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秦䶮龙:广播网与互联网融合终端研究

导语:在第六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专题报告环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院有线所所长秦䶮龙表示,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终端的价值在于在现有DVB业务基础上拓展互联网业务,满足用户的宽带接入需求,增加有线电视对用户的黏性、减少用户流失。

  由中国有线、中广传播、南方传媒、东方有线、BIRTV组委会、DVB+OTT融合创新论坛主办,由中广互联、东方有线承办的第六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于12月12日在上海大华虹桥假日酒店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大电视 大数据 大生态下广电发展与转型之路”。

  在第六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专题报告环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院有线所所长秦䶮龙表示,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终端的价值在于在现有DVB业务基础上拓展互联网业务,满足用户的宽带接入需求,增加有线电视对用户的黏性、减少用户流失;从留住直播电视用户和扩大宽带用户双重考虑,积极探索基于直播电视的互动业务。


图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院有线所所长秦䶮龙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现在大家都在讲融合终端,应该说融合终端也是目前我们发展最大的瓶颈,在现在这个大趋势下终端怎么发展,今年我们也是受总局的委托做了一个融合标准,在这个会上跟大家一起探讨。

  今天我的演讲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融合终端对于广电的意义,另外就是对于终端的定位、类型和需求的分析,然后是从概念的模型和应用的场景,还有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做一个阐述,最后是说融合终端对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现在都在说融合,包括今天早上各位专家一直在说的融合的趋势应该是不可避免的,怎么说呢,从现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讲,用户对于互联网的接受,包括互联网上90%以上的内容都是视频和多媒体化,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看电视,还有云计算,从整个信息化的趋势来说,国家的政策层面上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三个方面融合都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从政策的角度讲,国家三网融合的战略,包括宽带中国,还有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都在强调融合,IP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整个融合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趋势,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业态。现在互联网OTT的视频非常普及,但是总的来讲,OTT的视频都应该是在2兆,其实是远远达不到DVB高清的质量,所以如果现在的互联网要想做OTT的高清,它的带宽,包括IDC也是非常强大的,对于他的要求也非常高,包括现在为什么这么做都是对他的要求,反过来再看广播电视,我们是一个比较高带宽的通道,我们是在这个平台上做高质量的视频,然后基于这个做未来的OTT应用,这是我们的优势,劣势就是宽带双向网络建设,这个片子的右边如果电信真正做到广电到户,每户普及20-50兆带宽,带给我们的打击是致命的。现在如何提高我们的带宽,在前提下做直播应用,这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刚才说到融合是一个趋势。为什么要选择终端呢?因为终端是广电唯一面向用户最前端的载体,不管是什么样的业务,融合终端是我们落地的载体。我们终端是离用户最近的设备,所有跟用户相关的信息业务都是在终端上落地的,所以我们从某种层面上讲,运营商控制终端就是获取了用户信息。强调控制终端不是说让我们自己去生产终端,可能是需要定一个统一的规范,这个终端将来可能是交给第三方去做的,并不是运营商自己去做这个终端,然后开展相关终端的基础实验。下面我想强调一点,就是在整个通信的架构里面终端是一个环节,但是终端肯定不能单独发展,终端、网络和平台应该是同步的,很多需求是靠着终端来的,终端有什么样的需求,网络也好、平台也好,应该适配这个终端同步发展。

  上面简单地回顾了一下广播网和互联网融合的趋势,为什么要选择终端作为一个简单的突破口,下面再说对终端的定位,今年接到总局的任务之后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调研分为几个方面,对于目前的机顶盒和电视机的终端厂家也做了一个详细的调研,包括运营商,传统的有线电视运营商,还有互联网也做了一些调研。还有就是对于现在OTT终端市场,包括现在国内国外的技术标准,还有Google-TV和各种各样的HDTV,美国的OCAP等等技术标准我们也做了一些梳理,因为本身在做什么我们也要看。

