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CNCS2010:张琪“物联网应用推动三网融合”

导语:8月24日~25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中广互联承办的第二届“三网融合中国峰会”(简称CNCS)在京召开,以下为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组长,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女士所做的主题为物联网应用推动三网融合的演讲实录。

  8月24日~25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中广互联承办的第二届“三网融合中国峰会”(简称CNCS)在京召开,以下为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组长,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女士所做的主题为物联网应用推动三网融合的演讲实录。

            
                                              图为:张琪女士在CNCS2010上做演讲

  张琪: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会,但我必须先解释一下,我所以来,那是因为李丹会长盛情邀请,广电行业要做一个金卡,我们有一个合作项目,在这个中间,李丹会长了解我主抓互联网,让我讲讲三网融合,所以,我想把今天讲的内容换换口味,我们今天的主题写的很好“融合·创新·共赢”,我们面向未来,怎么为未来发展做点贡献,以一个广阔的胸怀拥抱未来。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在应用服务过程中推动物联网发展,先谈几句三网融合我这个草民之浅见。

   物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而在物联网发展中,我觉得三网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是通过融合,大家携手来承担好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

  谈到去年中国IT业界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就是物联网,去年无论是国家主席胡锦涛还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在不同的场合都多次地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重视新兴产业发展等问题,明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因此,物联网提到了国家议事日程。我认为,政治领袖的高瞻远瞩和战略胆识与民间草根智慧的上下互动,瞬间就点燃了神州大地蕴藏的星星之火,它必然会成为一个燎原大火,助推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物联网的概念、内涵与重点。

  物联网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大家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释物联网,也就引起了百家言,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关于物联网的概念,我们是这么看的,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物联网绝非一个单纯的网络概念,它是一个融合了感知技术、多种应用于一体的无所不在的服务型网络架构。感知层承担了信息的采集,储存了物理、虚拟的海量信息,其次是网络层,承担着信息的传输,而且三网起着重要的作用,共同来实现异构网的无缝连接,而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用层,通过应用处理和结算,完成信息处理和结算的演化,实现物理的计算能力,实现现实的应用。通过各种协议,实现无缝对接,融合形成一个物联网,实现人和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感知和发挥职能作用。

  (图)这是物联网一个基本的架构。大家可以看到,物联网体现的是融合,无论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都不是单一的。这是物联网一个基本的组成,承担着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基本作用。物联网的基本功能是,它是一个广泛化的感知单元和网络,异构性的网络基础和设施,普示性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我也很同意刚才史主任讲的,我们应该解决具体问题,在应用服务中谈我们的网络。

  物联网发展切入点。我们认为物联网发展在中国绝对不是一个新事物,总理说的感知中国也不是凭空拍脑袋说出来的,我们有十年的应用基础和网络基础,物联网是在广泛网络应用基础上,为和谐社会提供服务的,当今物联网的重点和切入点我认为应该立足于感知和应用层面,网络还是基本先进的。要全力支持和加快制定各种先进的标准,包括移动编码的传感器网络,重点放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要引导和开发各类RFID传感器网、智能卡、移动支付等应用,这些应用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要重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物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一产、二产、三产结构中,三产服务业所占比例非常小,而在物联网上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机会是物联网服务业发展今后会给我们结构调整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基础。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就开始了物联网产业相关的研究和应用的试点工作,特别是在国家金卡工程,从93年启动,先抓了银行卡,现在所有的175个金融机构统一标识的银联卡我们已经发了22亿张,我们也发了7个智能卡,包括二代身份证9.4亿张,社保卡、卫生部、建设部的卡,唯一7个行业大卡没发出来就是广电卡没有发出来。整个智能卡我们发了70多亿张,其中3.5亿张是电信智能卡。

  去年我们整个技术发展趋势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个最具发展潜力和变革力的技术,也会预示着在全球会有一个很大的应用和市场,我们就把RFID和物联网的发展列入了国家金卡工程的重点工作。这是04年,23个部委、部门成立了RFID应用工作组,同时成立了300多个企业成立的中国RFID的中国联盟,并且开始了从产品、无线频率和软件测试等共同平台的建设,这些工作从04年开始就开始进行这个工作。而最早的RFID应用启动是9.4亿张二代身份证的卡。还有物流,铁道部70万部车都是用RFID管理的,交通部、海关电子口岸通关电子化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应用。08年奥运会和今年的世博会都有RFID的应用,包括世博会急诊救助等都有案例。在远洋集装箱电子空调方面做得也是非常不错的,国家信息化大工程推动了物联网RFID应用,在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今年能有20亿的产值。RFID的应用,现在在全球已经占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所以,我们说RFID是物联网在感知层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当然,传感器网络也是非常重要的。05年成立了RFID工作产业联盟,06年科技部会同15个部委编制了中国RFID技术发展白皮书,说明中国RFID技术在06年在15个部委达成了共识。

