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由中广格兰主办的“首届中国广电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广电国际酒店举办。大会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参加会议,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帮助与会者了解全球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广播电视应用出发,探讨云计算在行业领域的实践经验;深度剖析广播电视云计算应用的核心技术。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工程师高巍做了题为《新形势下的云计算发展思考》的演讲,他提到,现在有很多创新金融方案,包括云保险,当然也需要第三方认证,为用户来提供云计算可靠性的背书,或者通过云保险新的业务模式,也帮助云计算服务商分担业务中的风险,这也是未来可行的方式。
图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工程师高巍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大家能参加广电云计算论坛,非常抱歉,原计划刘多副院长参加我们这个会,因为今天临时出差,所以委派我来与大家做个分享,同时也委托我转达他的迁移。今天我想于大家分享的是“新形势下的云计算发展思考”。
作为我本人对广电行业来讲确实不够深入,可能不如在座各位专家和领导深入,我今天希望从互联网、云计算产业角度分享对这个行业和产业发展的看法。今天的题目是新形势下云计算发展思考。
去年开始习主席提出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云计算作为行业发展新趋势、大热点,我认为云计算的“新常态”就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云计算的新常态体现在哪些方面?希望今天从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技术发展来分享我们的一些看法。
新的政策环境。从云计算大会整个宣传材料里,中广格兰曾总一开始的讲话里都提出来,今年年初发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文件就是《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这对国内云计算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今年在两会上,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出来“互联网+”的概念,云计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政策对未来我们云计算行业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新的产业环境。刚才华数的朱总都分享了,我们自己在利用目前互联网云计算服务商的经验和体会。对云计算服务商来说,他们的发展重点从国外往国内发展的环境。
技术发展,云计算不断更新,不但发展,不断变化,延续了互联网快速迭代的发展特别,技术发展上它有哪些变化?
一、新的政策环境
今年有新的国家政策层面出台,国务院我们简称5号文,当然非常荣幸,在整个文件制定过程之中,我们研究院也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参与了这个文件的制定,我本人也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起草人参与了整个文件制定的全过程。过程忘了介绍一点,我们单位名称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原来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这是去年12月底刚刚改的名字,这是我们融入更大的ICT行业发展趋势,不仅仅局限于电信行业。
国发5号文,去年12月份就由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制订,中间经过了两年时间,发改委组织了数十个专家进行了文档的制定,我们研究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文件本身内容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很重要的关键点。从它的6项任务,和以往国家层面政策文件有不同的地方:
1、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我们推动云计算快速发展,云计算是个非常大的概念,这里包括了公有云、私有云,在很多场合推动了行业云,包括产业、技术等很多层面,云计算包括了ICT行业非常大的趋势,每个人对云计算有不同的看法,从国家层面来看云计算的重点是什么?云计算服务,这里面把非常高的重要性赋予了云计算服务。将来国家发展的重点是在于云计算服务,引导各个行业如何利用云计算服务能力是将来这个国家政策的重点。
2、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提到了不仅是云计算自身的创新能力,还有IT技术产品发展创新要和云计算创新相结合,比如核高机科研项目,如何与云计算发展相结合,这是技术研发上的重点。
3、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在以往文件里推动某个行业发展一般是给钱、给政策,对专项项目会给一些支持政策。在这个文件里特意指出了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这实际是给了市场,当然,这也和其他国家的做法是类似的,国际上看到的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等国家都提出来首先把电子政务应用迁移到云计算之上,政府作为引导性用户来带动整个行业、云计算产业发展,目前在文件里也体现了这样的思考。
4、加强大数据开发利用,这与云计算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环节,今年也提出来要加强大数据开发利用,尤其加强政府的数据开放。
5、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这是我们云支持工信部在做的事情,工信部在2013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布局的指导意见》,也因为目前国内的数据中心建设热度持续高涨的局面,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理性的思考引导数据中心的合理发展。
6、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现在互联网用云是看中它的低成本、快速迭代和联合性,将来广电行业使用云计算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国家部委也在做很多安全方面的工作。
在5号文里把政府、电子政务作为将来云计算发展市场提出来,现在政府相关案例已经不断增加,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有很多政府部门使用云计算,这个案例里有个特点,电子政务里,内网、外网、互联网、内网涉及到保密信息部分,外网是办公能力,还有发布政务信息服务在互联网上。现在电子政务绝大部分应用在互联网上,它本身也是互联网应用。浙江水利厅有个台风发布系统,通过一个地图上面有台风产生和行动路径,来提醒沿岸渔业或者人民群众注意台风的发展。在冬天没有台风时自然也没有人访问这个网站,夏天有台风时自然会有很多人访问这个网站。传统的IT建设方式当然要以我们的峰值为目标来建设我们的系统,这样就会造成在淡季时非常大的浪费。浙江水利厅把整个台风发布情况迁移到一家云计算服务商的发布平台上。在夏天访问量时使用更多的资源,冬天访问量时使用更少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动态调配,降低了成本,这是典型的案例。国家地震局的地震网络也是这样。现在政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现在还主要在互联网应用上。
后面有个思考,应对我们国家这样的政策导向,怎么样进一步推动在电子政务领域使用云计算服务,或者可以再扩大一点,怎么样在行业领域增加云计算的采购度。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1、预算问题,它是弹性的,可以动态调整的,和固定支出的预算模式其实是有冲突的,我们没有办法预计明年要有多少业务量,定一个固定的预算,这对云计算弹性模式来讲可能不太适合,云计算制度是不是需要改变?
