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事业改企业!深圳龙岗融媒为何“敢为天下先”?

导语:调研发现:“坚持党管媒体”是龙岗区媒体融合改革方案中的第一原则。

  (作者王建磊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冯楷、何沁钰、苏洪韬、欧阳茜茜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和注释从略。)

  本研究采取田野考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于2022年2月至5月,在龙岗融媒集团的编辑部、办公室、采访摄制等现场展开实地调研和跟踪观察,针对研究问题集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人员深访,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经对制度性文本(如内部管理文件)、人员访谈、经营数据等经验材料梳理分析后,从“人、内容、体制”三方面,构建起龙岗融媒集团作为中国县域融媒中心的一个“非典型”样本的深描视角。研究要揭示的问题包括:龙岗融媒集团中的“人”究竟在融媒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一家区级媒体机构何以形成内容产出的规模性、持续性和显示度?龙岗融媒集团“纯国企模式”的改革内核究竟是什么?

01 人:作为新型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一词在1979 年出版的第一卷《媒体、文化和社会》中被用作关键词,并持续作为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审视全球媒介与传播的理论焦点。西方学界近年来展现出来的关于媒介研究的基础设施转向,既是一种对全球商业化数字平台嵌入生命世界的回应,也是对平台垄断以及用户数据劳动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关系型概念,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脉络和有组织的实践中,基础设施才得以显现。而将人作为基础设施,指的是由“活的劳动”生成的“活生生的基础设施”,这一视角要求我们从人的媒介化实践,来重新审视传媒组织或媒体平台。

  2022年3月上旬,课题组开展了面向龙岗融媒集团全体员工的问卷调研工作。问卷共设计五个部分、20道问题: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员工对集团媒体融合战略的具体了解;第三部分调查员工对集团媒体融合目标的认知与行动的认同;第四部分调研集团具体的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第五部分询问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占员工总数的七成。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对12名基层员工开展了深度访谈,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事前均告知访谈对象访谈目的,并征得了被访者的同意旨在以量化、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取更为翔实的经验材料。

  (一)立足人的优势——向高质量看齐,向新媒体业务倾斜

  在对龙岗融媒集团人力结构和人才团队的调研中,三个因素是较为核心的考量:其一是学历,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占比最高,达到72.7%。硕士研究生占比也达到了5.7%。而根据之前调研的情况,广东省县级融媒的平均本科率为17.04%,且员工学历以专科等学历居多。从县级媒体的历史演进来看,之前作为“四级办台”的最后一环,人才稀缺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掣肘因素。而此次调研发现,龙岗融媒的人才结构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化、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特点,这为其开展舆论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二是专业和岗位,从这一维度来看,龙岗融媒的员工以新闻传播学和播音主持为主,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为辅,这三类人员比率达到了87.4%,尽管契合了传媒机构核心工作所需,但就一个组织的人才结构而言,多元化的学科背景也是必要和必需的,因此,当前的技术型人才(6.7%)、经营性人才(13.9%)理应得到进一步扩充。在岗位类型分布上,采编岗占比最高(47.9%),他们在新闻生产中参与选题策划(46.9%)、采访写作(37.1%)、摄影摄像(27.8%)和编辑排版(27.8%)等工作,而且有八成采编岗员工是面向微博、微信、APP、头条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传播,集团的人力整体向新媒体业务倾斜的态势十分明晰。

  其三是从业年限。整体来看,人才队伍分布比例总体比较均匀,尚未出现年龄断层的问题。集团中10年以上的人最多(40.7%),5-10年(26.8%)和3-5年(20.6%)次之。经进一步调研,集团内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经历过传统媒体式微,继而大踏步走媒体转型道路的见证者,他们有着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也有着浴火重生的从业心态,这对于处在转型上升期的龙岗融媒来说是有利的一面。与此同时,年轻的血液正在迅速补充到队伍当中,如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人数最多(41.8%),21-30岁(30.4%),41-50岁(22.7%)也占到一定比例,从而让人才队伍体现出以稳定性为主导的适当流动性特点。

  (二)凝聚人的共识——“媒体融合”作为价值认同的基础

  本研究设计问卷的第三部分,测量新闻从业人员对媒介融合战略目标与行动认同。调查结果显示:51.0%的被调查者非常关注、了解中央关于媒体融合的文件精神,并积极实践;68%的被调查者非常赞同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的出路。在调研问卷“集团当下的媒体融合战略对我利大于弊”一题中,非常同意占51.0%、同意占27.8%。

