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CCBN2010数字技术未来系列论坛(简称CCBN-DTF)举行的第二天,以下为中广互联CEO曾会明在“机卡分离与数字电视一体机论坛”中作主题为“运营商如何利用一体机拓展第二端”的演讲实录。
图为:中广互联CEO曾会明在CCBN-DTF系列论坛作演讲
曾会明:整个DTF论坛是CCBN组委会主办,授权中广互联独家承办,我们也很高兴能够承办此次活动,跟业界做一些交流。
机卡分离与一体机这样一个话题,我希望运营商能够更加重视。似乎机卡分离和一体机跟广电运营商关系不是特别大,但实际上我的演讲里面没有更多围绕为什么机卡分离,去介绍它的相关技术、产品,我觉得首先不是这方面的问题,是运营商认识的问题。
我的演讲分三部分:分析有线电视行业的现状;三网融合对广电的机遇和挑战作介绍;我们行业发展整体情况之下,在面对三网融合变局之下,我们再去看机卡分离,再看一体机,它的定位是什么?
(图表)2001-2009年,整个广电系统的收入。广电系统主要包括广电局、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几部分,还有一些广电下属的经营性企业。不包括广电其他一些相关企业,就是社会上一些企业,为广电做产品的。前天在张海涛副部长主题报告里面也提到,广电系统总收入2009年超过1600亿。这个数字很小,三大电信运营商,去年一年主营业务收入8000多亿,这个对比比较悬殊。
看看广电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有线电视行业收入构成,在09年基本收视维护费占62%左右;付费电视占7%;其他部分有122.1亿,占31%,其他部分包括宽带接入、一些地方所做的增值业务、干线网络做的干线线路的出租,这些加在一起是这样的比例。整个加在一起也就是300、400亿。三网融合,实际上广电方面更主要的参与者是有线电视网络。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最新数据,从2002年-2009年,我本人七年来一直在做有线数字电视行业的研究,每年都会主笔一本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也会提交给广电总局相关部门领导,包括各地网络公司的老总,他们有些也是我们的顾问。从去年,我们接近6500万的数字电视用户,09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是1.74亿。我们现在仅仅完成1/3的数字化,还有2/3属于模拟电视用户,后面的路还很漫长。广电总局也提出2015年关闭模拟的时间表,现在也就剩五六年时间,当初在2003、2004年的时候,我有一个预测,2015年的时间表很有可能推后。到现在我还坚持这个观点,因为越到后面越难做,因为我们研究分析过美国的数字化进程,英国数字化的进程,英国实际上是全球数字电视数字化转换率最高的国家,但是现在还没有关闭。
(图表)这个是整个有线电视用户发展的图表,从2002-2015年,2010年之后,我们对2010-2015年也作了一些预测。红色部分是模拟用户,蓝色部分是数字电视用户。所以我的预测到2015年依然有1400万左右的模拟电视用户,我不认为在2015年真的能够彻底关闭,我觉得剩一千多万,在很多农村的地方,因为确实模拟的这些服务对很多用户来讲足够了,并不是目前所有的都有数字化需求。
再看看高清电视用户的发展情况,09年底,中国高清电视用户基本上超过了50万户,主要部分在北京,北京超过30万台。歌华有线有政府的补贴,运营模式不太一样,这个数据截止到2009年。今天是3月24日,近三个月来,全国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深圳、上海、广西,还有其他部分。深圳高清电视用户已经有12、13万了,广西整个增长也比较快。在我们面对三网融合的时候,高清和互动应该是广电非常重要的两个功能。因为高清,一是节目质量,在广电网络的传输带宽,都是有线网络的优势。
从中国再去看一下全球数字电视跟高清电视用户的情况。截止到2009年,全球电视用户12.37亿,中国有4亿左右,数字电视用户全球4.3万亿,全球高清电视用户到09年6571.5万户。从整个高清比例,我们做了三个柱图,蓝色的是电视家庭,看电视的家庭用户数,红色的是数字的用户,黄色的是高清电视的用户。
三网融合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CCBN特别的火爆,包括各方面的展览、观众的人气,也包括大家研讨交流的氛围。从三网融合来看,中广互联在近期三网融合政策出台之后,也作了大量的报道,我们也撰写了很多分析的文章,得到了业内普遍关注。