2、取费支出问题,在各地云计算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使用云计算服务,是以什么样的类目支出这个成本,是以建设项目,还是以运营项目,还是运维(维护)项目?这个目前还是不清楚。
3、审计问题,原来建设一个平台会有很多资产,这个资产相当于保险,我们钱花出去,会有资产放在这儿,云计算来说不是资产,相当于服务,几年以后实际支出是降低、下降了,比买固定资产的支出肯定是要低的,但怎么解决目前的审计问题,相匹配的矛盾。现在审计时要看到实际的资产和物理的东西,这需要政策上的一些变化。
在5号文发布之后,给我们每个部委也有一些分工任务,这是我们任务之一,需要相关部委去进一步改善现在这样的情况。
二、新的产业环境
新的产业环境体现在哪儿?刚才提到了一个事情,原来云计算是在互联网行业,将来云计算可能向更进一步其他传统行业渗透、演进,结合现在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交通,将来云计算也会以这样的态势渗透到各个行业。现在云计算有个问题,这里有个简单的图,把企业或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状态和级别,可以从一些比较低的,对安全性要求比较低的,比如安全门户,提高业务等级到提升敏感的业务系统,比如银行的交易系统、结算系统、电信结算支付系统等等,从低向上可以看到,云计算现在占据着小企业或互联网开发者他们低可靠性要求的,非常核心业务要求的这样一部分市场。现在看亚马逊以及国内的阿里、U-Cloud云计算服务商主要占据这些市场。大的行业,大的企业核心关键系统是谁?这两年有个很热门词ROE,不管去还是不去,事实情况就是这样的,传统大的行业巨头产品解决方案是占据这个市场。将来云计算它不断向大的企业,大的行业去拓展,不断应用到核心关键系统里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IT产业生态如何去演变。传统IT产业生态实际面对用户的不是设备的提供商,不是服务提供商而是系统集成商,在系统集成商背后有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有ISV(服务外包),最后用户拿到的是交钥匙的工程,一站式服务。将来我们基于云的IT产业生产可能会打破原来以集成商为中心的产业生态,变成以云服务商为中心,结合了产业供应链不同环节和用户服务链不同环节建立新的基于IT云的服务平台。
当然,通过不同市场专门也意味着规则的转变,当然,这没有贬低的意思,互联网用户或者互联网公司他们主要人员构成是什么?他们主要的诉求是什么?实际是互联网开发者或者用现在的话说叫马农(音),互联网的特点是什么?需要的是低成本、快速迭代,不严格于标准化。互联网的业务更新或互联网网站更新需要什么?只要马农(音)熬几个夜,加几个班这个东西就出来了。传统的电信行业出来一个业务,先制定标准,把标准及早定出来,大家再研究这个标准再来做,这是传统行业的做法,互联网不是这个做法,互联网就是快速迭代,就是非标准化,就是以开发者为中心,因为互联网的IT设施是互联网最核心的资源。
行业发生的变化,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高大上,我们叫他白领,面对我们的核心业务,IT是现在其他行业的核心资源,但不是它的核心业务,比如银行结算系统、支付系统是银行核心资源,但银行的核心业务是什么?是给储户、放贷用户提供服务,这是银行核心业务,怎么样让云计算服务于行业需求,怎么样满足不同行业对于安全,对于标准化,整个开发过程的规则,每个行业都有规则,怎么符合这个规则,这是云计算将来产业环境要面临的问题。所以,云计算行业自身也在变。
原来我们看到的亚马逊在国际IS市场里占据80%—90%,一个公司一年将近50亿美金云计算营业额,根据我们统计,一年中国公共云服务市场总额也就70亿人民币左右,而亚马逊一个公司市场总额就比我们全国公共云服务市场总额还要大几倍。以前我们看到亚马逊直接面对用户,他不但更新自己的产品,创新自己的产品,同时也不断降价,现在亚马逊在改变他的战略。他从去年搞了一个“亚马逊合作伙伴计划APN”,AWS的合作伙伴计划,他目前发展的合作伙伴计划已经超过2000多家他现在招募的合作伙伴有谁?包括硬件开发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给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把所有贴近用户的企业这些公司都拉到亚马逊周围,因为他们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业的需求,让这些公司,合作伙伴把亚马逊云计算服务推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因为行业用户本身不会想到你的快存储、可靠性有多少,你的虚拟机、弹性变化、性能优多高,他只关注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能真正满足我的要求,是不是能满足我的TCU,他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他完成这些事情。
去年阿里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云合计划”,三年发展合作伙伴一万家,这些合作伙伴把云计算服务覆盖到行业周围,这是第一种模式,让云服务商进行产业主导的模式。
开源社区的模式
现在核心社区出现了几个核心社区,比如OpenStack等,这些开源社区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生态,推动者是谁?OpenStack社区里,像传统的IBM、思科、EMC、Oracel、Juniper,传统设备提供商已经在开源社区里占据了非常主动的地位,他们在把自己传统的产品不断提升,和开源软件兼容度,同时利用开源社区的发展,将开源能力私有云方案提供公共云服务,提供资讯集成,围绕社区有很多的参与者。在OpenStack现在400多家成员公司,这些成员公司起到了阿妈讯APN和阿里云合计划的作用,我们利用开源社区的力量把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等推到用户身边,这也是开源社区的所谓生态建设模式。
思考:如何破解行业应用的障碍?
