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温世君:新媒体发展趋势观察

导语:温世君表示,未来地面台还是卫视我们做的东西可以很多,但我们都在一个不断探索之中,未来怎么样我们也不清楚,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在摸索中找到自己的路。

  2014年12月13日,由《电视技术》杂志主办,北京电视电声杂志社、中广互联和北京导视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地面台新媒体融合交流会”在北京瑞麟湾酒店召开。

  在12月13日上午的主题论坛上,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与新媒体研究部温世君做了题为《新媒体发展趋势观察》的演讲,他表示,未来地面台还是卫视我们做的东西可以很多,但我们都在一个不断探索之中,未来怎么样我们也不清楚,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在摸索中找到自己的路。


图为: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与新媒体研究部温世君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非常感谢与电视同行进行分享。现在电视媒体大家的概念,每年看朋友圈都看到类似的文章,广播电视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今年8月份习总书记讲话以后,大家有热闹起来,我看到过一篇文章,文章讲到新媒体的特点,多元化、个性化、社交性、交互性等。我们要强化节目交互性、打造个性化内容、注重社交化传播。我有这样一个感觉,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觉得挺进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电视台应该怎么办?好像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多元、个性之交互等概念看似是新媒体的概念,我们想想电视是不是比报纸更交互,比广播更多元,甚至电视媒体视频新闻也比报纸文字新闻更丰富一些。这样的文章和建议为新媒体转型做出指导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而是会把我们带入误区当中。

  这种误区是平行的媒体世界观。我们会讲传统媒体是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新媒体是互联网以及多媒体内容,我们在中间划条线,说传统媒体在做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做新媒体,如果传统媒体要转型要怎么做,写出一二三四这些东西,实际大家仔细想想,我们接触的媒体真正是按照这种方式划分的吗?我觉得我们接触的媒体不是这么划分的,而是纵向划分的媒体,尤其现在这种感觉还不是很明显,但是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是这样的趋势,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媒体机构,是网站、电视台、广播或者办一本杂志,都在为整个媒体库生产内容,生产文本,生产图片,生产声音,生产视频,这些内容再通过传播渠道,这个传播渠道我不认为是电视台或网站,而是一个网络。比如“三网融合”未来可能就是一个接触内容信息的网络,这些内容通过渠道传播到用户那里,这样讲起来可能稍微有点抽象,我认为未来媒体内容无论新旧都只是展示的渠道。

  对于一个受众而言,不是媒体从业者,就是普通的受众,他把媒体当作日常接触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只要连接到网上的屏幕就可以获取他想要的媒体信息,对他而言没有必要区分获取的信息是网络媒体生产的还是传统媒体生产的。这个屏可以直接通过联网获取内容,也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比如未来把我手机内容投到屏幕上,或者正在玩个游戏,把这个游戏投到屏幕上,或者这个屏幕本身就是可以联网的,我不需要任何的其他设备。比如我在家里有这么一个屏幕,需要什么内容,直接在网上获取内容就可以了,这是未来可以预见到的媒体发展形式。

  在这么一个大屏幕面前,电视台传统上赖以生存的对渠道和内容的掌控已经没有意义了,电视台过去吃什么饭呢?吃这样的饭。家里就是这一台电视,所有的信息获取都通过这电视来看,观众的注意力就被集中到电视上去了,所以广告商就会找到我们,广告商要买的是观众的注意力,背后是想要卖他的产品。未来电视不可能掌握对内容的控制力,对内容的控制力会不覆存在。我个人认为,未来视频行业会进入江湖混战,电视台已经不会有了,但社会上对视频需求还是有的,所以江湖上会有形形色色的竞争者出现,包括电视台、互联网公司、影视公司以及自媒体也很热,有几个子媒体有个工作室带个小团队就可以成为视频行业江湖当中非常有竞争力的竞争者。我们会问这样的问题,这场江湖混战中电视台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是乐视、优酷或者搜狐视频这样的视频网站吗?很多人会这么想,事实上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几大互联网巨头,我有一份来自美国的数据。

  2014年8月份,在美国视频在线市场的数据排名。第一位是Google,包括YouTube,YouTube是Google旗下的公司,第二是Facebook,第三名是美国在线,第一名是雅虎。网络视频用户数排名几乎和美国网站排名是一致的,传统广电行业从业者只排到用户的第二位,甚至跟不上做电商出身的亚马逊。国内其实也是这样。今年是巴西世界杯年,在座很多球迷,今年央视做了一个决定,从巴西世界杯期间,网络直播的视频权不出售,你想看巴西世界杯的直播必须上央视网,其他视频网站可以买这个版权,但只能等这个比赛结束之后用户区看点播,这个新闻当时应该是和湖南台娱乐禁播相提并重的新闻。最后央视的收视率最多吗?实际不是,是百度自己制作的巴西世界杯赛程,用户体验挺好的,比赛时间,得分,参赛者。最后有回放集锦新闻连接,直接点到爱奇艺了。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他想看世界杯的时候,会在凌晨,很多死忠球迷会去看,看完之后会到网上点一下,会看一下视频,于是就点到爱奇艺。所以我们做出非常大的努力反而被他们这种策略消解了。这算不算不正当竞争呢?我认为不算,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我们广电行业同仁要对抗的就是互联网巨头和市场化手段。不仅爱奇艺,叫出名字的视频网站背后都有大佬支持。