  这是各个相关部委为物联网RFID技术应用,最近这五年立的项目,颁布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09年发改委支持我们17个RFID金卡的应用过程。我们抓的工程是12个字,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社会和谐。从猪的养殖、屠宰到分发的过程都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肉。药监局的局长被枪决,我们也认为药品的安全和老百姓也是和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给200个药厂和400多条生产线装了RFID。这次世博会垃圾管理我们都用了RFID,不仅是这些,还有移动支付,动物的管理、图书的识别,未来机车上的使用等等,这些金卡工程的成果在这些事情上都有体现。

  种类繁多的传感器。我们国家传感器已经发展几十年了,但从产业和应用来讲都提不上号,大量真正应用还是国外买的,另外我们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在能够拿出的案例还不是太多,更谈不上能在全球占到第几位,因为RFID我们至少还有第三的位置,所以我们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包括国家做传感器网络应用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图)这是传感器网络的一般配置,这是传感器网络工作的原理,这是一些应用案例,比如建筑物的检测,比如这次有个地区发大水桥塌了,说明我们在防空、监护上都没有大量用上,事故也都层出不断,我们国家实际上是一个灾难多发的阶段,水灾、地震、泥石流频繁发生,这为我国传感器网络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灾难的防御,水位的监测,刚才说到桥梁、泥石流等,如果做好了,就不是一种应急的救助,怎么救灾的问题,而是把工作重点前移,防灾、减灾,防止出现灾害,这是物联网应用的市场,能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变化。

  物联网的市场需求分析。传感器网络全球能有6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这是对RFID市场的分析,我们今年能有29.3%的增长,我们做得还是比较先进的,在国际上我们中国与欧盟也成立了物联网专家组,特别是RFID方面,中日韩三国也有业界合作三年时间,与美国也有相关的合作。业务领域也有拓展,这是去年一些新的应用,包括世博的,物流的,电力的。

  从RFID产业发展来讲,已经由政府的推动转向向市场需求拉动的转变期。

  物联网标准产业应用与服务业。

  无论国家产业发展还是信息化建设都应该把标准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我积40多年工作经验和血的教训得出来的,我们的ICT产业发展,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标准,我们就是一个大进大出的加工业,赚微薄的利润,钱都让别人赚去了,我们不成气候的时候,无论手机还是VCD、DVD,他都让你用,当应用上来了,全部找你要知识产权费等各种费用。当时我们的判断非常无奈,一个DVD要给12美金,给3C等。我们的标准设立TD-SCDMA、CDS、安全模块、闪联等等是这几年的成功案例。对十三亿中国人口来讲需要有自己的标准,要抢占国际发展的制高点。

  我觉得我们的目标战略是开放自主创新和兼容的相结合。无论是RFID标准还是传感器网标准体系的架构。对物联网来讲,物联网涉及面这么广,绝对不是任何一个部门和任何一个标准化组织能够单打独斗能承担的,所以,基于这个认识,我们认为必须要倾全国之力成立物联网标准的联合工作组,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现在横跨了12个部委,有21个标准工作组,大家自觉自愿地联合起来,没有领导和被领导,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领导走到一块儿,中国物联网在第三次浪潮或下次浪潮抢占制高点,有一点说话的权力,把中国物联网标准体系架构搭建起来,然后大家分工合作去完全各自标准的制定。这个标准工作组是今年6月9日成立的,是在国标委、工信部等12个部委共同支持下成立的。这是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组成名单,大家可以看到,来自基建、建筑、交通部、卫生部、电力部、家电轻工行业以及医师协会这么二十多个标准化组织。因为我们的成员单位就是标准工作组的,不是标准工作组的,比如中国医学会,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家电商会,RFID产业联盟,住房建设联盟等等,大家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所以,国标委的同志参加我们这个会的时候认为这是我们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的发展和尝试,发改委的工作领导也充分肯定了它的权威性,当然我们没有说我们是国家性质的标准工作组,就是物联网标准工作组承担这些工作。就是物联网承担什么工作,各个标准组承担什么工作,到年底每个标准组拿出对中国物联网的体系方案,这样我们可以把横跨了12个部委,20多个标准工作组的意见集中起来,达成共识,形成一个架构。9月份我们会开一个物联网工作组的大会,到时候我们再把第一阶段工作成果向大家汇报。

  (图)这是物联网的支撑技术,物联网的产业体系,物联网的制造业,物联网的服务业,RFID产业链,以及在RFID产业链形成现在的一个状况,这是一个进步。这是技术服务体系搭建的情况。