不管哪几种建设模式最后还是要回到行业用户需求上来,云计算在行业应用中存在哪些障碍?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云计算服务的中断是目前云计算服务不可避免面临的问题。2014年,国际国内一些大的云计算服务商,每家都会有,这里面只是举个例子,Windows Azure微软提供的服务业经过很长时间的中断,是不是云计算服务本身就不安全不可靠?不是,他比我们自建的IT系统可靠性高得多,出现这样的中断,和我们自身IT系统不一样的是,你提供的是给用户服务,你出现中断对用户的数据、业务造成损失,这怎么解决?现在有很多创新金融方案,包括云保险,当然也需要第三方认证,为用户来提供云计算可靠性的背书,或者通过云保险新的业务模式,也帮助云计算服务商分担业务中的风险,这也是未来可行的方式。
三、新的技术发展
云计算技术发展进入到2.0时代,这个描述不一定准确,因为在云计算时代现在也没有1.0、2.0代际和德划分。从2014年有许多新的技术模式、新的技术体现在不断地涌现,包括Spark,批量大数据处理时以Hadoop使用最为广泛,接受度最高,但Hadoop有个问题,每个计算结点的数据都依赖机的磁盘I/O的,因为磁盘I/O是云计算很大的平静,现在Spark是把数据存在内存里,就可以把原来Hadoop磁盘I/O读写速度提几十倍到上百倍。Spark新的技术方案,也不是新的技术方案,只是服务化和业务化,使用虚拟机,用户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用户资源,这是虚拟机,在docker上用户只需要一个虚拟环境,只要一个Java应用就可以了,这是轻量级的虚拟化,使得业务成本进一步大大降低。
开源平台日益成熟,我们院里有认证等测试环节,我们也了解了目前国内云计算服务商基础设施实施情况。可以看到开源平台日益成熟,开源平台能力不断提升,OpenStack整个版本的编号从A到K,今年4月份会发布K版本。开源平台已经可以提供成熟的系统解决方案,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已经有人提供比较成熟的东西,我们不需要自己再去重新把它发明一遍,只需要利用前人已经做好的这部分能力。开源本身意味着原来比闭源的系统更高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其实传统厂商也看到了开源在云计算发展中的作用,哪些设备可以提供这样的接口或驱动可以介入到OpenStack平台里,接入这个平台里,2014年之前IBM有四个产品,富士通没有,Juniper没有,2014年有两个版本出来,IBM形成了四个产品提供支持,OpenStack提供5个产品增加支持,传统巨头对开源平台的支持不断提升。
云计算不仅带动平台本身,还包括上游产品,定制化的数据中心,定制化的硬件,现在国内定制平台有很大的进展,去年是BAT、运营商,数据中心领域的Wander做新的开放数据中心,这是标准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可以大大降低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提升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速度,运行成本提升10%,交付速度提升10倍,利用效率提升10%,能耗降低10%。效果非常明显。
云计算里非常重要的趋势是开源。分享一点我们的思考:我国如何参与开源甚至主导开源?
国际开源社区里中国的声音和中国的力量有,但并不足够。华为在开源社区里投入比较大,2013年已经成为OpenStack整个社区里贡献前十位的公司,在Hadoop整个社区里贡献前十位的公司,但还是不够,现在产业界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开源社区的发展,Spark是美国最早支持的社区,DARPA支持UC伯克利支持的项目,把它推到形成开源社区,实际等于把学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这是技术向产业输出,技术向产业扩散新的途径,我们如何利用它?国内互联网公司也有自己的开源社区,但在顶级开源社区里我们的力量还非常下,我们要从跟送开源到进入开源,到主导开源。
CAICT支持非常多的部委在云计算工作,包括国土部、科技部、财政部、网信办、工信部等等,包括发改委云计算工程,国发5号文,财政部专项云计划等等都有我们提供支撑工作。我们也支持了很多产业的发展,也和台内的同仁成立了两个租子“数据中心联盟”和“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探讨很多东西。我们也提供绿色分级评估、可信云服务标准及认证,政府云服务标准等我们现在叫信息通信研究院,广电作为ICT行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肯定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院里一个宗旨“政府智库,行业平台”,希望于ICT行业各方面大家一起合作,来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共同促进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