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三巨头之一腾讯公司布局影视产业再下一城。
3月12日,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苏晓透露,柠萌影业已经获得腾讯注资,腾讯已经成为柠萌影业的投资股东、合伙人。苏晓向记者表示,有了腾讯的支持,柠萌影业将自身定位成精品电视剧制作机构,目前投资制作的几部电视剧单集投资都在两百万以上。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凭借平台优势,已经在影视等细分领域开荒拓土,野心不容小觑,互联网行业正加速布局并改变内容产业。
精品剧需求上升 加速内容升级与转型
据悉,柠萌影业2015年将投资四部精品剧,包括《长相依》、《择天记》、《劣质好先生》、《小别离》,单集投资都在200万以上。
去年,“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市场对“一剧两星”的政策实施比较悲观,认为高投入的大剧将会终结,纷纷喊出某某是“最后的剧王”。
柠萌影业为何发力精品剧?对于要投资成本高风险高的精品剧的原因,苏晓表示,新年伊始,市场对政策的消化能力超出了预期,成本超过200万/集的大剧依然开机不少,原因是市场对“精品剧”的需求在上升。而价格上,视频网站出现几家联合购买的案例;央视和前几名卫视价格仍有上升空间;大剧快速释放二轮的价值高涨,这些都提振了制作方信心。
不过,投资大成本大制作的精品剧风险也很高。苏晓坦言:“目前,视频网站卖不好的大剧注定亏本,进不了央视或前几卫视的大剧注定亏本。本来指望的一线演员大幅降价看来又要泡汤。总结一句话:大剧还会有,风险在加大,门槛在筑高。”
尽管有风险,投资精品剧、加速内容升级和转型依旧是影视公司获得生存发展的主要出路。一位影视投资人坦言,一个影视公司会做几部好剧,每年业绩有点增长,这个故事已经很难吸引投资人了,也就是说资本眼里的想象力有限。如果资本一撤,这个行业又退回从前,一盘散沙,一地作坊。
对此,苏晓看来,影视公司的出路是内容升级和转型。要么象PIXAR动画一样四年做一部动画片,保证原创,保证独一无二的品质,这基本是开百年老店的思路;还有一条道路就是加快转型, 产品多元化,电视剧、电影、综艺真人秀、动漫乃至游戏,逐渐打通内容壁垒,向综合性的娱乐公司转型。
腾讯加速布局影视产业
腾讯作为柠萌影业的股东、合伙人,与柠萌影业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资金层面。柠萌影业的电视剧中腾讯的身影频现。《择天记》是腾讯重点列为全版权开发的超级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游戏、动漫、影视、大电影、舞台剧等所有版权衍生领域都将被深度开发,力图打造成中国的海贼王,而柠萌影业为这一超级IP的影视合作方。
柠萌结盟腾讯背后是互联网巨头平台威力显现,事实上,目前众多影视公司选择与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结盟,而BAT也在积极布局互联网行业。
从影视公司层面来说,今后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几率将下降,结盟大的平台将成为趋势。
影视公司上市遇阻将成为影视公司投靠大平台的主要原因。2014是资本疯狂的一年,数百亿资本涌入影视圈,影视业并购案几乎平均6天一起,对赌业绩借壳上市似乎成了影视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很快高估值泡沫遭遇寒流,上半年才结婚,下半年就有离婚,并购案近一半未能完成。并购要价过高,财务问题突出,影视行业空间不足是影视公司上市受阻的主要原因。
苏晓认为,可以预见,今后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几率将大幅减少,市盈率也会大幅跳水。因为行业规模的局限,全世界都见不到几个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美国六大电影公司全部被大媒体集团并购。所以长远看,这一幕也会发生在中国。鉴于此,对于新的影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苏晓指出,影视公司要想做大,野心大的,就自己建平台,打通内容渠道;野心小的,就卖给某个平台,自己专心做好内容。
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用户群体,形成了大平台优势,凭借平台优势,开始积极深入各个细分领域,影视产业是互联网巨头们重点布局的产业之一。
据悉,腾讯借助旗下腾讯视频已经在影视产业布局,从天花乱坠的商业大片到质朴沉郁的文艺电影都有涉足。去年年底,腾讯旗下以优质IP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腾讯电影+”正式成立,标志着腾讯互娱正式布局电影业务。此次影视产业再下一城,入股柠萌影业。
苏晓坦言,腾讯懂年轻人,有丰富的互联网产品经验,有强大的渠道,不仅拥有8亿用户,而且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腾讯庞大的用户量可以成为柠萌互联网产品的潜在用户,有助于影视公司了解用户需求以及开拓更多用户。
中国电影发展到现在,除了国字招牌中影集团、上影集团等,亦培养了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光线影业、乐视影业等民营影视大鳄;如今,“土豪”互联网大军们亦要来分得一杯羹,其中尤以腾讯视频的势头最为凶猛,从它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影视业布局图便可看出其一副要撬动传统电影行业竞争格局的架势,其野心与实力不容小觑。
苏晓再发十问:播放量成硬指标 大咖片酬降不了
一问:“一剧两星”之后还会有大剧吗?