  优酷、土豆、阿里巴巴都是它的股东,百度收购爱奇艺以后,小米也入驻了爱奇艺,乐视网背后有360,56网背后有搜狐,更不要说很多视频背后有很多亲儿子。视频江湖中电视台最大的竞争者就是互联网市场崛起的豪门。不到一个月前11月18日,阿里、腾讯宣布入股华谊兄弟,这个事儿意义还是挺重大的,之前我们会讲电视台内容为王,制作的内容会比网站制作得更精美,现在互联网巨头在琢磨比电视台更好的内容,我觉得应该说影视公司或拍电影拍出来的内容应该比做电视剧更受欢迎一些。今年7月华策和爱奇艺签署协议拍摄电影,他们的核心已经到了广电行业上,威胁真是足够大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他们为什么这么拼呢?因为大家在分同一块蛋糕,我们在和互联网巨头在分享同样的市场。

  新媒体盈利模式是广告、付费内容和电商,这和我们的盈利模式是不是一样呢?电视台最大的收入是广告,现在网上付费广告和付费点播和之前卖DVD光盘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电商觉得是不是新媒体时代一种创新呢?我觉得不是。这是一个标准的电商,化妆品聚美优品网站,这是陈欧为自己代言,右边是电商,大家对此没有什么意义;再把时间轴拉到十几年之前,1998年,当时环球人物杂志对迈克尔·戴尔的采访,1998年《中国计算机》上刊登的广告,对比一下前后两个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是完全一致的。电商和之前的报纸直销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分享媒体带来的用户关注度,分享媒体的渠道,唯一变化的只是原来报纸这个媒体它的接触度和现在新媒体接触度的不同。

  前不久上线的爱奇艺商城,互联网巨头他们在做视频时也在琢磨从这三种盈利模式中盈利,爱奇艺之前的盈利模式是广告,虽然账户上并没有挣钱,但主要是提供视频,提供广告。广告商他会进行拓展,只能往三个方向拓展,爱奇艺商城、爱奇艺电商,它的电商唯一的优势是把你看视频一些类似的东西,比如你在看电视剧,这个人衣服挺好的,你想买,它旁边会说这个衣服什么什么地方好。等于它和淘宝在打仗。

  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巨头都这么重视视频领域呢?视频领域在我看来是唯一可以兼容这三种模式的领域,视频可以做广告,可以做电商,可以做付费内容。

  我个人体验来讲,新媒体时代和之前的媒体时代确实有所不同,是什么改变了呢?我认为是技术的改变,真正的改变是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新的技术发生了“开了挂”的效果,突然变的特别厉害。

  未来三种,可能比较长远的时间段可能会改变媒体的技术。

  1、可穿戴设备,不久之前网信办的罗主任访问美国苹果公司时,苹果CEO给他展示明年上市的可穿戴设备iWatch,当时跟他讲你是第一个见到这个设备的外人。世界上最优秀的IT公司和中国互联网领域权力最大的人物都在关注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意义在于它真正把人和技术连在一起的,之前通过文字信息可以和网络发生关系,通过可穿戴设备,你的行为、语言、动作都可以和世界发生相连,这是虚拟技术。这在科幻小说里可以实现,戴上一个设备可以模仿虚拟的现实世界,我认为这个技术是一次飞跃性的技术变革,不亚于之前从报纸到广播,从广播到电视的领域。现在电商我们到百度、淘宝看的是商品的图片,现在很多电器厂家非常重视做这个产品的图片,因为没有再去电器店买东西了,未来虚拟社会,它可以用360虚拟场景展现,在运营商可以实现变革,游戏行业也可以这样的,谁不想身临其中看电影的感觉呢?

