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北京广电局启动智慧广电新战略:七大任务与18项重点项目,加速未来电视产业化落地

导语:实现广电5G全覆盖,超前布局“未来电视”战略。

  近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智慧城市规划暨北京市智慧广电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

  《行动计划》提出,规划面向问题不足与应用需求,结合视听行业技术与产业特点,统筹整合与创新、技术与产业、安全与发展等,围绕北京智慧广电七大方面任务工作提出18项重点项目。

  “七大方面任务”包括:

  ●  数字视听智慧底座建设;

  ●  视听数据中枢建设;

  ●  数字视听服务能力建设;

  ●  数字视听治理能力建设;

  ●  数字视听产业生态建设;

  ●  数字视听安全体系建设;

  ●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提到,加大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和广电5G网络资源统筹和协同建设力度,推进京津冀广播电视网络协同覆盖。加快构建面向移动人群的广电5G网络,形成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智能协同、安全高效的新型综合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和用户服务体系,使广播电视网成为首都优质视听服务、智慧城市治理的重要承载。

  站稳人民立场,积极推进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更优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的权益。

  积极参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中长期科技计划,积极推进未来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内容保护和交易等重要技术的落地应用。全面支持超高清电视技术研究和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运行,建好用好北京网络视听研究院。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智慧城市规划暨北京市智慧广电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

  为深入推进北京市智慧广电建设,助力北京智慧城市发展,助推“两区”高质量建设,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控制性规划要求(试行)》《北京市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等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媒体融合持续向纵深发展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广电融媒体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北京云·融媒体”市级技术平台完成搭建,17家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统筹推进,体制创新和组织融合加速变革,媒体融合生产和业务流程重塑再造,“1+4+17+N”全媒体传播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全市海量媒体资源与各区特色视听资源的汇聚共享,融媒体制作和全媒体传播格局初步形成。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建设运营高水平推进,集聚政务、服务、商务信息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建成示范。媒体融合技术创新助推精品创作,推出了更多记录时代、书写人民的视听精品力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勇担使命、积极作为,视听精品内容影响力不断提升。

  2.广播电视向超高清化加速演进

  以超高清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科技加速创新,有力引领并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视听需要。BRTV冬奥纪实4K超高清频道、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通;成立全国首个8K超高清视频内容作品扶持资金,累计扶持8K作品169部,节目总时长456小时;基本实现全市普及高清超高清电视接收终端。截止2022年底,北京市高清和超高清有线电视用户540.01万户,占有线电视实际用户的88.16%。产学研联合开展8K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创新应用示范等,有力推动8K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发展。

  3.广电5G网络建设及商用初具规模

  广电5G网络建设整体推进,广电网络加快转型升级。歌华有线顺利完成广电5G北方大区核心网机房建设及北京广电5G核心网部署、192号段双向呼入呼出,成功推动中广电移动与北京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签署网间互联互通协议。广电5G网络加快商用部署,广电网络一体化融合发展走向深入,全市广播电视网络业务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4.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广播电视重点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地区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广电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促进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00%,完成地面数字电视迁移改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2套标清、北京广播电视台3套高清5套标清节目覆盖人口超过90%。京津冀之声基本覆盖北京市全域。广电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创新实施,“视听新空间”“视听零距离”、新视听助力受援地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助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彰显。

  5.监测监管和行业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面向有线网络、地面无线、卫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不同媒介传播方式的全媒体监测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电视节目监管系统、电视作品监管系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公共广播信号监测系统、宾馆饭店视频点播监管系统、转播站无线覆盖监测系统、黑广播监管系统等持续建设升级,有力提升了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全内容、全业务、全渠道监测监管能力,北京市广播电视指挥调度体系日臻完善。建成综合监管服务大数据平台,支撑领导决策指挥类业务和数字政务建设类业务开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监测监管领域的应用,不断丰富强化对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业态的管理手段和治理能力。

  6.广电政务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依托北京市政务云平台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平台安全扩展服务等,进一步完善了广电业务信息系统,根据业务需求拓展带宽资源,保障运行安全;依据行业相关建设标准,建成专用网络基础环境,实现与互联网和政务外网的网络隔离。

