的情况。这样也是一种互动和反馈。我记得在今年的几月份啊?就9月份吧,创新奖的评奖,是9月份。

  在初评的时候我还提出质疑,我不知道每年的创新奖是一种形式,还是真正的把创新的评价,成为激励员工的一个制度。制度性的有意义的一个赛事。但是当我进入决赛以后我是非常有感触的,他直接影响了,或者是促使我们去思考,在所谓的互联网+的时代,电视在广播+电视+互联网中,谁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他究竟靠什么来竞争,当每一个栏目的主创者带着他们的栏目陈述他们的创新和他们的理念的时候,他让我对北京卫视这几年的,在皇城根下的特殊表现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

  所以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众声喧哗中重构电视生存,所谓众声喧哗我们知道,电视从他出生这天起就在众声喧哗中生存,这种众声喧哗以音视频的形象出现在人们表现,让人们耳目一新,但是学者紧跟着的就是批评,对电视的批判,几乎一直在学界中持续。认为这是一个碎片化、快餐式、浅薄性、工业化的一种大众文化的一种样态,这种样态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影响和生存,学界表现出一种担忧。以至持续到后来,变成娱乐制式,当互联网出来的时候,又是对电视的一片叫衰。从60年代电视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为最有影响力或者最强势的媒体之一。

  电视在生存和死亡当中生存着。其实我认为电视不可能死,我很有感慨,在2008年我在北大给学生做演讲的时候,当时我选择的题目是电视拥抱还是拒绝。但是没想到,到2011年以后我们再思考话题已经是电视生存还是死亡?

  但是很快,其实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这种伪命题来自于什么?互联网对于我们电视的冲击或者对于整个传媒媒体的冲击,究竟是在哪个层面?当我们再说电视死亡的时候,这个电视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说,大众媒体、互联网,他所带来的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它究竟是传媒介质的变革,还是传媒机构的变革?还是传播平台渠道的变革,还是接收方式的变革,在这样不同的界面中,你再说电视死的时候,你是在哪个角度,哪个要素中提出的。所以当你说电视要死的时候,实际上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前提概念。前景不确定的一个命题。

  第二当说电视死的时候人们总有一个标杆在衡量着就是电视的广告在下滑。但是广告在互联网新的媒体出现的时候,他的分流是必然的,这种分流不仅存在于各个媒体之间去分这块蛋糕,我们还要认识到其实这块蛋糕也在变化,他并没有因为互联网出现这块蛋糕变大了,甚至从某个角度这个蛋糕可能还收缩的。为什么?我们知道很多大公司,已经发现,在自媒体时代,我们并不一定非要依靠传统媒体去做广告,我们甚至自己就可以做。我们知道心里微信的公众号,或者说互联网的平台,已经给各个公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仅是他自己投放的选择性,甚至是他自主去做一个广告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我们简单的再拿一个广告的和原有的指标去做一个对比来衡量媒体的高低、优劣、强弱,其实它是也存在着某种前提的不准确性、模糊性。

  那么好因此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电视一直是在众声喧哗中在生存着。那么这种众声喧哗,实际上导致其实我最后从电视本身,我认为今天的电视,它不是一个生死的问题,他是一个凤凰涅盘,向死而生的问题,是一个变革再生,再发展的阶段。因为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介质的变化,互联网改变的不是介质。电视的这种传播手段和介质已经由此而把内容和形式架构一起的这个传播,他并没有因为互联网而消失。只是这种渠道和平台在发生变化,而我们作为大众传媒的公媒体的机构或者说我们国家媒体的这样一种机构,他是不可能消失的。

  而真正的互联网,无论是最大的BAT,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做传媒的,我们比较清楚做大众传媒机构和做大众传播的内容,其实他是不一样的。他不能简单的用一个电视的生存和死亡来比喻。当然我相信一会崔总会有更多的数据来进行支撑。马宏在做北京卫视的发展的时候,也是最大的发展就是数据是有支撑的在今天。

  那么同样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数据,用我们自己的体验,每个人的体验来选择。就是说视频任何一个终端你都可以选择去看一个节目的时候,你选择哪个终端?如果你在家里或者你在办公室,很多人的回答一定是选择电视。那么电视终端,也就是说舒适度,成本,选择观看的第一需要。如果我们在路上,在行走间,那么移动媒体可能成为我们第一选择。那么也就是便捷性是第一选择。那么用这样两个,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结论。当我们要看一个内容的时候,那么舒适性和便捷性是我们对终端选择的一个尺度,或者一个基准。