  我们认为现在DVB加上OTT的模式有这样几种:第一种就是通道隔离模式,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用这个,就是DVB通道和APP通道是独立的,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OTT通道是一个完全不受管控的,就是直接上互联网、面向宽带互联网的通道。第二种模式就是DVB增强模式,它部分运营商已经在做了,就是以DVB通道作为基础,它和旁边的APP通道有一定的关联,应该说是增强了直播的黏性,扩展了直播的价值。第三种模式就是吞噬模式,其实就是现在互联网的模式,互联网现在的智能终端完全用它的操作系统和APP,在它的系统之上提供广电互动电视能够提供的所有应用,这是目前能用的几种模式。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我们肯定是向互联网靠拢,从做传统的机顶盒角度来讲是基于中间件的,标准都统一,最早是MHP,包括后来的中间件和微软的HPTV,电视在向互联网靠拢的过程中,包括总局也在做TV标准,我们是以原有的中间件作为技术平台,针对直播频道做一些关联的应用,包括我们做的将来的跨屏应用,解决应用的通用性。从广电融合的角度来讲,怎么去发挥直播电视的入口,现在都在讲跨界,实际上跨界是建立在用户规模和入口价值的基础上怎么向另一个行业吃透,这是我们向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再来看看互联网向电视靠拢的过程当中,大家应该都有切身的感受,就是现在的智能操作系统,不管是现在的小米电视、乐视TV,还有现在各个电视机厂家在做的智能电视,就是IP互联网HTVP,这些东西都是很通用很标准的东西,发展上面的业态,包括内容都是非常丰富,现在应用也是基于IP的云计算,所以这是它的一种融合方式。我们要取长补短,广电要发挥DVB的优势,但是IP的东西一定要拿过来用。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对融合终端有了一个定位。我们肯定要把互联网的东西拿进来,但是前提条件是不改变DVB的直播方式。我们的盒子肯定是要支持传播的DVB广播,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去支撑互联网的业务。还有一个定位就是我们的盒子是一个家庭网关,当然,家庭网关未来可能是要跟盒子分开的,家庭网关的功能实现家庭网络的接入,我们的直播怎么去和互联网的业务互动。其实我们做广播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最大的优势就是直播频道和互联网的东西怎么做到关联,包括未来整个盒子标志统一业务的落地。这个层面上融合终端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就是隔离型和关联型,其实现在关联型的盒子有些运营商已经在推了,包括深圳天威已经做了这样一些标准。还有就是关联性,我们强调的是一个深度关联,就是所有跟直播相关的应用业务,要求和电视台联动的,包括和内容提供商联动,可以实现一个有效的互补。

  融合终端的研发有三个原则: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合作共赢,应该说也是通俗易懂的,强调的是一定要保护既有的投资,现在好多地方在说融合的时候都在提是不是直接一个全IP,全IP肯定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但是从现阶段的角度讲一定要尊重我们既有的历史,一定要在DVB的基础上做这件事。终端肯定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如果我们现在一步到位去做一个IP的盒子很有可能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因为进入的手段太多了。还有就是强调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盒子的通路性。

  站在不同的角度,从标准、内容提供商、广电运营商,还有用户的角度对于这个盒子都提出了一些需求,简单地说一下,从标准的角度讲,我们认为这个融合终端的标准不宜太复杂,而且尽量不要去做一些太原创的东西,可以做集成的创新,这个盒子现在涉及的技术都很成熟,包括成熟的标准模块,应该说只定义最小化的部分,没有必要定义的东西就留给其它的去定义。如果从内容运营商CP的角度来讲,终端对它的要求就是做到内容的通用性,现在终端不管是手机屏还是Pad屏分辨率和码率都是不一样的,对于CP来讲需要做到通用性,从SP和AP的角度讲,这里的运营商就是SP的角色,要求对服务有一个多元化的支撑,基于融合终端将来肯定会有应用商店,包括实现统一支付、快捷运营,业务肯定也是针对室内实现多平面的分发,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用户的行为统计、收视率调查、精准的广告推送,可能还有一些定制化服务,这是从SP的角度。广电运营商对于这个盒子的需求就是兼容性和分发的要求,前面也说要兼容本地的业务,兼容已部署的软件,我们也强调在家庭网关作为接入的过程中有线和无线都应该支持它的接入,包括多终端、多屏幕和QS保障,这里可能还有一个管控的OTT要求。还有很多运营商关心的,包括防刷漆和高级安全的认证机制,这是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的。然后是从终端和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其实不关心你用什么技术或者用什么平台,更关心的是用户的体验,就是人机交互的接口要好,用户界面要能够简单,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用过广电的盒子,也用过现在小米的盒子,现在互联网OTT的盒子用户体验做得非常好,广电的盒子包括菜单用户体验也非常差,盒子里面用的是SOA架构去分装,便于未来的平滑演进。

  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我们大概提了一下融合终端怎么去发展的发展思路,包括有哪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这张图规划院的姜院长也讲了一下,我们认为这个盒子是未来家庭网络信息化的核心节点,整个家庭所有的宽带接入也好,直播电视,包括未来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业务,家庭网络的管理都应该基于这个合资去做,上面虚线的框应该都是广电自己可以管控的平台,除了上面的广播平台、互动平台,这些都是广电有的,未来广电和第三方OTT的牌照去对接,他们是把内容提供给我们,我们就是一个受管控的平台,最底下说得比较多的就是IDC,这个东西就是真正的宽带互联网,互联网上是什么东西给用户的就是什么东西。这张图强调了一个重点,就是这个盒子本身一定要通过广电的同轴线,甚至盒子本身不要有以太网口。很多地方运营商把盒子发下去了,不要把接入终端,不管是UC终端还是QS终端不要做下去,它是一个以太网口,有些地方做的时候还内置了一个腕口,用户拿到盒子之后完全可以不用我们的网络,他拿一个电信的宽带接入,通过一个电信WiFi直接可以连到我们的盒子上面。我们不推荐用这种方式,就给他一根同轴线,告诉他们所有的东西都通过这个去做。

