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曾敬鸿:More fun——为用户提供更多乐趣

导语:贵州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节目信息部经理曾敬鸿认为,定位的人群越多,最后实际的市场占有率越小;定位的人群越窄,最后得到的人群接入度越宽。

  7月9、10日,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家庭智能网关产业联盟与湖北广电网络共同举办为期两天的智能网关与智慧家庭论坛在武汉洪山宾馆举行。本届会议,各位专家将围绕政策、标准、芯片、终端、产品、应用等多个维度深入研讨智慧家庭的战略方向与战术实施。


图为:贵州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节目信息部经理曾敬鸿

  在10日上午的主题演讲上,贵州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节目信息部经理曾敬鸿做了题为《More fun——为用户提供更多乐趣》的演讲,他认为,定位的人群越多,最后实际的市场占有率越小;定位的人群越窄,最后得到的人群接入度越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是根据贵州广电网络这两年在运营过程中通过给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我们两个新产品在实际部署和服务过程中采用了平台化的一系列操作模式,以更积极开放的态度来连接众多的合作伙伴,来给用户服务的过程中接触和处理了一些问题,在接下来,我将谈一下我们的一些经验和体验。今天在座的除了各个广电网络运营商和很多系统、设备、产品的提供商,我们大家都希望未来可以紧密地合作在一起,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我将把我们这段时间以来,把产品和用户接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一些经验和建议与大家进行分享,说的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有一个朋友是师大的一位老师,他是学艺术的,在他们家其实布置得应该算是比较简洁,当时我们到他们家去时说“这么漂亮的家里怎么用这么传统的电视机?”他说“过段时间我结婚以后再换新的。”2007年他结婚时确实换了一个比较大的电视机,去年我们公司推出了“多彩云”电视机,当时最高看是70寸的,这个朋友还找到我,把电视换成70寸的。后来有一天他突然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电视机确实越换越大了,但我开机确实越来越小了,而且我今天用广电网络的服务也越来越少。他这样一问我心里也在想,包括我们广电网络从业者想一下有的时候我们回家之后确实打开电视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究竟我们在这里面出了一些什么问题?在我们开始做新产品、新盒子时还专门在网上查询了一下现在主流用户使用的心态,当时我们还查到现在所有的电视都不看说明书,我们尝试把产品说明书做得很薄,甚至想像苹果一样只做两三页,结果发下去很多用户好有意见,说这个东西说明书都不齐全,像个三无产品,我们接下来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我们觉得这好像有问题。

  后来我们发现,现在的主流情景他们喜欢自己办理业务而不喜欢跑到营业厅。所以我们把大量业务放在线上做,后来发现用户又提出,这个业务不在营业厅给我们宣传,仅仅在线上我们是不清楚的。

  我们认为,现在的人有问题都直接Google或百度了,我们在网上做了知识剪辑,但还是有用户拿起电话直接呼叫我们的热线。

  现在是个坑,发现主流人群包括我自己也是电视迷,集成内容时把大量资源往电影上倾斜,后来发现用户根本不买账,用户说的是,我们都喜欢看电视剧。所以,我们发现现在好像变成了这么一个两种不同的群体,两个截然不同的需求,一个需求偏传统,一个需求偏主流。

  那这样的话,我们就在想今天面临这样一个场景,两个截然不同的需求,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在想是不是这两条路中间的地方挖掉,变成把它丰富起来,把路拓宽,因为丰富等于选择。而且我们想通过把产品做得更多,做得更大,让每个人群都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们做加法,觉得频率少就加频道;觉得内容少就加内容;觉得回看频道只有30套觉得不够,加到100套;只有3天觉得不行加到7天,等等。甚至,我们也在想把标清换成高清,高清有4K,未来还有8K,机顶盒性能不够怎么办?我们换盒子,或者网络接入速度不够怎么办?我们8M、4M、20M,甚至中国电信提出来的50M、100M,能不能这样做?我们在做尝试。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同仁提出来可以建设超看网,把跑的800M拉到40赫兹去,我们认为一系列行为做了很多创新的事情去了,但这真的是一种创新吗?

