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戴小远:SDB (软件定义盒子)整体解决方案

导语:戴小远介绍了思科公司的SDB整体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以平移高清的代价实现DVB+OTT的业务,筛选合适的业务,发展宽带,逐步实现向IP的过渡,有了这样的方式以后,有线可以利用这个模型能够实现规模化,已经部署的高清也可以自主升级。

  6月12日-13日,第三届“融合创新研讨会暨首届智能网关与数字家庭发展论坛”在广州市亚洲国际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除与全国各地的广电同仁共同研讨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之外,还对智能网关技术与数字家庭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12日下午的“DVB+OTT系统、技术、终端的分论坛”上,思科系统(上海)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小远做了题为《SDB (软件定义盒子)整体解决方案》的演讲。戴小远介绍了思科公司的SDB整体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以平移高清的代价实现DVB+OTT的业务,筛选合适的业务,发展宽带,逐步实现向IP的过渡,有了这样的方式以后,能方便地盘活存量机顶盒,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DVB+OTT业务,并可实现规模化。


图为:思科系统(上海)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小远

  以下为演讲实录:

  DVB+OTT是因为DVB的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融合,今天数字电视遇到的危机是以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正因为这样的挑战,才会有新的机会,所以今天我介绍的东西,就是从思科公司的角度,来谈一谈在DVB+OTT的模式下,解决方案是什么。

  我先给大家看一张互联网女皇2014年的互联网报告,我相信有些同志看过了这个材料,详细的描述了互联网当今在发生什么,趋势是什么。我摘了其中一页,这一页它总结了未来电视是什么样的,一个是屏幕的快速繁衍,其实早上嘉宾谈到了,除了电视屏以外,这几年涌现除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屏幕,第二个是传统的摇控器会消失,第三个是应用代替频道,我讲这个概念是说,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是把管道扁平化,很多电视节目运营商它自己也提供了应用了,第四个是互联网电视在国外来看会越来越取代直播,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完全如此。

  借助于五力模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行业目前的竞争力如何?一个是看新进入者,目前来说,广电行业还是受国家保护的,所以新进来的相对比较难;第二个议价能力,我们有线节目主要传播节目的,有的是免费拿来的,有的做议价买来的,但是由于网络电视的发展,把原来几十万一级的电视剧炒到几百万、几千万,相应提高了节目源的成本,当然,演员本喜欢这样。从这个角度来看,有线电视对节目没有议价权;第三个是广电有线用户不断的流失,因为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了,而我们有线电视仍然抱着原有的技术体系,致使用户不断的流失,从目前的报告来看大概在10%左右,早上很多专家也从经济数据上证明了有线电视用户在流失。

      从DVB+OTT字面来看,DVB是广播技术,OTT本质上是IP技术,如果只是简单融合,那么这种融合只是在终端成为一个双模机顶盒,对运营商来说没有价值,真正的融合其实是个平台的转换过程,原先的DVB由平台专项应用,然后其它OTT应用和DVB应用并举,那么新的平台承载体是什么?我们看到现在的平台是百花齐放,有安卓的,有TVOS的,还有苹果想推的IOS,或者还有其它方式?其实不同的运营商选择不一样的,其核心是商业模式决定的。早上专家们提到了广电的宽带化是出路所在,我个人也非常同意,我自己第一天加入广电行业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了,广电就是说要宽带化,但是没有钱,没有出口。今天这个情况改变了吗?或许有点变化,但是本质上来说并不大。那时候想法是,宽带化做不了,我们就做数字化吧,用数字化来推动宽带化,十几年过去了,数字化页差不多了,但是宽带化还在原地。因此今天我们简单地认为OTT化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能帮有线运营商找到出路,我个人认为也是不成立的。另一方面,根据摩尔定律,芯片的翻新速度非常快,从单核到双核、从双核到四核,从四核到八核,其推出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有线运营商要是把钱大量地投在这些高端的盒子上,那么一则跟不上,二则全打水漂了,所以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把投资转移到云端,尽量把终端市场会,如果要提供性能强大的终端,也是基于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上的,请记住:用户要的是服务,而不是盒子本身。