三网融合有我自己的一些理解,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1、三网融合首先是一个国家意志。国家在前年推出10+1振兴规划。10+1之后,国务院又看到在三网融合这样一个机遇上,也能够给国家带来经济的转型,能够带来产业的升级。这是国家所重视的。
之前一次的三网融合协调会上,昨天王联副司长在主题报告上也讲到,张德江副总理在协调会上提出:不要把三网融合理解为就是发牌照,就是广电给电信发IPTV牌照,不仅仅是牌照,而是应该把三网融合上升到一个国家战略的层面。当然这是国家希望的,希望通过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动,能够改变目前的产业格局,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这一点来说,是不是能够做到,现在广电也好,电信也好,工信部也好,都在深入思索。
三大电信运营商重组之后,竞争非常激烈,中国移动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在很多地方开始布网;其他另外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联通就到工信部告状,说你跨界经营。他们之间的竞争现在是一个主流。中国广电行业整个收入,仅仅是1600亿,电信这块是8000多个亿,整个差距非常悬殊。我们谈三网融合,广电具备多少能够,甚至形成竞争的格局,非常困难。这个时候广电要做的,先要把自身的能力建设,从体制、机制到运营进行改进。
2、广电必须借助三网融合的机遇,尤其在有线电视这一块去理清它的整个属性。有线电视属性包括公益性、政治性、文化性、经营性,这四部分可以简化成两部分,一是属于喉舌部分,一是属于 经营部分。
喉舌的部分,在WTO,也对各国有线电视有文化例外保护的,是不对外资开放的,这并不是中国特殊的国情,而是全球对有线电视作为文化产业,作为国家信息安全网络的保护。我也提出一个观点,三网融合可能真的是你的喉舌可以受保护,但是经营性那一部分是要拿出来去竞争的。现在确确实实很多网络公司没有分开,有一些成本没有去计算,作为企业来讲,是并不规范的。对我自己要去负担的安全传输,我的喉舌政治责任,我要付出多少成本,每年的变动在年初做预算都很困难。问题怎么带来的?就是公益性和经营性不分开,混为一谈。
借助三网融合机会,必须把这个理清楚,作为有线电视,在美国也一样,美国有线电视是特许经营制,当地的政府,一个城市市府的有线电视经营权发给某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必须免费的完成一些义务,美国《有线电视法》规定:“拥有多于36个可用已激活频道的有线电视系统应传输3套有资质的当地教育电视台信号,但不得被要求传输事实上是一套复制的信号。”但是在中国,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公益服务现在所说的保留6套模拟吗?是直播卫星的40多套节目吗?这些都是公益性的频道吗?CCTV-1是公益性的频道吗,如果是公益性频道,为什么还承载这么多广告?我们有很多不合理的成分在里面。
再看看英国BBC,它是一个公共频道,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在英国来讲是委托经营制,这个事情本来应该是政府做的事情,但是政府是小政府、大社会、大企业,就不可能政府自己亲自去做这个事情,就委托BBC来做。政府一方面给你出钱,另外一方面给了政策。BBC是公共服务频道,不允许做广告,但是给你一个政策,在英国用户每购买一台电视机,不管你开不开,每一年都要交一笔电视执照税,这种税费大部分是来补贴BBC的。这是英国公共电视的体制,就很合理,公益就是公益,产业就是产业,分得很清楚。在中国,如果这个事情不解决,分不开的话,我觉得有线运营商面临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它所带来的。但是核心问题,是公益和产业没有分开。如果借助三网融合,广电再错失良机,今后就没有机会了。直到现在,在广电行业依然没有共识,没有人去呼吁。
3、网台分离。对广电是一个错误,是当年被信产部所忽悠的。我们都知道,三网融合实际上已经提了有十几年了。网台分离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是当年电信南北拆分的时候,电信不愿意拆,为什么要拆掉,在各自的地盘还都是垄断的,形不成竞争,就把广电引进来,让国家注资几百个亿,成立全国性有线电视公司,这个政策跟今天的政策听起来差不多。当时提出来要参与竞争,就要网台分离,后来广电集团化,就分离了。我觉得分离也不是坏事,因为在中国电视台永远不可能是企业,有线电视网跟台分离了以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成为企业,它就能够参与市场的竞争,不面向市场,不做产业化运营的话,我觉得这个产业确实做不大。