  为探讨在龙岗融媒中媒体融合与“人”的关系,本部分还对媒体融合认同度与人才聘用认可度和员工工作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媒体融合认同度与人才聘用认可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55,p<0.01),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80,p<0.01)。这验证了在龙岗融媒集团中,员工对媒体融合的认同度越高,对人才聘用的认可度越高,工作的满意度也就越高。

  从龙岗融媒这一小样本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媒体融合”作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全局性战略,对从业者的思维理念具有直接且显著的改变作用,其对媒体机构内部人才机制、晋升机制、发展策略等方面的影响也是直接的。因此,构建对于媒体融合理念的价值认同,将有利于媒体内的员工凝聚共识,间接作用于认可度和满意度的提升。这一点与学者所发现的“媒体融合的确能够影响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待遇满意度”是相符的。

  《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和《职业描述指数》,是目前被用来测量职业满意度的两个主要量化工具。研究团队借鉴了这两个问卷,共设计了9个问题来综合考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

  从该部分的得分情况来看,从业人员对自己当前的工作总体偏向于“满意和基本满意”。其中,满意程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同事关系”“工作内容生产/管理自由度”“决策领导层规则制定”。与后面的选项相比,这三项更多地指向集团内部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感,这一点说明:培育具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职业满意度的提升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

  (三)激活人的能动性——以“专业性”为驱力提升“自我效能”

  无论在内容生产方面还是在综合性要求上,县级融媒的从业人员都面临更大的挑战,不仅需要传统“采、写、编、评、摄”等技能,还需要对新媒体平台发展趋势以及其运营方式等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在“您单位的记者在现场采访中采取怎样的工作形式”一题中,47.9%的龙岗融媒被调查者选择“一专多能,团队协作,效果较好”。这个选项中既包含了一个人应具备多种角色和多项技能,也包含了随时以团队需要的方式融合到协同生产中去——这其实是很高的职业要求。

  “工作比较多元,像微信视频号运营、发布时效新闻资讯、策划新媒体创意产品、学习强国平台供稿运营等。”(新媒体编辑)

  “我们平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和一些嘉宾进行对接,然后去采访。同时还要担负摄像的任务以及新闻稿件的撰写,有时候也会剪一剪片子。”(记者)

  受访者在访谈时还表示,融媒体中心与以往传统媒体时代最大的差别在于对人才的使用方式和时长上,“把人用到极致”已经成为上下共识。记者需要承担起采访、拍摄、撰稿、剪辑等多样性工作,新媒体编辑也需在本职工作的能力之外,具备活动策划、粉丝生态构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媒体融合对于个体而言,改变了单兵作战的传统,也增加了协同工作的内容。这些改变使得员工对薪酬有了进一步的期待,而薪酬的合理和公平,将会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

  总体而言,龙岗融媒集团中“人”的作用发挥是全方位而立体的。其经验在于:一是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对媒体融合战略的认同和对新媒体竞争激烈度的把握,在集团行动层的“底层逻辑”上达成一致;二是让员工更好地生存于组织内部,通过让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发挥主心骨作用,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三是让员工更好地认知自我,无论是强化人才培养的力度,还是奖惩分明的机制,都让员工更为明确自身的优势专长,也同时明确自身的责任担当。

02 内容:近场、聚能、守正的价值取向

  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成为持续被聚焦的议题。龙岗融媒集团在各类新闻奖和社会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形成了类型宽泛、题材多元、技术鲜明等特征。

  (一)获奖作品简述

  从龙岗融媒集团近两年的获奖作品来看,首先,作品主题主要集中在社会新闻报道、客家文化和正能量传播三个领域。如2020年疫情暴发后,龙岗融媒扎实做好信息传播和舆论引领工作,确保新闻报道的及时、真实、数据准确等,为龙岗区的抗疫环境提供了正向舆论支持,也极大提升了融媒自身的公信力;其次,从内容形式来看,获奖作品多集中在视频作品形态,其中专题片(纪录片)获奖是其鲜明的特点之一,这意味着集团拥有较高专业水准的视频策划与制作人才的储备;同时获奖作品有无人机表演、慢直播、H5等多种创新互动形式,可见比较擅长对于新媒体技术的采纳,注重内容与技术的充分融合;第三,善于合作、联合生产。比如联合龙岗区委宣传部、凤凰网广东等进行大型活动策划、大型直播;在传播渠道上注重深化传播层级,除了在自家“两微一端”平台推广外,还与其他媒体联合发布,有效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融媒内容生产的价值取向分析