答:大剧会有,视频网站卖不好的大剧注定亏本。
去年,市场对一剧两星的政策实施比较悲观,认为高投入的大剧将会终结,纷纷喊出某某是“最后的剧王”。但是新年伊始,市场对政策的消化能力超出了预期,成本超过200万/集的大剧依然开机不少。原因是市场对“精品剧”的需求在上升,但是,投资大剧变得增加了前提:视频网站卖不好的大剧注定亏本,进不了央视或前几卫视的大剧注定亏本。本来指望的一线演员大幅降价看来又要泡汤。总结一句话:大剧还会有,风险在加大,门槛在筑高。
二问:“上市”是影视公司做大的唯一途径吗?
答: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几率将大幅减少。
2014是资本疯狂的一年,数百亿资本涌入影视圈,影视业并购案几乎平均6天一起,对赌业绩借壳上市似乎成了影视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很快高估值泡沫遭遇寒流,上半年才结婚,下半年就有离婚,并购案近一半未能完成。并购要价过高,财务问题突出,影视行业空间不足是影视公司上市受阻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今后影视公司单独上市的几率将大幅减少,市盈率也会大幅跳水。影视公司要想做大,野心大的,就自己建平台,打通内容渠道;野心小的,就卖给某个平台,自己专心做好内容。
三问:资本眼里这个行业不“sexy”了怎么办?
答:泡沫已经挤干,影视公司要么内容升级要么转型。
从行业选择上讲,做金融的聪明人多,所以资本界没有傻钱。资本刚进入想看清电影这一行可能要一年,再看电视剧这一行也就要半年,如今再看综艺节目制作公司,三个月就够了。不说原形毕露,而是我们这一行的泡沫挤的差不多了。影视公司的出路是内容升级和转型。要么象PIXAR动画一样四年做一部动画片,保证原创,保证独一无二的品质,这基本是开百年老店的思路;还有一条道路就是加快转型,产品多元化,电视剧、电影、综艺真人秀、动漫乃至游戏,逐渐打通内容壁垒,向综合性的娱乐公司转型。
四问:网络的采购价格会超过电视台吗?
答:出钱更多话语权更足,视频网站跟播卫视维持不了多久了。
去年,视频网站的采购价格还是相当于一颗星(一家卫视),可是今年顶级剧已经出现了首轮价格与卫视持平,随着视频网站前几名广告每年超过40%的增长,顶级剧价格网络超过电视台已经没有悬念。从网络点击量来看,2014年播放量超过10亿的已经算是好剧,可今年好剧的门槛估计要涨到20亿的播放量,去年过50亿的剧只有一部,而今年至今已出现两部。与点击量形成对比的是收视率,除个别独播剧外,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率普遍没有提升,可想而知广告主移情互联网也是大势所趋。出的钱多,当然话语权也会不一样,延续多年的视频网站听从卫视排期,跟播卫视7点档的局面看来维持不了多久了。
五问:网络剧会颠覆电视剧?
答:网络剧实现精品化,影视行业将彻底被互联网化。
2014年,近百部上千集网络剧呈现井喷之势,影视公司纷纷转型举手要为视频网站定制网剧,可到了下半年,风向很快转了,靠边缘性题材,恶搞三俗的内容,低成本制作的网络剧在互联网上并不受欢迎,全年现象级的网剧屈指可数。2015年,网剧会压缩产量走“大投入精品化”路线,市场上会出现个别400万/集的网络剧。网络剧的正途不是传统电视剧的擦边球、山寨版,也不是克隆精品电视剧,它应该是针对互联网用户的互联网产品。适合随时随地收看,增强与用户互动,边拍边播,逐渐走通付费模式,真到这一天,电视剧这个产业的主战场就会移向互联网,影视行业彻底被互联网化。
六问:定制剧会带来怎样的买卖关系?