  7.政务数据资源梳理和共享开放工作稳步推进

  完成行业数据初步摸底,划分8类政务数据资源,分别对应26种工作职能数据项、51个底层数据项和131个元数据项,数据规模初步估算15TB(不包含审查数据和监测视频数据)。实现部分业务信息系统间的内部数据共享,“行政审批系统”的“事前”监管数据多维度对行业机构进行画像,为行业机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实现“一网通办” 政务服务数据面向市大数据平台共享推送。按照公共数据开放工作相关要求,保质保量增加和完善数据开放内容。初步建成数据可视化平台雏形,实现宣传管理、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构监管等六大方面的数据可视化。

  8.视听新场景新业态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超前布局“未来电视”战略,加快仿真交互、多样呈现、虚实融合、沉浸体验等高新视听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广电视听场景与文艺演出、商业消费和装备制造等创新融合,推动4K/8K内容制作、云转播、人工智能创作生产等智慧广电视听新场景加速产业化落地。蓄势数字生产、赋能内容创作,打造视听内容创新高地。创新开展31家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认定,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新视听展和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平台作用,持续支持3个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平台和产业培育孵化基地。截至2022年底,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占全国1/3,广电视听从业人员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11%,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行业独角兽企业达13家,占全市独角兽企业的1/7。2022年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实际创收4318.56亿元,同比增长7.37%,占全国行业总收入的40.48%,位列第一,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二)发展形势

  1.巩固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文化强国,为建设智慧广电厚培智慧城市文化土壤标定了新坐标

  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任务。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大战略部署;《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了文化数字化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为我们持续巩固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大力弘扬首善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走在前、做表率是应有之义。推进智慧广电建设,要立足先进文化建设、舆论阵地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协同贯通推进这个新坐标,用智慧力量驱动首都文化更加繁荣,用先进文化指导城市智慧和谐发展,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持续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要,更好赋能城市智慧化转型升级。

  2.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对智慧广电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全球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提出数字中国战略,并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城市智慧化,数据是血液、数字基础设施是心脏、互通共享是经络血脉。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坚定推动广电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升级迭代,要切实推动行业内外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畅通血液血脉、打造强大动能,以更好赋能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3.首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为智慧广电建设服务城市智慧化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任务

  当前,首都智慧城市建设正处于由1.0迈向2.0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泛在规范的感知体系为突破、以融合贯通的数据为核心、以广泛普遍的联接为手段、以开放协同的全域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健康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为原生动力,围绕“建设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目标,统筹推进“智慧城市2.0”建设。推进智慧广电建设,要充分依托“七通一平”等共性基础设施,创新打造广电领域特色智慧应用,加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与“三京”对接,加强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加强智慧监管与城市治理衔接,夯实数据“底座”和数据共享机制。智慧广电建设成果将转化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大动能,为首都数字经济发展和两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4.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智慧广电和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视听领域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视听内容生成、跨模态理解推理等方面展现了广阔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为智慧广电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传统制作播出传输显示全过程重塑、全流程再造,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充分利用数据、科学驾驭算法、协同多级算力,持续推动智慧化生产、智慧化传播、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监管升级,全面提升广播电视业务服务能力。同时,信息多渠道传播、算法智能推荐、“深度伪造”等新问题,对智慧城市安全有序发展增加了风险,也给智慧广电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5.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智慧广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更高需要

  健康、宜居、安全、韧性、文明是人民群众对智慧城市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当前,随着视听技术的快速创新发展,视听用户行为呈现移动化、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趋势,对4K/8K超高清、VR/AR/MR以及三维声等沉浸式高质量音视频提出了新需求,对优质视听内容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智慧广电、打造智慧城市,要立足人民立场,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条件下媒体服务泛在化、移动化、交互化、个性化的潮流趋势,贴近受众需求、提升受众体验;另一方面要加强高质量节目供给能力建设,支撑超高清、虚拟现实等高质量沉浸式视听内容生产制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三)主要问题

  1.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仍需夯实

  目前,已初步建成全市广电云、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并与各区融媒体中心实现了部分互联互通,有力支撑了行业管理部门与市属各级融媒体机构的业务需求,但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业务场景不断扩展、数据资源爆发式增长、应用系统对算力存储要求不断提高、系统数据间的协同交互更加密切,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这都对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夯实先进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新底座,加强与“七通一平”等共性基础设施联通对接和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以更好支撑北京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2.智慧广电协同一体的平台体系有待改进