  这是我们对盒子做的概念模型,现在互联网上的东西就是一个浏览器的架构,我们未来做标准的时候呈现上怎么去要求做一些通用的规定,这里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关联,可能有一个业务关联器,就是直播频道里面的内容信息、业务信息怎么去和互联网信息关联,就要设立一个关联器,还有一个标准能力库的粉状,包括现在的DLA、HLS这些东西能够分装。下面的是宽带接口,这是整个终端的概念模型。

  因为我们想做一款在全国通用的标准,需要遇到的几个问题在座的都很清楚,首先就是CA的问题,因为总局去年出了一个DCAS标准,如果DCAS还没有用之前解决的方案也很多,有的运营商用的是数字泰格的方案,现在永清和数码占了全国80%以上,但是有几个城市是例外的,就像格华和东方有限就是在这80%以外。由于中间件不统一,现在我们这个标准并不强调盒子本身用什么操作系统,如果总局的TVOS标准出来,我们肯定要用TVOS,出来之前也不限制你用这个操作系统。还有就是直播关联的应用,说到入口,现在互联网上是入口大战,现在入口大战真的比较激烈,大家都说微信现在已经快6个亿的用户了,包括中国电信做的,还有淘宝推出的来网,微信在去年之前都看不到任何模式,它到底有什么模式?今年开始大家可以看到,因为微信有了5-6亿的用户规模之后成为了大家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入口,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微信现在开通了关联的支付,包括微信的公众帐号,现在在微信上的模式还是比较清晰的。反过来说广电,广电的入口在哪里?大家想一想,每个人在家里打开电视直接进去的就是直播频道,所以我们的直播频道就是我们广播电视的入口,未来我们在做融合终端的时候,用户进了我们直播频道,他在这个直播频道要干什么?怎么去消费?怎么去拓展?这是我们要研究的,所以我们强调的是把这个直播关联的入口做好,发挥和互联网的融合。

  广播是一个刚性的需求,应该说我们现在的广播电视宽带收入,未来还有广告和支付,通过我们的直播入口和互联网的关联打通之后可以做的就有很多了,包括定向的推送、精准的运营和支付,就是基于直播频道的入口基础上可以做很多事情,这是刚才规范里面涉及的业务关联性,要求的就是简单、合规、安全。

  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终端与云端的交互机制,现在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到底是瘦终端还是胖终端。因为终端在家里扮演的角色是越来越重要了,家庭内要做多屏的分发肯定是多屏的互动协议,这个东西比较成熟,各种各样的技术都很成熟,这个就不用说了。未来强调的就是多屏的终端和云端的交互,很多运营商已经在做尝试了,就是云的平台加上一个比较胖的网络,终端是比较瘦的,利用云端的强大处理能力,包括利用我们的宽带网络解决用户终端的性能问题。因为终端的变化太快了,站在运营商的角度,就像前面提到的家庭网关可能是一个比较固定的东西,作为视频终端它的需求和性能变化很快,所以这也是我们强调的规定尽量要少一些,如果规定得太复杂,包括投资这些东西都会比较大。还有基于云端的大数据分析,刚才华数也展示了,不管是直播业务还是互联网业务有大量的数据在云端可以做大数据分析。

  再说一下网络平台。因为终端问题不是终端自己的问题,终端说的东西再多,更多的是需要网络和平台来支撑的,网络的话题就比较大了,宽带接入网络总体来说现在的瓶颈应该就是在同轴方面,现在总局有三种接入技术,还有内容分发网络,现在互联网看视频的体验非常好,因为现在无论是奇艺还是乐视都在建立,广电的角度讲如果基于互动电视的CDN和互联网内容的CDN怎么融合的问题,还有就是云端的开放平台,还有运营性的创新平台,还有未来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平台,每个都是很详细的技术探讨。

  其实之所以要说广播网和互联网的终端,站在运营商的角度,因为现在电视的流失率还是非常高的,前两天也是看了一个美国的报道,现在美国不仅仅是有线电视的用户在流失,甚至是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也在流失,站在运营商的角度讲,用户流失了是不是就不作为等着它流失?通过这样一款盒子,因为用户的第一需求就是宽带,我们给它提供互联网的业务,提供各种各样的视频内容,尽可能留住用户,增加用户的黏性,所以这对广电运营商来说怎么留住用户、怎么扩大黏性、怎么增加收入,对于运营商来讲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业务可以全部落地。现在各个运营商也有大量的内容,这个内容怎么去全部落地?现在更多的是把内容送出去,如果大家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去做可能会比较好。还有就是网台联动,个人觉得广电的电视台,包括广电自己,还有CNTV和百视通,一定要和有线电视网捆起来,因为单独去和互联网上的这些做视频的运营商太难抗衡了,必须得有我们的优势,优势就是我们的直播,所以怎么去发挥这个优势,这是未来要考虑的。

  最后就是规划院做的工作,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起草标准,我们预计大概会是在明年年初会有一个草案,现在我们也在实验室搭平台,按照总局的要求就是先内置一个基于C-DOCSIS广播和互联网的融合终端然后来探讨下一步的相关实验,也希望和各位一起交流。

  【返回第六届中国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DOF年会专题页面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