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10日,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家庭智能网关产业联盟与湖北广电网络共同举办为期两天的智能网关与智慧家庭论坛在武汉洪山宾馆举行。本届会议,各位专家将围绕政策、标准、芯片、终端、产品、应用等多个维度深入研讨智慧家庭的战略方向与战术实施。
图为:格兰研究网络&终端研究总监张俊霞
在10日下午的主题演讲上,格兰研究网络&终端研究总监张俊霞做了题为《中国有线家庭智能网关产业报告发布》的演讲,她以行业角度、第三方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介绍了整个有线家庭智能网关的发展近况。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给大家做的一个报告主要是“中国有线家庭智能网关产业报告发布”,因为这个报告也是我们今年的一个重头报告,刚好能以行业角度、第三方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给大家说一下整个有线家庭智能网关发展近况。
第一,宏观环境。
第二,有线网络现状特点。
第三,家庭网关在有线网络的重要性。
第四,强调有线现在发展家庭网关存在的问题。
第五,我们感觉广电下一步应该如何做。
宏观环境
这两天大家也应该听的比较多的,从国家2012年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以及现在的智慧家庭,应该是现在整个行业和国家热门的词汇,包括前面杨崑老师和张老师都已经详细提到,这里不多说。去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若干意见》中其中特别提到了,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的强调,同时还要提高健全智能终端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建设的要求。对广电来说也是一种发展机遇,尤其在面临这种竞争的条件下。
在国网成立一周年时提到了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和宽带化的发展,昨天杨司长对这个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这里不仔细说了。
为什么双向化和宽带化?这个事情也是现在有线运营商如果做家庭网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广电网的双向化和宽带化的发展。
国家近期加大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兴起带来经济上和信息消费,是国家重大战略的转型。未来网络重要性也日益凸现。
2013年开始工信部推出宽带专项行动之后,经过在近一年又推进,它要求在今年按照之后高宽带接入,也就是8M以下带宽接入要达到6成,在20M以上也会有个不断的提升。这个图表是截至到去年底2014年宽带专项完成之后,现在宽带占比,8M占55%以上,20M占10%的全国宽带金矿。今年高宽带基础上2015年做了详细的要求。
有线网络现状
宽带这么快速发展时,大家知道有线运营商,格兰研究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3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近超过1.9亿,有线数字化程度超过80%。有线数字化进入后期,现在不是怎么样推终端的过程,而是做业务。
现在网络强调双向,运营商也在探讨双向怎么样做,下一步业务怎么发展。如果没有网络,所有的双向,所有的规划都是一句空谈,目前我们双向整体现状,双向网覆盖超过一半,但渗透得更低,不足两成。就是说你可具备实现业务的用户基础比较弱。
这组数据比渗透率更低,在有些地区数据渗透,像歌华用户免费使用,他在做渗透,但对他整体ARPU值贡献不产生变化的。对地方实现高清数字用户,在1.9亿数字电视用户中,能实现高清互动用户不足15%,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2700万左右。这是现在网络的现状,刚才大家也提到,不仅是外部的竞争,OTT、互联网,还有内部自身产业的,像地面、卫星的关系,地面有卫星等协同发展,是个互补的关系,但很多地方微型盒子、地下市场每年有两千万的盒子铺下去,这对有些地区,城市有线网来说也是冲击蛮大的,这在我们做某些城市做用户调研和用户需求发现,如果选择有线运营商的业务我每年都要交钱,我花120元、130元就可以买个机顶盒使用两三年。