  当前,无论是行业管理部门,还是播出机构、传输机构等行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围绕各自的职能职责与核心业务,以满足管理或服务需求进行构架,存在“小”“散”“碎”等特点,缺乏跨部门、跨链条、跨业务等方面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各类信息系统的分散、孤立建设也带来了“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等碎片化应用问题,难以发挥规模化、整体化、互补化效益,需要进一步强化统筹,构建协同一体的平台化体系,更好支撑管理与服务协同以及数据共享应用。

  3.数据治理与汇聚共享仍需深化

  由于长期以来的信息系统分散化建设,行业机构的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业务多元数据异构,建设主体与建设时间各不相同,数据完整度、丰富度不够,数据流动性、易用性不高,在系统间存在着数据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导致数据对接困难、系统间协同性不高,视听类的公共数据目录、质量和共享尚无法全面满足全市性协同应用需要,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完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从而进一步畅通数据交换通道,提升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汇聚交换与共享应用水平。

  4.视听创新与服务能力仍需提升

  基于数字技术发展的生产力革命正全方位重塑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格局,5G、人工智能、超高清、虚拟现实、全景声、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深化应用,进一步促进视听新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数字视听产业与生产制造、艺术创意、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健康医疗与养老、智慧城市等领域融合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市场消费活力不断激活。但整体上看,组织化、规模化、有序化融合生产发布能力有待加强,数字视听与智慧城市、VR全景智慧文旅、数字文博、创意设计、数字演艺等多元化信息文化消费体验新场景的交叉融入仍显不足,在贯通内容生产传播价值链和电子信息设备产业链,联动线上线下文化娱乐和综合信息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服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耕,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产品+服务”的生产服务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5.统筹协调的流程机制仍需完善

  按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的发展要求,内部需要打破系统与数据壁垒,加强系统、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外部需要推动行业云网基础设施与市区间、各部门间的云网资源实现连接与贯通,进而实现系统集约化建设、数据高质量汇聚共享、业务之间高效协同。目前还存在统筹难度大、协调力度不足、边界不清晰等问题,需要优化完善流程机制,构建权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等。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落实北京建设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战略布局,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聚焦“优政、兴业、惠民”,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新底座,努力构建全媒体发展格局,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新场景,培育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提升数字视听管理新能力,持续推进数据资源汇聚整合与共享应用,以智慧广电“数智赋能”助力首都智慧城市高质量建设,助力北京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健康、宜居、安全、韧性的智慧城市发展样板,构筑北京发展战略新优势贡献力量。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增进人民福祉、提升管理服务质效,作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缩小数字鸿沟,打造高品质数字视听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坚持统筹规划、系统协同。全面落实国家、北京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全市一盘棋”思路开展顶层设计,充分依托“七通一平”等共性基础设施,加强行业数字底座、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互联对接与共享共用,整体性统筹规划网络、系统、平台、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工作,巩固完善规章制度、流程机制、标准规范,加强与各委办局以及行业头部机构与企业的协同合作,通过与“三京”联通对接,在政务公共服务、企业和市民服务、辅助决策支撑等方面开展智慧应用场景创新示范,确保统一规划、标准一致、统建共用、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坚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激发迭代创新活力,促进前沿技术和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适度超前布局未来新基础设施、新视听技术、新产业生态,推动政务管理服务、视听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更多新业务试点示范,切实打造出创新标杆,更好满足引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发展。切实守住安全底线,打造自主可控、安全有效的技术路线。推动安全与发展“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在提升广电数字化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快构建全要素、多层次的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关键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加强视听服务领域个人信息保护。

  四、发展目标与总体架构

  (一)总体目标

  推进覆盖全市的广播电视新型综合传播网、智慧视听云平台建设,夯实智慧城市数字视听底座,充分依托“七通一平”等共性基础设施,加强行业数字底座、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互联对接与共享共用;建成广电数据中枢,推进广电政务和业务数据标准化,实现海量数据的汇聚、整合、调度和共享,畅通智慧城市视听数据要素循环;全力打造媒体融合新示范,努力构建四全媒体发展格局,形成优质视听内容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厚培智慧城市发展文化沃土;通过与“三京”联通对接,在政务公共服务、企业和市民服务、辅助决策支撑等方面开展智慧应用场景创新示范,结合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人民需要创新一批视听政用、民用、商用服务,以智慧视听赋能城市智慧运行和民生保障;建立完善视听科技创新体系和视听产业生态,为智慧城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广电力量,有力支撑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二)分项目标