网台分离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需要节目,网络在数字化需要内容的时候,网台分离了,这时候加上三网融合情况下,我们看到互联网电视、IPTV,各种各样的渠道都出来了。这时候一直说广电有内容优势,实际上有线电视网络作为将来三网融合参与竞争的主体是没有内容优势的,我们真正看广电拥有内容优势,新闻、时政一类的节目是电视台自己做的,电影、电视剧现在主流的基本都是冯小刚、张艺谋在做,实际上很多都是商业运作,这些内容是社会资源,也就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现在 三网融合,广电拥有一部分的播控权力,但是数字化已经很难界定什么叫做播出了。虚拟化的卡通人物主持人之类的,包括点播以及IP组播等等,我觉得IPTV的技术形态与业务形态目前只是过渡性形态,也会发生变化。目前广电总局看到了这个问题,网台分离之后,所卖的内容最核心的是节目,我卖的内容根本不由我来控制,我控制不了我的产品质量,我不能做好。在昨天上午数字技术未来最后一个高峰对话,我也作了两个预测,第一个预测是到今年中国直播卫星的商业运营可能会启动,有可能先面向农村,到时候真启动了,控制不了的,直播星信号是满天飘,全中国都在飘,控制不了,但是可能会启动。第二个预测是在三年之后,网络和内容的绑定是必然要出现的。就是说有线网络,或者电信IPTV,投资节目制作公司,如果网络不和内容紧密结合,网络就很难成功,因为内容是将来最核心的优势。
对于三网融合我们还看到很多变化,需要业界警惕。现在很多主角是地方政府,包括很多大的企业,和政府关系很密切的企业,也有技术性企业,也有很多其他类的企业,他们希望借助三网融合这样一个政策,能够得到国家一些政策的支持、财政的支持。整个三网融合已经不是广电和电信二人转,已经变成众多主体合作的交响乐,导演和编曲还没有考虑明白,还在深思熟虑,但是有些乐手已经迫不及待的登场,我认为这样的形容比较形象。只有他们现在是整个三网融合,从将来可能3+1格局来讲,即便出现,三大电信运营商还是主角。
三网融合应该警惕的几个问题:
1、警惕广电被内部瓦解掉。很多电视台考虑跟IPTV合作,我不反对电视台走网络电视和IPTV合作,去做内容提供商,这都是好的方向。但是前面我也提到,在整个广电行业收入只有1600亿的盘子下,再分别单打独斗去做的话,谁都做不到。也许会有很多媒体骂我保守。我上周在上海参加NGB论坛,听到乌江新院士讲的NGB战略研究报告,其中很重要的一点,NGB目标是要尽快缩短广电和电信的“代差”。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广电要尽量缩小带差。
2、警惕试点使有线网络更加分散。很多地方政府在主导试点,很多地方都在申请,其实后面都是地方政府在推导。因为政府的目的跟广电整体目的不一样,政府有他的目的,有他的政绩考虑。这还仅仅是从目的来说,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地方政府看哪家跟它关系好,中国移动跟当地政府关系好,移动就说我们要三网融合,弄一个试点,我们跟广电怎么合作,怎么分工,就这么定了。那个地方说电信来主导,可能某一个地方广电比较强势一点,跟政府关系比较好。我会看到业务模式、技术模式千差万别。而电信就完全不同,一个地方去做了,其他地方都可以拷贝,整个网络体系、技术体系完全都是一致的,广电本身就是主体分散,技术标准又不同,在这个时候,再去做试点,又不是由广电统一规划、主导,各地政府主导,更加千差万别。这对于全国性网络公司成立、整合,包括技术平台的标准的整合,都是一个障碍,试点很有可能成为广电发展的障碍。
3、警惕试点模糊不清。三网融合政策出台以后,我了解到电信方面的目的很清晰,甚至到一些业务的研究、终端的研究,比如中国电信考虑用卫星、地面无线,怎么样用数据广播形式推到手机上,等等,他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广电试点目的到底是什么,哪些地方试技术,试EOC。哪些地方试业务,哪些地方试试能不能跟电信IPTV竞争,哪些地方试宽带接入,没有这样的规划。今天科技司应该跟一些地方运营商组织一天的座谈会,讨论主要的也是这些问题,我希望能够讨论到这些问题。
整个三网融合,广电应该主导,协同备战。面对挑战,广电应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只有一个目的是一位的,就是锁定用户,别让用户流失,让用户接着能看你的电视,而且电视信号,内容服务由广电提供的,这是最重要的,现在就是所谓注意力经济。
回到机卡分离的话题,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机卡分离、数字电视一体机就是这样的因素,机卡分离的目的解决各地CA多样性的问题,实现机顶盒规模生产,实现一体机。