  物联网的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我们生存的世界这十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启动以后的这16年,百姓切身体会到,并享受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技术对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和对老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巨大促进。技术是不断地发展的,特别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所以我们的认识、发展模式、应用模式、组合模式都要不断地随之变化,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性带给整个RFID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

  谈到三网融合,我觉得我们应该面向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来寻找三网融合的真正的一些切入点,为物联网的发展,为物联网的应用,为物联网的服务去做些贡献,而不是在现有的你的权力,我的权力,你的业务,我的业务,谁管什么,而更多应该提倡和服务,面向未来去寻找融合共赢的切入点。这是局外人的一种浅见。

  (图)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传感器的管理,有线、无线、电力方面的应用,环保空调方面的应用,大型工业控制上的应用,节能降耗的应用,智能物流方面的应有,交通方面的应用等等这些是我们实际的应用案例。中国物流运输成本占55%,存储成本占45%,远远高于国外,由于我们信息化管理没有到位,所以在节能降耗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这是智能物流方面的应用,环保监控方面的应用,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在GIS系统方面的。我们国家洪水威胁的土地10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1.2%,其中生活着8.4亿居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6%,减灾工程压力之大,大家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利用物联网进行减灾、防灾等等都应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图)这是我们在湖南水利山洪监测实际应用的框架图,这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那时候我作为煤矿产业司司长,我们先拿出4000万煤矿RFID的管理,还拿出4000万做技术的管理。我觉得这是我们IT人的胸怀,想国家之所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实际上也为我们信息通信产业寻求新的发展一个市场机遇,一个增长点。实际上干了国家的大事,我们这个产业也会得到一个更大的应用市场。所以,从这点出发,我认为三网融合,大家都面向未来物联网,能够人民经济生活改善,要结合切入点,而不要看眼前这点你的我的。

  关于智能医疗的应用。关于物联网的应用,我最看重医疗,现在老百姓的健康最重要,我们吃的不安全,食品不安全、药品不安全,住个医院不是吃错药就是打错针,如果我们把RFID应用到病房、病人的管理上,大家可以减少我们很多的医疗事故,而且提高我们整个信息化水平,所以,我们在医疗方面抓的试点也都比较多,时间关系没法展开。总之,我们在药房、病房管理上,电子病历上,整个药品环境应用上,把每个病人打的针、吃的药、腕带管理起来。我们国家独生子女制度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更多应该照顾这些老年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RFID上,也把老年作为关护的重点。

  (图)这是烟草行业的应用,从烟草种植到生产到销售整个RFID传感器网络混合的应用。这是家庭安保的监视,重要媒体介质的管理。

  浅谈三网融合,我不代表官方,就代表个人、草民之浅见。

  1、三网融合是16年的期盼,起五更,赶晚集。我记得93年克林顿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93年我国原电子信息工程部启动了信息化工程,拉开了信息化工程的序幕,我们没晚什么,同在93年。94年胡启立部长给国务院写报告,建议三网融合的这几个部委成立国家信息委,共同促进三网融合,推动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从94年算起,到现在也16年了,我们提的晚吗?不晚,我们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一个晚集。我那时候管金桥网(计算机国际互联网),把我们ASP、ISP权限给到我们电信管理局,实现了两网的融合,现在三网融合还没有实现,现在国务院在推,力度也非常大,我们希望大家面向未来把这个事儿很好地解决,老百姓也盼了16年了,我们把这个事儿抓紧点。

  2、依老百姓看,体制的不顺,部门的利益还是融合的难点和阻力。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家应该放开胸怀,往前看,以前说到网络,将来要数据网、移动网业务大发展,IP化,计算机互联网、TCP-IP协议,当时说我们代表不了信息产业部,我说我代表不了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司都代表不了。现在全IP其实都没有争议了。谈三网融合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在面向更未来,比如物联网作为今后国家发展要抢占的一个制高点,我们来讨论讨论怎么做这个,而别在特别具体的,比如新媒体上,你的我的去分,往更远的去看可以达成更多的共识,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事情要解决。

  3、要看到技术的趋势,要看到发展的亮点,看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寻找新的增长点。

  4、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我们不要把时间耽误在这儿,要在新的制高点上前瞻。

  结束语。

  物联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广阔市场,它是我国低碳产业的支撑点,IT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三网融合的应用切入点,也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在更高层面,向更广阔领域的纵深发展,物联网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我预祝这次大会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注:根据现场演讲速录整理,未经本人审核。如有问题,请速联系中广互联编辑部。)


                                                                                                                  『返回CNCS2010专题

【责任编辑: 鲁晨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