  我们再来看看这种困境之下,有什么有效战略吗?其实想要突围,一个是成本领先,一个是差异化,互联网做盒子一下子几千万,应用一旦部署,用户也是千万级的,但是今天的有线电视网络做不到,条块分割的格局,各个网络的技术标准并不相同,没有办法做到规模部署。所以想要成本最低化,就要解决规模化的问题。第二个是差异化,我总结了三个方面,一个是直播,一个是本地电视节目,最后一个是的4K的高清,但是这些都是不产生额外增值的业务,况且政策保护是有一定的时间段的,不可能一直下去。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一些本地的电视节目已经可以通过APP软件在别的平台上收看了,清晰度问题,随着电信宽带化的进程,也会慢慢缩小差异。按照"长尾理论",要向形成差异会,也取决于规模。有了规模才会有差异化,因为没有规模的话,我们不知道哪个技术能够在有线电视网上形成差异化的应用。过去的十几年中,基于DVB的技术架构,以一个市网的规模实验了很多自我封闭的应用,结果都没有成功,因此今天,嫁接OTT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借助开放的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聪明人、资本投入到有线电视网上来。

  怎么样才能成功呢?正本溯源我们来是要看最终用户要什么,早上我看一个资料,中国人一天看8个小时的屏幕,看电视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PC屏幕是三个半小时,剩下的时间都盯着手机屏幕,过去大家打电话用手机、工作用电脑,看电视用TV,但是互联网使得大家跨界了,因此电视的用户被分流了,那么有线电视运营商动脑筋想办法把用户留在电视屏幕前面,要考虑跨界,把手伸到别人的碗里去,但是想要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上给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体验需要做很多改造,面临的问题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碎片化的体验需要集中;第二个需要提供双向网络,前面我们也谈到了,大家都知道要宽带化,可是宽带化要投钱,但是没有产出,某些地区收入和出口的金额时倒挂的。所以有句话这么说,双向网现在改是找死,不改就是等死;第三个过去十年投放了大量的盒子,那么多的盒子怎么办,能用吗?第四个就是现有的技术架构上,任何一个新业务集成都是件伤筋动骨的事情。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有体会,每年开办公会的时候,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开始吵,业务部门说我今年拉了几个新业务你帮我实现,技术部门说我技术不够实现不了,或许能做但是要花很多时间。第五个就是开放体系,因为刚才讲了现在的业务都是DVB的技术架构,所以这个门就这么大,参与者这么多,你可以想象能有多少应用;所以从这点来说,中国有线电视用户虽有几个亿,可是没有任何规模效益,任何一个东西即便推出也是按照地域的技术特点推的,都是个别人的玩具,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所以作为思科来说,我们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找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帮助运营商来解决问题。思科是用"流化云"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站在盒子的角度看,都有标准的解码能力,所以可以把应用经过流化送到盒子,让盒子解码,这样就解决不同盒子由于配制不一样,中间件不一样,导致不能通用;第二,整个技术体系是端到端的,能够保响应延迟和本地差不多;第三个就是我们支持的应用系统可以是TV环境和PC环境,从技术上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我可以把现在互联网完全成熟的运营模式,运营的内容,通过流化方式搬到电视机上来,这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另外通过配置云端,可以方便地把终端定义为DVB的,OTT的或者游戏机等。

  具体来说,通过流化方式以后,机顶盒的一部分功能迁移到云端,让云端具备虚拟机顶盒的能力,对终端的硬件要求降低了。现在实际运行的情况是只要用普通的高清机顶盒,借助于 云,就能够实现DVB+OTT的应用,换句话说我们花和普通高清一样的成本来实现云端的功能。这张图形象地表示了,一个盒子原来处理能力都在本地,就像脑子长在盒子上,通过SDB,就把脑子放在云端,这样机顶盒可以根据云端的定义能变成各种用户想要的工作状态。此外,两种工作模式,TV的模式和PC的方式,可以通过摇控器来切换。TV环境提供了一个符合政策监管要求的内容,有线运营商对这里的内容实现完全的可管可控,而PC环境则相当于采用云端服务器直接上网,显示在用户的电视屏幕上,这样避开了政策的限制,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