  当我们拿到了无论是终端还是移动终端的时候,我们在选择看什么内容的时候,需要是第一的。不是在于他是北京卫视的还是中央台的,还是爱奇艺的,还是腾讯的,内容选择是第一需要。我们用这样子的一个前提铺垫来说明电视的生存是在多角度的众声喧哗当中,在这种喧哗当中,电视的生存有其自己的需要和存在。

  第二我们再讲电视生存法则,我认为北京台在重新诠释这个生存法则,电视的生存法则,在中国而言,我们首先第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前完全是国家财政保证下的一种生存,那么也就是以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功能为第一功能,或者很重要的是唯一功能的。那么这样子,对资金的来源是完全唯一的,国家资源。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成为一个市场化生存,在经济发展变革以后,我们也变成一个市场化生存。市场化生存,很大的程度,变成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国家的管理和受众的管理,受众的需求成为双轨并行的。但是我们知道,在做节目的时候,很大的程度,是以受众需求为第一杠杆的,也就重新了收视率为王等等这样子的一个背景。

  那么我们的整个传播状态,尤其卫视,从1984年出现,到1995年全部上新,到后来走到了一种迷失的状态,就是个性、特性以后,走到一种迷失的定位,以及到2012年以后的一种回归,这是卫视发展的一种轨道。这个轨道和这个生存法则有关。但是在这个市场的背景下,我们的整个的发展,是一个以市场杠杆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杠杆。而我们又片面的认为,只有娱乐化才是电视生存的前提。只有娱乐化,才是受众最需要的一个前提。

  因此,我们的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在整个卫视的一个平台上,呈现了一种方向的迷失。但是,在2012年以后,我认为是卫视的一个拐点是在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已经不是简单的以个体栏目的追求,来获得市场为前提的。就是我们在中国的卫视曾经走过一段,或者现在处于一种过渡阶段,就是说你栏目个体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成为一个台,重要的一个资本。但是我觉得,这种变化,被北京卫视给突破了。北京卫视以近年的自己的探索,向我们呈现出卫视、传播者,是传播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跟着受众的影响走。

  卫视在皇城根下,有它的便利、资源的优势。但是其实,也有它不同于地方卫视的这种竞争难度。它的这种空间,它的这种尺度,尺度的把握和空间的拓展,有时可能没有地方卫视这么放松。但是这两年的北京卫视,在自己完全回归到了一个,作为一个卫视应该有的这种主流价值观的确认的前提下。依然能够出来。这种群体的栏目意识,群体的栏目形成的整体的影响力,是已经突破了原来卫视的生存,曾经是以单个独打的牌,造成一个全国影响力的一个格局。它一个一个做,从《养生堂》到《档案》到《生命缘》,到一系列的缘,到现在的《传承者》,一个牌到出现一把牌,他呈现的是这个台在主管者上有方向有定力,有能力,有团队去实现他的方向价值观,因此我不展开说节目,所以觉得北京卫视在这样子的一个当下的卫视竞争当中,实际上实现了一种突破。传播者,传统媒体是不是简单的被动的跟着形势走,而是冷静下来,回归到这个初心。因此,我们永远说坚守与创新是一个节目,甚至是我们一个民族发展的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所有的创新,他不可能离开坚守。

  所以北京卫视当它回归到了作为一个国家首都的卫视频道的时候,我的价值观在哪里。所以当有一次我看到微信里传播关于徐滔的一条微信,一个评论,有一句标题,让我感触非常深。干净也可以产生生态,北京卫视就是这样在做的,做一个干净的台,做一个干净的媒体,看似是一个尝试。但是在我们的媒体竞争当中,却显示出了它的难度。今天他们回到的是依然在干净当中,使得他们有很好的收视率,使得他们赢得了中青年这些有影响力的核心竞争力的这些群体。事实证明,有方向,有定力对于一个媒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最后,我就想说的,真正的电视生存法则,在未来的竞争当中,一定是在你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价值观的引领下,一定是内容第一,品质第一。在创新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才有可能走的更远,走的更高,谢谢大家! 

 

“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