现在的IPTV和OTT TV,电信运营商原来从IPTV到OTTV转变也是,OTT TV不仅给广电,是因为OTT TV后向收费,尤其高宽带业务捆绑的推广,具有很好的黏性,而且同时促进了它高宽带产品快速推进的过程。
北京这个比较特殊,歌华有线推了一个高清交互盒子,北京联通也比较有对策,在北京地区直接进行高清IPTV推广,对用户的冲击影响也是蛮大的。这个报告中,针对环境会重点介绍家庭网关的环境,未来有线放在智能家庭网关,还有哪些替代品能够替代它,不光是广电在强调,之前大家也在强调,家庭这个端口怎么样去抢占。这个端口所有行业都在看,包括电信、互联网行业都再看着。
发展对广电运营商的重要性
我对智能家庭网关发展觉得不仅仅是终端产品的发展,它是个生态产业链,它要求我们广电出这个产品不仅仅是终端铺下去,而是借助家庭网关实现整体业务体系建设,业务运转体系建设以及整个业务平台运营。只有在业务平台运营起来,我们整个产业才会盘活,才会形成良性的发展状态。我们报告中也会针对智能家庭网关的产业链,产业链之中的构成、芯片、方案商以及终端产品特点,竞争格局都会进行详细分析。对运营商下一步做的业务环境、业务特点进行描述,觉得下一步业务应该如何发展。
(图)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每一块都是息息相关的,缺一不可,而不是每一块拿出来独立去做。整个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广电整个业务运营模式、生态模式,它打造全新业务运营模式和业务体系,而不是我要先做终端,它应该先具备比较长远或者比较全面的规划,而且这也不是以一家之长或一家之理推进这个事情,而是需要各个产业链构成者仔细去参与自己那部分工作。后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
关于标准,昨天和今天家庭网关产业联盟也在讲下一步的规划和发展,家庭网关产业联盟也会在推进标准。但在总局现在推进的家庭网关产业标准是占领的状态,因为觉得现在各地运营商对家庭网关关注程度空前高涨,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仅仅是针对于基于它未来的运营,或者对产品设备的要求,因为这里面会牵涉到具体的问题。有些运营商是各地一省一网,各地之间标准差异比较大,所以会涉及到成本、经营思路、业务发展方向等问题,大家的想法就很多,这就难以统计。所以,现在又出现了,双向网改初期,2010年行业要进行网改,标准没有出来,又是标准未定,产业先行。
现在双向网改覆盖已经超过一半,用户规模有一点多亿,如果用户有20%渗透的话,20%的用户进行收费也是比较客观的。但现在实际推进尤其高宽带业务,像4K,大量高清点播业务时,网络实际承载能力难以支持这些。尤其随着现在业务提升之后,很多地区进行了二次网改,包括有些地区二次网改架构已经完成,随着后期业务正在逐步推进。
互联互通业务,大家可能会觉得互联互通不是在一省一网吗?现在各省虽然已经形成了整合,有的是行政的整合,有的是资本的整合,但有些地区多数省网、骨干网的建设,各个地市之间互联互通还没有完成。之前我给有家运营商在沟通,你们省会城市电视游戏、教育业务发展还不错,你们怎么和各地市级合作,他说我们就在省会。因为各地市级虽然整合,但骨干网没有打通,难以通过骨干网把业务推进下去。虽然各地在做这个工作,但目前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们下一步要加大网络承载能力的改造,如果未改造的地区可以选择FTTH,因为现在做FTTH具备一定的优势,一是它光纤技术更加成熟,二是随着电信大规模推进,整个FTTH设备、产品成本在下降,广电现在去做也可以实际应用,它的网改和技术成本的相差不是很大,而且一步到位,解决了一些问题。用FTTH解决了一些利用IP网实现的业务。有些不能够使用的网,有些直播我们可以通过原先同轴电缆去继续实现。
之前大家也讲了很多网关应用场景的问题,但也提到了网关模块化的设计,这个模块化设计很多的规划都是厂家,有的是厂家在说,有的是运营商在说,大家站在不同角度设计的模块不一样,现在广电在每个地区发展,每个地区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不同的时候,用户的需求是差别很明显的,所以,他如何发展这个业务,需要一个省一个省,每个运营商做自己的用户分析。