  ——数字基础方面: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实现广电5G全覆盖,云网和算力底座能力不断提升,有效赋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视听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不断完善,视听数据要素供给更加丰富。

  ——数字政务方面:“一网通办”全面深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务服务与“京通”全面对接,“一网通办”由“可用能用”向“好用爱用”不断深化。“零跑动”事项覆盖率持续提升。

  ——数字治理方面:“数智统管”基本实现。建成北京视听管理一体化决策指挥平台,管理和业务数据与“京智”互联互通,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汇聚与协同治理。

  ——数字服务方面:持续完善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智慧广电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七有”向“七优”迈进。深化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助推文化强国建设,全民畅享数字视听新服务,公共视听服务各领域“适老性”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市超高清电视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取得重要成果,有效加大优质节目内容的供给水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数字创新方面: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听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应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产业发展规模继续领跑全国,网络视听和新媒体领域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成一批支撑北京视听产业发展的高新视听园区、实验室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总体架构

  北京市智慧广电建设着眼于全面提升媒体传播能力、行业治理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1123”,即“夯实一个智慧底座、打造一个数据中枢、提升两大服务能力、完善三个支撑体系”。

  总体架构具体内容包括:

  1.夯实一个智慧底座

  智慧底座是智慧广电建设的底层技术支撑,为智慧广电业务系统各环节提供算力、运力和算法支撑。基础设施层既包括北京市“七通一平”等共性基础设施,也包括广电行业自有基础网络如有线电视网、广电5G网等以及北京融媒体云等云平台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资源一方面根据业务特点将通用型ICT业务的基础设施主动融入北京市“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根据智慧广电业务需求在云、网、边、端之间按需分配和调度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形成“联接+计算+智能”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根据广电行业专属业务的特殊要求和技术特点,将智慧底座中行业专有的基础网络和基础设施与“七通一平”实现对接联通,有效推进资源共享共用。

  2.打造一个数据中枢

  数据中枢汇集智慧广电生产、传输、播出、监管、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数据,并通过对海量内容数据、网络数据、运营数据、用户数据、日志数据、安全数据等进行多维分析和创新应用,为内容生产、平台运营、网络优化、业务创新、用户服务、运营推广、评价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数据中枢还将与北京市“七通一平”中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实现联通对接,实现行业专有数据的共享应用,挖掘开发数据共享应用新场景,协同政务大数据、应急大数据、治安大数据、文化大数据等实现互联共用,有效增强辅助决策效能,更好助力行业和社会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

  3.提升两大服务能力

  两大服务能力分别指“数字视听服务能力”和“数字治理服务能力”。数字视听服务能力主要面向行业各类媒体机构和终端受众,一方面为各类媒体机构提供涵盖策划指挥、采集汇聚、媒资管理、融合制作、内容审核、融合发布全流程在内的内容生产分发等服务;另一方面,为终端用户提供直播电视、视频点播、时移回看、节目下载、应急广播、多屏互动等多种类型的视听内容服务。数字治理服务能力主要面向行业管理、运行监测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提供各类专项业务服务,为辅助决策做好能力与服务支撑。

  4.完善三个支撑体系

  为支撑智慧广电建设,持续加强完善网络安全、内容安全和数据安全在内的数字视听安全体系,建立主动、动态、自适应的智慧化安全防御体系;继续强化科技创新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包括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慧广电实验室以及各类创新机构和技术企业在内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鼓励相关单位制定国家或国际标准规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应用示范;继续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新视听产业生态体系,推动视听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打造视听消费新场景,举办、参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视听活动,辐射带动京津冀视听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建立市级新媒体联盟,扩大宣传合力和影响力。

  五、主要任务

  (一)主要任务概述

  本规划中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的发展理念,遵循北京市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符合性、导向性、整合性、共享性、集约性、创新性、保障性、规范性等方面要求。

  规划面向问题不足与应用需求,结合视听行业技术与产业特点,统筹整合与创新、技术与产业、安全与发展等,围绕北京智慧广电七大方面任务工作提出18项重点项目,项目充分考虑了北京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整体要求,确保重点项目涉及的行业基础设施与北京市“七通一平”等市级基础设施统建共用、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在夯实基础底座、畅通数据循环、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支撑性作用。