  1.近场:立足本地,打造权威信息网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定位与传统媒体的“中心地位”和自媒体的“个人性”有所区分,其属于县域在地化的媒体平台代表,更接近县域共同体。因此更多地体现了立足本地、强调在地性、扎根本土等“近场”概念。“近场”其实是“群众路线”的新形式,也是每一家县区融媒展开工作的天然优势。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公众长期处于一种信息焦虑状态,融媒体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第一时间更新疫情信息和相关政策,确保信息内容的权威发布和有效传播,同时基于互联网与群众建立广泛连接,实现对本地舆论的有效引导。《49天的坚守——龙岗区交通战“疫”纪实》报道即是以龙岗交通防疫战线为主角,生动描述了龙岗交通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成果,如累计排查车辆559万余辆次,排查人员1124万余人次,查出体温异常945人等等。该作品第一时间全面反映了龙岗区政府部门,针对新冠疫情的反复和变化所采取的针对性举措,代表官方权威发声,既展现了党和政府抗击疫情的斗志与决心,也让民众充分掌握了本区抗疫动态,吃下定心丸。这样的报道充分彰显出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不可替代性。

  同时,龙岗融媒体集团制作的其他抗疫作品也频频“出圈”,如独具特色、创意十足的《新编防疫四大名著》《深圳地标防疫》《诗情话“疫”!李白杜甫新诗发布》《远离奥密克戎,“特效药”来了!》《字字“诛疫”!一起冲啊!》等等系列图文报道,设计友好、趣味横生,受到各界广泛好评,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被人民号、党媒融媒号、学习强国、腾讯网等纷纷转载,扩大了县区级媒体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

  2.聚能:主动深挖,发挥文化辐射力

  在媒体融合战略的驱动下,县级融媒体在“找准自身定位,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发展繁荣地域特色文化”的路径选择上,都体现出了高度自觉和趋同。如果说近场对于县域融媒机构而言是一种本能选择,那么聚能则要求媒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潜力,推动文化认同的提升与价值共同体的整固。

  2018年,龙岗区政协正式启动“龙岗记忆”文史项目第二季——“乡愁印迹”文史项目,遴选区内55个最具代表性的各类古旧建筑,以“坚持真人、真事、真物”原则,对历史遗迹里面蕴藏的历史符号、人情世态、宗族特点、精彩轶事等追根溯源,挖掘抢救,确保“乡愁印迹”得到精心整理和妥善保存。该《乡愁印迹》系列纪录片在当地电视台、报纸、电台、全国各地新媒体平台陆续播出,为龙岗这座现代化城区保存历史文脉、传承乡愁基因、传播新时代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岗融媒集团“融媒姐妹花说龙岗”节目的四位美女记者

  在其他获奖作品中,《龙岗舞麒麟》《米香的坚守》和《下午茶中的茶》等,以客家建筑、客家习俗、客家美食为线索,形象地展示了龙岗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岭南特色的民俗风情和独具特色的客家美食。可以说,龙岗融媒坚持深耕龙岗区的“客家文化”,深入挖掘本地域文化特色、高起点谋划顶层设计方案,每年都自主策划、制作相关内容并力求在全媒体平台推送,这种致力于让本土文化被深度认识的自觉,既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精神,也是对县域媒体“聚能”式操作的最佳展示。

  3.守正:价值端正,创新表达形态

  守正创新是新形势下党的新闻报道的重要指引,守正是基础、前提和保障,是第一位的;创新是动力、能力,是守正的实现路径。守正创新是融媒体产品能够获奖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这类作品的题材在选题上注重导向和宣传特征,具有守正精神,与此同时,在传播形式、内容展现方面又呈现出创新精神。

  在龙岗融媒获奖的作品中,“龙岗用无人机高空‘表白’深圳,超震撼”“微光成炬 闪耀龙岗”24小时大型直播活动、《深圳40年,一镜到底》等作品都紧跟实时热点,向社会展示深圳4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日新月异的城区形象。如“爆款”作品《龙岗用无人机高空“表白”深圳,超震撼》动用2020架无人机进行表演,这些无人机经过编程控制和艺术化编排,在夜空中随着歌曲和灯光布阵交错起落。其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形象都有不同的寓意:如以“旭日东升”的画面开篇寓意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以“拓荒牛”象征深圳的敢闯敢干敢为精神;深南大道和拔地而起的地标建筑,演化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人;最后无人机组成“致敬奋斗的你”“我们都是追梦人”等字样向所有建设者致敬,引发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该作品不止是对于无人机技术的简单调用,也不止是追求纯粹的视觉震撼和无人机的噱头,而是用高超的主题策划、深度的镜头语言,把“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深意蕴含其中,这种高级策划力在县域层面的内容中是很罕见的。