现在机卡分离跟一体机大致的方案有几种:
UTI方案:它的USB接口在传输上,带宽有优势,对增值业务也有一定扩展优势。
CA方案:国微、大唐:PCMCIA接口国外有应用,国内一些电视机厂商做了,这个东西还能卖到国外去。国微在欧洲会带来一些现金流。
机顶盒板卡/内置:海尔模卡,集成低,对业务兼容性较强。运营商目前对这个方案更加认可一些。运营商觉得将来我的功能变化,业务增加了,用PCI的插槽,我换一个卡插上去,就相当于换一个盒子。这个是不是可行,或许现在只是心理上的感觉。
有一个问题,行业要改变观念的,就是机卡分离和一体机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大家为什么对机卡分离、一体机有所顾虑?觉得一体机上来了,是能看电视,我将来推一项业务,你能不能上?实际上,现在的业务能不能把所有业务推到所有的用户?没有机卡分离、没有一体机也达不到。原来有平移的、简单的、标清的、单向的盒子,然后做标清的互动双向的盒子,高清出来了,上海还有高清单向的盒子,现在三网融合大家琢磨推高清互动的盒子。还不说每一类型的盒子还有多家方案,你为什么要苛求你的一体机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呢?
所有业务到达所有的用户是不可能的,根本也不必要。我们看看手机,我这个是智能手机,有GPS,我这是WCDMA的手机。同样智能手机还有多个平台,有Symbian、windows、Mobile、android的平台。也有很多用户,只要能够打电话、发短信就够了;还有流行的iPhone、奥巴马也使用的黑莓等等;在中国,山寨机的市场很火,需求层次多。所有这些现象说明手机不同终端决定使用不同的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现在能够提供所有的服务并不可能让所有的用户都能接收到,但是终端的选择是用户来选择的,我要这样一个东西,我要W上网,我觉得就是比TD的好,我就选择这样一个终端。
现状的机顶盒是谁来选择?是运营商选择,运营商让用户被动选择了不同的终端。这个事情很失败,没有规划,如果有规划,我平移也好,怎样也好,几种盒子摆在那儿,我只免费送这个基本型的,后面这个加多少钱,那个加多少钱,让用户选择不同的盒子,意味着用户会选择不同的服务。手机也不是所有业务到达所有的用户,我们为什么要让我们一体机完成所有的业务呢?不可能。
国家统计局2007年发布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近4亿家庭,99.89%的家庭拥有电视机,其中25.41%的家庭拥有量台以上的电视机。数据表明,拥有多台电视机的家庭有1亿户,这些家庭多半分布在城市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与有线电视的覆盖区域重合度甚高。8、9千万的用户完成了第二台数字化有多少呢?仅仅不到10%。也就是说我们的6500多万有8%多是第二端的盒子,很多很多的用户第二台电视先搁着。
看看我国平板电视出货量。平板电视到去年底,整个液晶2729万,等离子200多万,这是年度的出货量。一年出货将近3000万。平板电视,预计今年整个液晶会达到3600万,等离子270多万,也就是说会超过4000万。今年平板电视会超过4000万,这些平板电视大部分是支持高清的,高清业务是广电应对三网融合必须要去做的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让这些4000万的用户买电视机的时候,能够同时通过一体机让他完成数字化,同时又推进了高清,同时这些电视机厂商还可以跟你合作,因为他要你的CA卡,还可以帮你绑一些付费频道,我卖一个,送一个两年的频道包,其实打包进去的,又帮你卖了节目,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结论:
有线数字电视一体机将协助广电运营商拓展第二端的数字化。
不要指望完美的一体机,一体机可能只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但是这足够了。
电视机厂商的资金实力、营销能力、值得广电与之密切合作。
互联网电视的发展,HbbTV(广播和电视混合标准)标准的演进,或许预示着将来广播+IP分别解决用户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技术方向。
不同机卡分离方案,并非排他性竞争。
基于机卡分离的PCTV,对运营商而言是蓝海式的新增市场。我们在电脑上插PC电视卡,能看电视,现在能看数字电视,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谢谢!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