  我们发现确实不创新一个企业会灭亡,但事实上并不如此简单,创新是很微妙的,在很多公司现在都已经发现的,真正的创新不仅是具备这种挑战性,而且还充满了艰难。其他创新完全不等同于改良,但很多公司在对自己研究体系、结构进行大笔投入时,确实极难割舍。于是我们一方面大口互换创新,另一方面也避免对原有稳定性任何威胁。所以我们崇拜在互联网上火的一塌糊涂的像BAT这样的大公司,他们的产品在互联网上都很棒,在我们网络上跑一下是不是都可以。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公司做得很好的,很强的产品其实有很强的时间和人情性的定位,没有人能保证这个应用或产品在这个时间或者这个模式下还能继续成功。历史的教训就像IBM这种做垂直整合的模式放在今天也未必成功。

  这是一个比较经典图,这个图的重维度是个市场需求,横维度是时间。我们知道,提供的产品要面对两类用户,一是下面这根线——大众市场,二是高端市场,技术它本身就会往一个高度来进行演变,这样它的总会超过这种高端市场;上网这块需求也会超越高端市场需求,也就是说我们技术提供会过剩。现在当我们又希望做电视,又希望做上网时就碰到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究竟要定位在哪里来做我们的产品。

  爱因斯坦也曾经这样说过,面对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在现象层面进行解析的话,其实是无解的。必须要换一个维度来问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样,而像这样,今天其实真正的过剩之后,我们在做的一些努力是无用的。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今天买电脑还会强调CPU的性能吗?毫无疑问在十年前任何一台电脑我们都会说,我们需要多强大的CPU,而今天我们有可能甚至会把需求变成是对能耗的要求,外观的要求,或者是一种感觉。如果我们要换一个维度来想一下,觉得可以看看这个老人家——乔爷。

  乔爷1997年回到苹果时发了很多感慨,他一直说,现在的苹果产品糟透了,没有了灵魂。其实他刚刚回到苹果公司时,苹果公司整个产品线是非常多产品的,当时统计了一下,大概50、60款产品,他做了一个事情画画,画了四个格子,定位了两类人群,一是大众消费者,二是专业人士。然后他说怎么样把这两个产品放在四个格子上,我们未来就做这个事情。从他的这个案例上我们想到了这个,其实在动物世界上比较多的,就是老虎要去捕猎的时候,老虎捕猎需要什么,不是冲过去,速度快,你冲过去没用,需要有足够的聚焦,跟乔布斯乔爷的方式一样一样的。必须要认准一只驴我们才能够找得到自己的猎物。今天我们也尝试用这样的二象格来看看我们需要什么。

  昨天会议上,湖北省网的王董事长提到了,他觉得看电视和上网已经变成了网络公司两大基础性业务,而我们今天也觉得同样是这样。这两个业务我们有了两个不同的情景,需要怎么做?

  首先来分析一下,觉得会是这样,对于传统用户来说看电视的需求大于上网,而对主流的数码用户其实他的需求是上网大于看电视。我们怎样对这两个业务进行结合?我们觉得可以这样,定位的话可以这样,传统用户他们有可能需要的是“+互联网”就可以了,仅仅实现网络信号的接入,他可以实现淘宝,也可以实现微信,而像数码用户他们应该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互联网+”,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线上生活。

  我们做什么样的产品来面对这两个群体,当时我们把这个图做出来时第一想到的是鲍尔默,他想到和我们同样的事情,微软前任CEO,Windows8,尝试用一个Windows8满足传统互联网和主流互联网。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人在使用Windows8,Windows8从2012年出来以后,到现在已经三年多时间,据说他的市场占有率终于达到1/10。但我们的离开了微软。所以,我们在想,面对这种需求,如果我们还在尝试着做加法,用一个产品,一个盒子面对这两类群体,这两类用户的话,我们有微软强大吗?后来我们想,能不能这样尝试一下,这个用户我们专注一下用父母乐产品来做,第二用一个魔方的产品来做。这样大家可能会觉得你做的是市场细分,市场一细分,一定位,这个产品会不会变窄。