03 体制:在改革最难处发力

  从2014年提出媒体融合战略以来,中国的媒体融合演进路径呈现出从主张技术创新到强调制度创新的转向。有学者指出,体制机制改革既是当前媒体融合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媒体融合顺利推进的前提。在全国县区级融媒体建设呈“百舸争流”态势下,深圳市龙岗融媒集团围绕体制机制的框架重构与综合建制,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并取得了实际的成效,或为全国县区融媒建设增添一份有益的本土经验。

  (一)不破不立:县域媒体的时代机遇

  在传统媒体普遍式微的较长周期内,传统的县级电视台、报社机构由于节目生产活力、经营创收能力缺少能动性和创造力,逐渐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既是对壮大主流舆论和治国理政的及时回应,更是县域媒体重整旗鼓、重新定位、再次出发的时代机遇。

  深圳龙岗区地处市区东部,辖区人口约465万,2021年GDP为4496.4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区和产业强区,雄厚的经济根基成为龙岗融媒集团改革建制的有力后盾。改革以前,龙岗融媒中心的前身——龙岗区新闻中心、龙岗广电中心均是“公益类事业单位”。2006年以后,原龙岗广电中心通过改革建立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企业化运作模式,2012年实行“台网分离”;2013年开始,原龙岗区新闻中心不断改革创新,全面布局媒体融合和产业发展,实现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转型。也就是说,龙岗融媒集团实际上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和“公益类事业单位+企业”这两种全国大多数县区级融媒体选择的建设路径,都曾有过改革实践,并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4月,龙岗融媒集团正式挂牌,完成事业改企业的机构改革,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340余人全部定性为合同制员工,统一身份并隶属“龙岗区融媒文化传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区直属国有文化企业,由区委宣传部业务归口管理。至此,全国首创、深圳市唯一的纯国企模式的县(区)级融媒跃然成型。

  (二)党建引领:为“纯国企模式”把舵定向

  调研发现:“坚持党管媒体”是龙岗区媒体融合改革方案中的第一原则,“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是其新闻工作中的底线意识,在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不断“加码”:

  一是坚持党组织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由集团党委领导董事会、监事会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党委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管理委员会、编辑出版委员会、经营管理委员会、技术支撑委员会管理机制,将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纳入各部门日常考核;创新实施“书记抓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将意识形态、选题策划、安全工作等列入双周例会常规议题。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创新工程等途径,聚焦“急、难、新、重”工作进行攻坚克难;大力实施“双培养”工作,把骨干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骨干,要求关键岗位人员必须是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党员在改革创新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完善分类管理。成立龙岗融媒集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集团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及各部(室)子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采编刊播、经营管理、印刷发行等各平台、各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分类管理。

  三是前置把关重研判。通过每周选题策划会以及每日采前会、编前会,加强对日常新闻选题意识形态安全的分析研判,把政治安全抓紧、抓实、抓在前头,切实把好新闻策划第一道关口。

  龙岗融媒集团用“党建引领一切”的理念开展新闻工作和业务工作。有了党管媒体的前提,龙岗区融媒的改革工作就有了主心骨和定心丸,而且,国企化改革越彻底,越是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从而在增强主流舆论和增强造血机能方面把握好平衡,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新闻生产和内容制播的政治安全。

  (三)主流有力:再添县域融媒建设的在地经验

  1. 龙岗区委区政府“一把手”主导与定调

  从2014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将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表明党中央推进媒体融合的决心和意志是前所未有的,而媒体融合需要的资源调度权限和整合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意味着媒体融合绝非依靠传媒机构自身就能完成。“许多地方将其成功归功于当地政府一把手主抓融媒体的建设工程,也有不少地方认为其薄弱环节正是政府的不够重视或直管领导的职级不高、权限有限,无法有效实现全域资源的统筹归整”。

  从全国经验来看,县区融媒中心建设、发展得好与不好,与县区一把手的支持力度直接相关。龙岗融媒中心从一开始,就得到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媒体融合改革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高位谋划推进,不但在深圳市各区率先启动融媒改革调研工作,还先后到国内多地学习取经。区委曾两次组织召开融媒改革专题会议,为区内媒体融合改革把关定向。通过顶层协调各部门关系,在一年时间内完成机构重组、架构重建、人员分流、资产评估、薪酬并轨等,全程做到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人心不散,实现平稳过渡。在建构“纯国企模式”的过程中,“一把手”效应和党建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2. 确立舍弃、坚守、突破的“攻守逻辑”