答:电视台将主动出击抢占版权IP制高点。
一剧两星带来了定制剧风生水起,剧场定位清晰、专注的卫视会更欢迎定制,对卫视平台来说,定制有利于提前锁定好剧资源,有利于打造平台个性及品牌,有利于打造独播战略;而对制作公司来说,定制投资回款快,市场风险小,但定制的弊端是利益没有最大化,创作自由度小。定制中的甲乙方关系是一场博弈,我认为谁拥有小说或剧本版权谁更主动,所以电视台也可以考虑去抢占版权IP的制高点。对制作公司而言,拥有复合化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项目开发、娱乐营销、艺人经济上都强的公司会有更多的砝码与平台方谈判。
七问:边走边看会给电视剧带来什么?
答:观众年龄进一步下移,内容更加快餐化。
根据腾讯娱乐统计,2014年移动端观看电视剧的人数已达到2.93亿,比上一年增长几乎翻倍。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边走边看,上下班途中,主妇做饭时,排队等候的间隙等,人们的观剧习惯已经转向移动设备。由此对电视剧行业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平时没空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上班族看剧更方便,现在电视观众的年龄平均39岁,网络视频用户的平均年龄是29岁,电视剧主体观众年龄有望进一步下移。其次,电视剧将逐渐告别客厅模式,原来全家饭后集体收看的场景,变成个人的消遣、造梦工具,用户更加细分,甚至面向特性用户。再者,电视剧的内容和制作将更快餐化,更适合小屏收看。我们以前习惯了叫电视剧,说不定以后会叫视频剧,人们行为方式的转变将催生 一个移动的生态。
八问:网络小说何以为王?
答:小说粉丝转换成影视剧观众天然就是营销利器。
2014年,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几乎到了井喷的状态。小说的版权价格飙升,动辄三、五百万的影视改编权,影视公司买版权赌得越来越大。细究其中根源:《小时代》、《甄嬛传》、《何以笙箫默》的改编成功让人看到粉丝力量的强大,小说粉丝转换成影视剧观众天然就是营销利器;视频网站成为大买家,电视剧越来越需要考虑互联网的口味;加上网络小说读者基本是年轻人,这样的IP容易在电影、电视剧、手游、舞台剧类型上打通界限,适合全产品开发的大IP会越来越贵。网络小说的改编热也催生了偶像剧的逆袭,去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古装和时装偶像剧话题不断,但是今天的网络小说基本不关心人的精神问题,不再与社会思潮共振,这样下去,网络小说会将电视剧带入“轻”时代。
九问:中产趣味开始抬头?
答:小市民趣味被击退,婆妈剧不再受宠
2014年观看电视剧的观众总体还是偏女性,题材的最大类型还是都市剧,但出现了两个变化:人群年轻化,趣味中产化。在网络上观剧的人群首先是90后,其次是80后,她们带动了电视剧总体观众往年轻化方向发展。年轻人观剧的审美趣味会偏向偶像剧、行业剧,排斥婆婆妈妈、柴米油盐的家庭伦理剧。同时,都市中产人群的迅速崛起,他们更关注情感、生活、婚姻、职业这些精神困扰,审美趣味要求时尚、演员高颜值、制作精良,相反不迷恋充满小市民气息的家斗剧,中产趣味击退小市民趣味可以看做去年电视剧的大变化。2015,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偶像剧、行业剧、婚姻情感剧,也有利于一夜之间演员小鲜肉的崭露头角。
十问:多屏时代重新定义内容为王?
答:好内容还要实现传播最大化。
电视、PC、手机、广告牌,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已经被“屏”包围,这是个注意力集中的时代,因为屏无处不在;但这又是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因为人们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渠道分散,所以“内容为王”会被重新定义。不是生产了一个高品质的独一无二的内容就一定为王,你要能有效的传播开去才行。你要研究渠道,往往能在多个媒体平台多个终端上实现多次传播的内容才能称王;你要研究用户,只有打通各个终端用户的内容才能爆发。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