  HTML5技术,很多中国人对这个不是很敏感,HTML4出台是1998年,当时中国人很多人也没有接触过网络,也不知道HTML4之前是什么样的,大家只知道打开浏览器上网。HTML5是什么呢?我认为HTML5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移动商业的格局。当你打开一个应用的时候,它会直接连接到你的网页,你就不用再升级了,我们用App每天提醒你升级,它不用你升级,它在后台升级,你的App只是一个窗口,投入这个窗口可以直接连接到后台也不会出现一个问题,我要开发个App要开发苹果iOS版和Android版,不需要了,只要一个版本在后台。

  如果技术推动媒体行业的变革,对电视台而言怎么办呢?最彻底的办法是变成互联网公司,可能这个说法有点极端,但其实很多电视台已经这么做了。

  芒果TV今年3、4月份有自己的网络内容直播,今年8月份我们和芒果TV的人聊,他们说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家视频网站,和搜狐、优酷没有什么区别,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是他们的主打内容。听说今年电视台拨了不少的钱用来购买第三方版权。这种竞争比拼的是内容,本质上是在比拼资本了。不仅芒果TV是这样,上海SMG也是这样,SMG收购风行网是三年前的事情,这个收购业界说价格有点高,但我认为这个意识很好,据我了解国内很多台也有这个意识,希望到市场上找一家价格合理、技术过硬的视频网站,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这是比较可行的。但把自己变成互联网公司是个长期的计划,有没有短期立竿见影的计划也有。

  有没有想过天际赛马,大家手里的牌哪些可以打过视频网站,哪些是打不过的,我们先说能打过的。市场不断发展,只要占有一定的市场先机就能带来一定的收益,就可以作为我们长期发展的动力。

  看国外的案例,CNN是上个世纪80年代报道海湾战争快新闻起家的,它的电视台24小时是快新闻,之前没有一家电视台可以想像24小时播新闻,而且新闻基本不重阳,但新媒体时代到来了,它这种竞争力已经没有了,它在被看作新媒体。日本地震刚刚几秒钟,就有人把地震视频放到YouTube上,即使再快的记者速度也不可能超过新媒体。CNN做了一个事情,拍纪录片。2012年年底CNN成为了一个部门CNN Films,从2012年底到现在大约两年时间,CNN拍了16倍纪录片,当然这16部纪录片内容大部分是基于新闻和社会视线,风格是CNN的风格,噱头还是CNN的噱头,但看它的深度。它把王牌脱口秀停播了,主播已经去世了,1985年他创办这个节目,后来含了一个主持人变成了皮埃尔摩根,去年4月份彻底把这个脱口秀停了,换成纪录片。现在人没有一个更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听一个老头讲话,大家更愿意坐在电视机前以平和的心态追寻一下热点新闻背后有什么故事。国内很多电视台,我遇到一些同行,这个节目办了十几、二十年,停了多可惜?一点不可惜,该结束就要结束,应该以新的形式告别过去的时代,不能停在90年代无冕之王的幻想之中。

  互联网有个优势,比如小米、电动汽车特斯拉,它有在电视上做广告,报纸上做广告?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新媒体的力量。现在这个时代要重视品牌,及时台不在了,只要有品牌就有理想。同时我们往往占据着频道资源、媒体资源、视频资源,我们利用这个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澎湃是个例子,每周五大家都盯着客户端看,更新还是比较快的,它背后是上海报业集团,客户端上一点看不出上海报业集团的痕迹。但上海报业集团会利用自己旗下的一些媒体不遗余力地给这个客户端做广告,也许大家不愿意看新民晚报,但大家会愿意去看澎湃。

  国内很多媒体机构在新媒体品牌策略上都想的挺清楚的。我这些有三个例子,一是湖南卫视,湖南卫视新媒体品牌几乎已经看不到湖南广电任何痕迹。上海报业集团有一些老品牌,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他还留着,他也打造一些新媒体平台,比如澎湃是关注时政的,界面关注生活的。SMG的定位折中一些,当年他没有叫上海卫视,叫东方卫视是很好的品牌历年创新,上海处于中国核心城市,不少人有这样的概念,但它出现东方卫视哇啦这样的品牌,好像两边都没有沾着。

  今天早晨徐老师给我打电话,我才知道,我真的没有故意给徐总这边做广告,正好是个巧合,地面频道TV摇摇乐挺符合产品需求的,TV摇摇乐投入很小,对地面频道也没有必要再去做个视频的直播和点播,一般人不会去看,比如地面频道播出生活小窍门,播放压力很低,没有生活频道的压力,要做视频点播要搬多少台服务器。有了TV摇摇乐,电视上不断出现要的提示,出现积分到一定程度观众可以获得一些新产品,这样见效快、领导也喜欢,观众也不排斥,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不管怎么说,我们未来地面台还是卫视我们做的东西可以很多,但我们都在一个不断探索之中,未来怎么样我们也不清楚,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在摸索中找到自己的路。这就是我要说的。

  谢谢大家!

返回地面台新媒体融合交流论坛专题页面

【责任编辑: 温靖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