  (二)数字视听智慧底座建设

  1.完善视听基础云平台

  实施“北京云·融媒体”市级技术平台提质升级工程,不断推进视听内容制作生产技术创新,丰富拓展云平台视频增强、智能剪辑、视频分析、智能审核、智能生成等功能,增强视听内容供给能力,提供更清晰、更丰富、更智能、更安全的视听服务,不断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视听消费需求。基于用户收视行为、内容偏好等,创新视听内容智能标签、相似性分析、用户评论信息等综合分析评估算法,开展基于大数据、全样本、多方位的智能推荐,实现内容选题、创作生产、节目价值预测、播出资源调配、精准投放的全流程智能化。贯通视听基础云平台与北京市智慧城市云管理平台,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提供视听行业管理和服务工具。

  2.强化广播电视网络承载

  推动广播电视网络整体转型升级,聚焦“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敏捷拆建”目标,建设提升北京市区域算力和边缘算力,通过全光网互联互通,构建云、网、边、端融合共生的算力网络基础设施。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在“算力大脑”的统一调度下实现算力调度和网络协同完善。融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及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打造新型广电媒体传播网。加大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和广电5G网络资源统筹和协同建设力度,推进京津冀广播电视网络协同覆盖。加快构建面向移动人群的广电5G网络,形成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智能协同、安全高效的新型综合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和用户服务体系,使广播电视网成为首都优质视听服务、智慧城市治理的重要承载。

  (三)视听数据中枢建设

  1.建设视听数据资源池

  推动全市视听行业从业人员、从业主体、公共信用、电子证照、经济运行等基础信息数据化工作,深化视听领域数据资源池建设,推动实现数据“一数一源”,确保数据准确可用、质量可控、安全可靠、源头可溯。开展面向服务对象、面向应用场景的数据梳理和分析,建设完善主题数据专区,实现行业数据集中调度分析管理,预留数据接口对接城市管理和治理平台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提供统一、权威的视听基础数据服务。

  2.推进数据标准化

  加快行业数据的分类整理,开展政务数据、监管数据、视听数据、生产工具、收视数据等方面的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通过盘点、打通、应用等三个阶段,推动行业数据整合融通、汇聚应用、开放共享及安全保护,实现数据要素标准化、数据归集智能化、数据资产服务化、数据服务价值化、数据安全体系化,充分释放数据资源对行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推动数据共享开放

  建立视听数据共享开放服务体系,面向全社会、各行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据服务,推动视听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开放,赋能基层治理,为智慧视听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驱动首都数字经济发展。

  (四)数字视听服务能力建设

  1.增强优质视听内容供给

  构建智慧化融合生产发布体系,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混合增强等技术在内容制作、智能剪辑、自动生成等方面的应用,推动融合生产发布平台建设和广播电视制播系统的融媒化改造,强化指挥、调度、管理、控制功能实现,支撑有组织、有秩序、成规模的融合媒体生产和发布业务运转,助力内容创新、流程再造、效率优化和体验提升。加快发展高清超高清电视,提升超高清视频制作和播出能力,推动高标清同播向高清超高清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更优视听体验的要求。大力提升高新视频内容制作能力,推动虚拟主播、虚拟演播室、智能内容生成等技术应用,实现应用场景沉浸式、全景化,增强节目内容受众体验。积极推出高新视频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向用户提供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视听服务,全方位融入人民群众的数字生活。贯彻落实广电总局相关工作部署,深入推进解决电视操作复杂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2.拓展跨行业视听应用服务

  积极推动广电与党建、政务、文化、商务、教育、医疗、旅游、农业、环保、养老等相关行业的业务合作、业态创新和服务升级,为智慧城市提供跨行业、综合性、智慧化服务。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和虚拟数字人等技术的业务和应用,拓展智慧广电在智慧政务、智慧家居、美丽城镇、文博文创、未来社区、工业互联网、远程教育等的场景应用,加快与物联网、车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网络业态的集成创新、协同服务,以视听服务为载体,为党员教育、应急广播、数字农家书屋、视频会议、农村电商等提供能力支撑,将智慧广电打造成为可靠、安全、便捷的政用、民用、商用综合性服务平台。