今天上午听到贵州省网讲他们怎么样在分析他的用户,其实每个地区用户需求差异很大,比如在贵州地区推就做得很好,而在北京就不一定做得下去。之前我们在做北京、天津、三级地区的,甚至给总局做每个地区用户需求研究时说到,每个地区的用户需求差别是非常大的,不是运营商觉得杭州做得好拿过来照搬就可以的,这绝对需要运营商下点工夫去做。
模块化怎么设计,直尺那些OA任务,是现在每个运营商要做的,定不下来产品规划就难以往前推进,这也是现在家庭网关应用市场推进难的重要原因。大家认为终端解决了更换更新的问题,认为网关十年可以不用更换,只要不坏就一直使用。设备可以不更换,但这样规划对广电来说,开始并没有客观地做这些技术,之前有个地方做业务规划,我觉得那个规划做出来有点像大家拍脑袋出来一样,就觉得我想象出来一个数字,完全没有根据自己的网络情况,用户情况,现在自己业务培养,用户需求情况以及自己所处整个地区竞争环境情况去做。所以,做出来的规划就是一句空谈,难以执行。这也是现在面临网关第三个问题的讲述。
第四个问题,每个地区发展的差别是很大的,这个网关在重庆做起来,在其他地方怎么去做?这种产品应该怎么样去做或者怎么样才能满足每个地区的要求,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厂商需要考虑,运营商也需要考虑。运营商不能说人家这个地方在推着智慧社区,人家在推家庭教育,家庭安防我也要推。你要考虑现在你的用户规模发展到什么情况,做双向网业务的用户能做到什么样的规模程度。格兰研究截至到去年底全国31个省市已经双向网络渗透的用户,他家里已经具备双向机顶盒,能够实现双向业务终端的用户,他总体用户规模我们可以看张图,能以高于400万的只有2个省,高于200按的也就5个省左右,高于100万的只有100个城市,剩下的全部在100万以下。
你在一个地方渗透只有十几万,你怎么和做游戏集成和游戏用户去谈。你不要跟他谈,他可能也不会跟你谈,因为他们业务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网络用户规模基础,因为这些业务的实现,收费转化率也不是太高,如果他觉得100万用户可以实现收费转化率18%或百分之十几,用户在这百分之十几基础上发展运营,如果没有这个规模现在做家庭网关,那么应该把用户基础业务、双向规模发展起来,培养用户使用的意识。
业务发展定位,运营商一定要做个平台,之前大家都提到,我们怎么样做呢?做自己擅长的,昨天湖北省网领导讲的,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运营商做好平台,有人来负责运营,有人负责内容引进,这样它整个产业才能是良性的循环。
执行上,有些地方也许是这么规划,但实际执行上问题比较多。
一是网关现在的定位应该比机顶盒成本还要高。二是业务收费比较难。三是产品研发周期长,收费业务少,而且缺乏吸引力,雷同性业务比较多,而且在自己规划的业务周期比较长,落地难,包括刚才杨崑老师讲的智慧社区,这些项目规划很好,但还没有落地就会发现周围基于智慧社区,手机屏和其他屏就已经做了。最近我家小区周边的商店通过手机全部都可以操纵,进行周边小区的购物、洗衣服等应用,很快。但广电去落地就会很长。
尝试很多新业务,虽然还未出现杀手级应用。大家说视频,我觉得现在有个业务模式比较好,就是现在电视院线的模式,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只要你的节目是优秀的,用户喜欢他去点播,现在在电视院线它的点播还是蛮受欢迎的,一部片5元,在电脑上看也不过是这个价格。
我刚才就这个问题做了简单描述,大家下面可以具体讨论一下。
下一步广电如何做
我们一定要以用户需求来去做,因为有了用户需求才能引进产业的发展,我们做产业、业务发展时最重要形成业务的考核评估体系,运营商在做业务,未来不管基于网关还是现在的,都要把业务形成考核机制、考评体系的,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业务可以引入考评、评估、退出机制,你形成这种机制就可以安心做你的平台,那些做CP/SP厂商进来时,你只要把这套体系去考核他这些就行。
这是我的一些简单观点分享,大家可以更多关注我们有线智能产业报告的相关内容。有问题大家会下继续讨论。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