  这就想到我小时候经常做的一个梦,“哎呀,每个人都能给我一块钱,中国那么多人,我一下就变成10多亿富翁了。”今天每个人会给我1元吗?不会。但现在做发烧友的手机,结果他的发烧友手机链老年人都在用,做群里甜心哈根达斯的产品今天都变成了小甜食。所以,我们的产品不要怕做小,能做多小就做多小,产品有生命体自然会变大,这样其实是需要好产品。好的产品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传统来说,第一个问题,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通过什么样的办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好这个问题。这是常规的两个套路。

  我们来看看需求,对于人最本质的需求,人类的需求其实是生存,要生存就需要获取资源,所以,获取资源不同的方式本质就决定了人类的不同时代,在农业时代,我们是靠区域性获取资源,所以对产品的需求非常清晰,只要能满足他基本生存能力即可。

  到了工业化时代,人们是靠跨区域获取资源,人们开始对产品要求了功能、性能,而像披萨一样开始要求了口感。而在今天,其实我们感觉已经在超时空获取资源,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图熟不熟,这其实是日本的一个披萨,它是个初音未来卡通人物进行结合,日本有很多宅男宅女他们点了披萨之后会就有这个盒子,只要对着盒子的二维码,就会有个初音的少女给他唱卡拉OK或吃一口披萨。也许这个产品很另类,但我想说大家今天手上拿着的手机你们的手机更新换代是因为性能不够用了吗?其实不是,今天人们通常有两种思维方法。一种叫求同思维,把所有新的东西都归纳到自己熟悉的东西里,比如刚才我们看披萨时有的人就会觉得它不过就是小麦面粉的烤饼吗?我们看到汉堡包时就想到那和我们肉夹馍差不多嘛。其实需求变化让产品本身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做产品需要的是一种何去何从的,相反的思维,叫做发散式思维。

  今天的产品要做出来是需要打动人心的,要有一种心动感的。小米黎万强那本书里讲的是“温度感”,对自己的产品我们都没有感动过又怎么样感动别人呢?我们认为信息时代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产品,未来很多产品都会变得小而美。爽胜过功能,酷是未来体验的方向,毕竟所有讨论的技术都要以产品为服务,以人为本。传统时代好的产品品质是好的技术、功能和价值,而在今天信息技术的今天需要在功能上做到单点的极致,给用户品质是基础,给他情感、情怀的定义才能产生超越商业价值的一种强烈的感情。比如这束花大家觉得买的是那一束花吗?这是我们当时推出父母乐时的产品,它的标准很重,25年相伴,我们更懂你的世界。

  我曾经看过一个日本人写的一篇文章,他在三星工作了20年,他退休之后就总结为什么三星能够打败日本很多制造业,他提出“产品不等于制造,制造是以工厂和生产材料相关的一个部分,而产品是指在设计思想,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就是我们刚刚说到的那种令人怦怦心动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尝试让人在握着摇控器时就能够有对于产品的感觉。而且我认为未来的产品有五个方向,更便宜,更漂亮,使用更简单,这必然是未来家庭设备发展方向。

  在设备上,我们当时把三个硬件完全整合成了一个,不管是机顶盒还是上网的Modem,还是无线路由器,其实做到“+互联网”就可以了,而不用做到“互联网+”。软件上我们也做了大量调整,传统上广电网络通常提供的产品在分类上面其实就会分直播或者标清、高清、拾遗、回看、点播、应用,但这次我们没有这样分,因为我们觉得那其实是让用户绕圈了,我们想想打开电视直播时是奔着台去吗?还是找内容而去?

  甚至我们当时在做这个产品的团队其实都是分类控,我们需要把内容更精准分类,让我们更快捷地找到他们,所以在这个产品上我们更多地强调分类。所以,大家不要觉得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外形变化的游戏,这其实是一种实用的,务实的精神在做产品。虽然最后都把车开在路上,但手动挡和自动档它能是一回事吗?