  (五)数字视听治理能力建设

  1.构建协同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

  站稳人民立场,积极推进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更优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的权益。持续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政务应用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加强政务数据治理和共享开放,提升利企便民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加强信用管理,强化风险研判与预测预警。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强化监管数据治理和共享,提升协同监管水平。变革政府数字治理方式手段,将“事后管理”“多头管理”向“过程治理”“协同治理”转变,深化政府数字治理的深度、广度,提升公共政策感知的动态化、管理的智能化、施策的精准化水平。

  加强视听内容传播收视大数据治理能力建设,对视听内容跨平台传播效果统计分析,掌握视听节目真实收视情况。针对节目推荐中的算法黑箱、算法歧视、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问题,以及“套娃收费”等问题,及时开展治理,打造形成政府监管、企业履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局面。

  2.建立视听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能力

  加强视听产业经济数据采集、汇聚、整合、治理,全面构建首都视听产业经济运行基础数据库,对产业链全链条全流程的经济数据进行实时统计监测,提升经济运行全周期的综合分析能力,强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经济走势研判,助力跨周期政策设计、逆周期调节能力的提升,促进各项政策有效衔接,提高视听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投资监督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3.提升社会治理支撑能力

  积极谋划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推动智慧广电在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提供数字化治理能力,为智慧城市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数字化手段。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推进智慧广电助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智能化,深化数字化手段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治安联动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以应急广播为载体,推进广播电视智慧应急建设,加快建设应急广播指挥通信网络,平急结合,日常做好政策、信息的宣传和传播,应急时能够提供预警通知、指挥救援、物资保障、社会动员等信息传送功能。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建设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网络通达和终端通达能力,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赋能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

  (六)数字视听产业生态建设

  1.打造京津冀视听走廊

  深化京津冀三地大视听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广电部门间工作协同,构建政企联动沟通机制,围绕区域协同发展重点问题,进一步挖掘三地在资源、内容、人才、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各自优势,加强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三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推进三地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化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建设,高标准办好“京津冀之声”。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推动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京津冀网络视听内容资源协同开发和优势互补,做好重大主题的宣传协同。促进视听产业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扩大三地的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强化三地广电政务管理协作,为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新动能。

  2.培育视听消费新场景

  结合“五新”政策,打造培育高新视听消费新场景。创新表达形式,用好短视频、H5、直播、音频节目、超高清视频、VR/AR/MR、互动视频等新型内容形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依托8K超高清电视频道及其内容生产平台,拓展基于高质量视音频内容在文博文旅文创领域、重大活动展览展示环节和MR近眼显示产品营销推广中的应用场景,提升用户触达、促进产业发展。紧抓高质量发展机遇,主动融入首都“五子联动”发展布局,把握数字经济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加快推进视听与教育、电商、健康等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聚焦文博、文旅、文创领域,依托重大活动、国家级会展平台,结合MR近眼显示终端产业升级,推广高质量视听内容,促进用户触达,打造和壮大视听消费新场景,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3.视听产业园区建设

  积极打造视听产业集群,优化完善产业园区(基地)发展政策,强化区域协同,建设区域产业带。以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为牵引,加快推进视听产业建圈强链。继续打造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特色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启动市级视听艺术园建设,推进国家级和市级视听产业园区“3+N”协同合作、梯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同时依托北京南城视听产业集群优势,发挥北京市视听产业溢出效应,开展区域合作。

  4.举办视听产业重大活动

  持续打造视听行业品牌展会和活动,通过搭建视听精品展台、合作交流平台、宣传推介舞台,展示行业发展成果,发布最新技术,对接优秀项目,推动开展政策和经验交流。办好用好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新视听展、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中国(北京)动画周、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中国纪录片大会、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等节展活动,以行业展会为平台,为视听企业创造更多贸易合作契机。力争将这些节展打造培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展会项目,持续巩固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优化视听传播内容供给,探索“市场运作+政策支持”模式,加大北京题材节目中外合作力度。持续打造各类国际视听交流平台和活动,促进视听技术、视听场景在海外落地推广,推动视听技术标准、装备制造走出去。优化新视听国际传播生态,结合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七)数字视听安全体系建设

  1.强化保障网络安全

  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各项法律法规,遵循国家及广电行业相关网络安全系列标准,持续推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应用等安全保障工作,树立“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新理念,以“动态防御,主动防御,纵深防御,精准防护,整体防护,联防联控”为新举措,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强化日常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的协同工作机制,防范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网络泄密事件发生,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慧运维体系,提升全市广播电视播出、集成、传输、分发及监测等各环节技术系统的智慧化运行维护水平,提高技术系统故障排查智能定位、问题分析智能诊断、故障修复智能处置、风险预测智能预警等能力。