  接下来的是SDB部署的网络拓图,简单来说,SDB适应于各种网络状态,只要对终端软件略加改造,则都可以接入到SDB的云端,享用云的业务。对运营商来说,一旦集成完SDB,可以把更多的关注放到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上来。这页介绍的是SDB的系统架构,对于新盒子来说我们会提供一个客户端,对于老盒子我们会提供一个插件和原有的的中间件集成,大家可以 看到途中有几种模块,一个是传统的DVB、一个是互联网业务、一类是VOD业务。下行可以采用传统的QAM,也可以采用IP方式,通过这样一个架构,能够实现互联网业务的快速接入,诸位要是问我,哪个业务能赚钱,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但是采用SDB之后,能够提供一个便宜的方式让你接入各种可能的业务,从而去筛选出可能赚钱的业务。接下来这张讲的是SDB的五个模块,一个是业务的对接和流化的处理;第二个是管理模块,与原来的BOSS实现对接;第三个是调度处理模块,用来管理任务;第四个是终端接入模块,要把各种终端的指令处理成云端能识别的东西;最后一个是网络资源管理模块,用来实现对IPQAM的管理。

  这张图是比较简化的终端集成SDB的模型,这里可以把云理解成"功能",而不是平台,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我们推云应用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尽量去用云,所以是把云作为平台的,这也回答了我前面提到的问号,思科是把云做机顶盒的平台的,后面我会谈到思科是如何把它设计成平台的。在盒子的细节方面来说,你只要做一个插件,通过这个插件接入云端。基于过去的经验,一个盒子要承载新业务,总是需要不停地升级,那么用云实现,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吗?因此,尽量避免不断的升级,正式思科推出SDB云平台的宗旨,具体来看,站在终端角度看,存在云业务、DVB业务以及涉及云和DVB交叉的三类业务,因此,思科设计了相应的业务模版,很好地把三类业务做一个规范和归类,同时推出一种三通道解调、两路同时解码的云终端,一个是通道留给信息,两个通道留给视频,很好地实现信令与信息通道分离。采用这个终端后,就可以实现统一的EPG,给用户的体验是这样的盒子所有的入口全在云端,可以吸引用户来使用和体验各种云应用,通过后台的数据观察,一旦发现某些好应用,则可以用好应用捆绑宽带结合网关等高端设备定向推荐给客户,这个时候有盈利的商业漠视了,这就是我讲的我不是来否定DVB+OTT的智能终端的,而是讲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你有商业模型,这个时候拿高端的盒子,你才有持续发展的意义,否则发高端盒子培育应用是不能长久的模式。这里我特别强调对于终端来说,如果你现在的发展阶段是发展普通高清用户或者更换标清用户,就采用SDB这个方案铺面,来筛选将来可能挣钱的业务,如果你现在是发展宽带用户或者你发现某个盈利的业务,就可以给这样的用户发网管这样的盒子。

  总结一下,通过SDB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一我们用云把碎片化的体验统一了起来;第二个分分阶段实现双向网络改造,实现SDB不需要宽带,对SDB来说不需要宽带很高,只需要上行通道,因此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成本来实现;第三个就是用云插件来承载新的业务,不需要纠结于DVB的技术体系能不能支持;第四个就是一旦集成了SDB以后,可以大大降低机顶盒的升级频次;第四个是提供开放的互联网入口,海量的互联网应用都能够方便的接入,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实验,把淘宝的聚划算迁移到SDB的终端来,工作量非常小。利用这种方式,能产生规模效应,可以完成全国、全省的业务整合。

  用一句话来讲,以平移高清的代价实现DVB+OTT的业务,筛选合适的业务,发展宽带,逐步实现向IP的过渡。采用这样的技术方式,再回到前面谈的有效战略上,可以看到,利用这个模型能够实现规模化,已经部署的高清盒子可以采用升级方式,新部署的盒子成本比较合适,第三可以打破原先各地市的技术壁垒,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实验各种各样的应用尝试,找到合适的应用模式,形成一个大的产业联盟。

  这就是思科的SDB的解决方案,说的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 

【返回DOF2014专题页面】
【责任编辑: 徐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