  做产品还有一个一定要考虑到相关的利益方,虽然说我们做的是父母乐,但爷爷奶奶最听谁的话?孙子的、小朋友的。如果你的产品讨好不了这些小朋友就没人说它好,那爷爷奶奶也不会觉得它好。由于这些相关利益,我还要把这些小朋友讨好了,爷爷奶奶觉得小朋友高兴了,这也是一个好的产品。传统的用户群体其实他们很多时候的操作不是那么喜欢像我们一样在手机上进行控制。我们觉得这有可能反而是广电在做智能盒子进入家里时的契机,就是现在我们觉得手机有可能变成我们数码群体数字随身代理。而我们希望这种高性能机顶盒未来会变成家庭环境的数字代理人,这样它放在家里,和别的设备连接起来,还可以和智慧社区现在政府要求的主题进行搭配,这样推出的效果我们感觉还比较高。上个月底我们这个产品已经推出14万台,整个我们拿出数码产品,数码用户的产品More fun(魔方),其实它的大小比较小,我们一开始做得还比较大,现在做下来大概7.5厘米,基本和苹果大小差不多,而且材质我们也进行了精心挑选,最开使用钢琴漆的黑色面,后来觉得不一定好,容易留指纹,所以我们变成磨砂的感觉,对家庭的产品和数码产品必须考虑它的安静性,不能吵,除了美之外要漂亮,还不能在里面有噪音。后来我们怎么让它不吵?不加风扇就不吵。所以,我们做这个产品时既使是一种零风扇的方式。这种产品它的简洁,就更代表简单,更能打动现在年轻用户的心。

  这个产品接口非常简单,后面非常简洁,就一跟线进,两个USB拓展,两个网卡的拓展够了。而且这两个网卡还可以自定义。意思是它用用户来选择,既可以是Wan口也可以是Lan,所以家里即便用第三方用户宽带,没关系,可以插上去和广电网络宽带一起做负载均衡,一起来使用。而且我们现在用最主流的系统OpenWRT,我们希望这个产品跟着用户的需求慢慢演变。

  我们定位这款产品就是定位在用网上,首先它就是一个宽带业务的产品,实现无线接入业务,最后看电视仅仅是一种应用。因为对于数码人群或者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确实电视应该回归到应用化了,那它连接的就是我们这群数码用户。

  这是摩尔《跨越鸿沟》书上的图,他说任何产品都有对应的市场,用户仿佛有生命力一样,会由稻长成成熟再到老去,其实现在年轻人的产品已经做成这样,比如现在的苹果产品、摇一摇、余额宝、一道用车,他们还慢慢爬坡吗?没有,他们一开始就积累了大量势能迅速推广。今天广电网络要进入面对数码群体市场的话,再也不能用传统的组织方式进行势能和产品的集合,我们需要做的是连接。我们产品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现在是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未来在产品上我们不再是关注产品本身,而是产品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这个产品上会连接更多的伙伴更多地做,形成势能,否则广电按照传统的方式是做不出高势能的产品出来。以前广电做产品很简单,我们发个标,设备商把产品卖来卖给用户。今天我们不管做父母乐还是做魔方都这样做,遵循设计方、方案方、生产方的关系,因为我们认为设备方不理解用户,谁理解用户?我们,我们来进行设计,来主导产品,把精准的方案方邀请进来,比如魔方合作伙伴方案方之一永新的洪总会进一步和大家分享方案方的细节,我们要把这些模块化,集成更多的内容,不仅是广电的内容还有需要用到的外设。

  还有健康,因为往往健康群体是需求最大的部分。我们需要连接用户的心情,需要打通做好未来和用户之间的服务,这也是之前我们公司一个平台战略,我们觉得连接才能具有价值,通过连接才使我们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连接的本质就是产品。产品以人为本。

  今天我们不再强调木桶理论的时代,今天的市场需要积木、魔方的观点,我们不需要做自己的短板,就做自己的长板,剩下的短板怎么办?开放出来,和大家来连。今天的产品是入口,有了用户才会有未来的商业模式,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聚焦在用户的需求上做出一个让用户喜欢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乐趣。

  谢谢大家!

返回智能网关与智慧家庭论坛专题页面

【责任编辑: 温靖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