  2.拓展安全保障智慧化手段

  加强视听内容意识形态安全,面向广播电视“云、网、端”生产、传播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加强跨平台、多终端的融媒体视听内容监管,强化对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网络视听内容监测监管,加大对“黑广播”“灰广播”等违规业务治理力度,深化行业从业人员和从业机构等监测监管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监管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

  3.系统性保护数据安全

  加强数据安全工作的系统布局谋划,以“数据”为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健全完善数据分类分级、风险评估、检测认证、应急管理等重点管理机制,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强化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完善数据安全运维运营保障机制,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数据流转全流程安全管理。完善数据安全技术防护和常态化监测手段,充分利用电子认证,数据加密存储、传输和应用手段,防止数据篡改,推进数据脱敏使用,加强重要数据保护,加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信息保护,严格管控数据访问行为,实现过程全记录和精细化权限管理。提高对数据异常使用行为的发现、溯源和处置能力,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形成数据安全管理闭环,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发展好数据安全产业,支持量子密码算法、密态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优化升级数据识别、分类分级、数据脱敏、数据权限管理等共性基础技术,加强隐私计算、数据流转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开展数据安全研究和实验室建设,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数字视听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安全保障。

  4.推进信创深化应用

  贯彻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相关要求,加强数字视听行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深化国产技术和产品应用,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积极参与北京市“筑基”工程,强化数字视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落实国产密码应用工程,积极推动行业信息系统信创升级,稳妥推进经营管理系统和重要基础设施自主可控替代,积极探索生产运营系统更新迭代,构建形成自主可控的完整技术生态,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力争在典型应用场景打造行业标杆示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在数字视听领域开展信创产品适配、测试、验证、国密算法改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加快优质企业培育集聚,优化完善产业生态,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视听技术创新体系。

  (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打造科技创新实验室支撑体系

  积极参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中长期科技计划,积极推进未来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内容保护和交易等重要技术的落地应用。全面支持超高清电视技术研究和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运行,建好用好北京网络视听研究院。鼓励广播电视机构与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间开展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应用、新业态孵化等方面实现协同创新。

  2.积极开展高新视听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以标准引领带动业态创新,鼓励全市广播电视机构、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行业、地方和国家标准制定,加快推进北京市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建设,持续推进基础性标准以及融合服务、互联互通等关键环节标准的研发,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应用实施的协调发展。

  3.加速推动视听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应用示范

  坚持以先进技术为引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首都广电要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的引领作用,发挥自身的技术底蕴,创新体制机制,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VR/AR/MR、云制播、AIGC等技术应用,率先开展应用示范,助力创新应用、蓄势数字生产、赋能内容创作。

  六、保障措施

  建立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全市智慧广电建设工作;增强跨部门、跨行业的智慧广电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作、市区协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端人才库,为北京智慧广电提供智力支撑;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组织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健全完善领导机制,构建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统筹指导、市级行业单位和区级广电部门落实建设、层层推进的规划实施工作格局。建立统一高效的议事决策和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强化内部协调,抓好总体工作部署、项目落地实施、效果监测评估等重要事项,为规划落实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机制保障

  加强首都广播电视领域各项制度建设,尤其加强在平台系统建设、数据共享应用、企业市民服务等跨部门协作、市区协同、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流程机制与工作制度建设,统筹协调局属单位和行业企业智慧广电建设,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到位,为规划稳步推进、项目落地实施、保障应用绩效等方面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三)资金保障

  依托市区两级财政文化投入机制,统筹现有资金渠道,重点保障智慧广电建设相关重大项目支出,扩大优质视听内容供给,持续扶持超高清视频制作和高新视频内容生产,推广智能生产、虚拟制作等智慧广电技术应用,为自主创新和信息系统信创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创新投融资渠道和方式,积极对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各类产业基金,鼓励设立各类视听产业投资基金,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调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市场主体形成支持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产业协调发展投融资体系。

  (四)人才保障

  持续加强北京智慧广电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着力打造与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相适应的高端人才库,以新闻宣传、文艺创作、国际传播、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工程技术、理论研究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为依托,构建形成首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层次人才梯队,汇聚起共同推进首都广电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