  龙岗融媒的纯国企化改造,大胆摒弃一些不必要的条条框框,建立现代化、灵活的管理体系,采取市场化的分配激励方式,在实践中以“合理舍弃无法激活新产能的旧有阵地、守住并激活具有特色性的既有存量、集中突破互联网主阵地带来的增量”做法,实现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合理舍弃——针对“创设潮”期带来的大批账号,龙岗融媒首先发力的是关停其中关注度和点击量低的新媒体账号;缩减报纸版面;缩减自制节目时长。

  存量激活——盘活现有频道资源,形成差异化内容和区域特色。比如旗下的众创TV是全国首个围绕创新、创业、创投、创客主题,关注创新生态圈的专业电视频道,通过重点打造其垂直性,深度融合深圳的创新创业资源;又如在直播带货的大潮下,龙岗购物频道迅速调整跟进,获得了比较好的盈利数据。

  增量创造——如在融媒环境下,主力军要全面进军主战场。龙岗融媒以“龙岗融媒”APP和“龙岗发布”微信公众号为抓手,“龙岗融媒”APP在优质新闻发布和线上线下活动形成一定的用户沉淀,着力在问政服务、公共服务上下功夫,目前总下载量达200万+,下载量、发稿数、传播力、日活度稳居深圳市各区首位;“龙岗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量280万+,综合传播力指数和影响力水平稳居深圳各区第一,连续五年获评广东省政务新媒体年度影响力订阅号。

  3. 强化“政务服务商务”的造血机能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龙岗融媒作为改制国企,需完成国资系统下达的经济效益指标考核任务,因而其围绕“创收指标”这一关键考核因子,建立了“经营创收+净利润”双指标考核制度,明确业务交叉融合的“优先次级”原则和提成细则,实现经营管理一体化,推动原有单一板块经营队伍全面转型为服务报、台、网、新媒体等全平台的经营团队。一方面,采编与经营两线协同深耕全区各部门、街道、社区、学校、行业企业等,做优专题专版、视频制作、活动策划、学生刊物发行等存量。另一方面,在保证融媒创收基本盘的同时,着重向新媒体移动端、向商业市场寻求增量,每年开拓1-2个新的经营项目,允许设立独立核算的二级事业部或工作室培育孵化新业务。2020年,龙岗融媒中心经营总收入达到1.39亿元,据调研了解,这一创收数字在全国县域级媒体范围内非常鲜见。

04 结语与讨论

  “人、内容、机制”,是传媒、企业、政府等组织机构中最为核心的系统元素,三者相辅相成、相因相生。首先,龙岗融媒集团通过机制改革统一员工身份、同工同酬,使得员工心理上获得公平与稳定感,也使得人力结构、管理上形成一致化。有了合适的人,才能响应党的号召,贯彻上级政策,出产精品内容,创造良好效益。所以,龙岗融媒集团把“人作为基础设施”,恰恰也是平台经济背景下基础设施反演的一个精彩注脚。

  其次,龙岗区融媒机构在内容生产上持续发力、保持创新,并围绕内容生产建构起系统的保障性、引导性和奖惩性机制,最终形成了生产力优势,其所彰显的县域融媒的可为空间在于:

  一,注重近场。“近场化”的关键是“从适应地方现实、服务地方需求出发,将解决地方实际问题作为切入口,把原本的县级媒体地域、功能局限转变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近地资源和独有优势”。

  二,加速聚能。通过全方位打通客户端、网站、微信、微博等各种资源,通过拓展在地化服务,增加群众连接和平台黏性等,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化。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爆款”内容经常出现,但持续期往往是非常短暂的,媒体想要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就是要坚持提升内容品质,坚持主题创新、技术创新和交互创新。

  第三,龙岗融媒集团采取的纯国企模式,无疑是领风气、开先河之举,其得益于深圳城市平台和产业资源的支持,甚至深受“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的感召,这一独特的外部环境不容忽视。由体制机制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针对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针对内容的产出与导向,从结果来看无疑是良性的、成功的。这种颇有勇气的做法也确立了其“非典型样本”的本质定位。我们期待其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面的改革上可以走得更远,进一步触摸改革深水区的边界,从而使得这种机制创新,真正可以回应到“作为强化县区融媒中心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定位”的关键举措上来。就其目前探索到的普适经验来说,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细化推动内容创优、保障人才立媒,这一点可以成为县区融媒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