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CCBN2010数字技术未来系列论坛(简称CCBN-DTF)举行的第二天,以下为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军作题为“数字电视芯片技术发展趋势”演讲实录。
图为:上海高清执行总裁孙军在CCBN-DTF系列论坛作演讲
孙军:各位专家领导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数字电视芯片的一些理解,我今天下午的演讲主要是分这几个方面,希望从芯片的应用领域以及芯片应用方向,再到所需要的技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数字电视现在的发展其实是风起云涌的,应用非常非常多,最近三网融合也成为一个新的主题,我们的理解所谓三网融合有更多的应用结合起来,能够形成一些更丰富的业务,包括互动的,高清化的,游戏、数据等应用,这些表现起来对消费者来说是终端,不光在电视机,还有现在的机顶盒,机顶盒也在不停地升级,从过去简单型基本的机顶盒到现在互动型的机顶盒。比如像苹果的iPod等,这都是音视频服务提供终端,这些终端发展丰富多彩,对于做芯片人来说,怎么更好地支持这些更多地应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首先看一下终端的发展趋势,比如说电视机,大家知道最早是模拟电视机,后来又出现数字化图象处理的电视机,过度到现在是数字电视机,前面因为模拟质量不好需要做优化处理,取得更好的显示效果,现在又过度到数字电视,这就需要高清的解码,标准有很多,有H.264/MPEG—2等,到现在有更多的应用,比如互联网电视,与网络连接的电视需要更多的接入,同时互联网电视带来更多新的业务,同时还有现在最新的3D,未来还有超高清等,这是发展趋势。
现在的电视机相对比较简单,在有线的数字整合中更多依靠机顶盒,因为机顶盒的升级更加灵活,实际上机顶盒也面临着一些过度,从传统解码的机顶盒到现在需要支持家庭媒体、娱乐、网络接入等等,从这些纷繁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归结起来,其实对于芯片的开发来说,他意味着什么?一个是多格式解码,再一个是强大的软件支撑能力,这里面就有CPU,还有各式各样的接入方式适应能力,这就是做芯片人需要支持的。
还有一个应用领域方向是手持式的便携式设备,最早大家只是听听音乐,还有网络流媒体、电子书下载等,还有游戏等等,作为便携式还有一个独特的东西,因为是手持,用电池供电还需要低功耗的支持。
从应用领域发展来看,可以归结起来,做终端的人会面临更多的应用,做起来会越来越复杂,对于做芯片的来说,怎么为应用提供支撑,这里面包括对解码、CPU、软件等方面的要求。
我们简单再看一下现在的国际主流产品可以看出来,包括像因特尔、ST,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解码的格式越来越丰富,都能支持,再一个是所谓的桌面应用系统,像计算机的应用,代表对CPU处理能力的提高。这样可以支持更多的软件系统。
另外一个典型的是ZiiLABS公司,他推出支持1G的CPU,已经出这样的芯片了,这样使我们许多互动业务软件开发更加容易了。
这是目前的应用发展,再从我们国家数字电视的覆盖和过度来看,电视的数字化已经是不可阻挡了,2015年要关闭模拟信号,这只是讲地面电视,这是一个基本的服务。这个基本的服务主要是针对传统音视频的基本服务,这不是只代表地面电视,其实另外一个隐含意义是电视数字化了,现在城市里面的三网融合等应用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其实就是起带动的作用,整个电视已经数字化了,对偏远地区、贫困人口,他享受的是基本的电视服务,但是对于城市来讲,不能满足基本的电视服务,他需要更加丰富的业务服务。
从市场规模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现在电视机的保有量是3.95亿台,每年有四千万台电视机在生产销售,针对的是中国国内的市场,而从地面电视过渡的角度来说,电视机作为基本的服务,2012年国家要求新生产的电视机都转为数字电视机,这是从数字电视机的基本服务来说。当然,现在数字电视机也在走许多新的业务服务,最典型的是现在的互联网电视。从机顶盒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有有线、地面和卫星。
目前有线电视用户我们国家是1.63亿,完成整转,截止到目前超过了6千万了,还有1亿是模拟的。既使是经过了整转的六千万还是看基本的电视服务,而且是标清的,从去年年底九个高清频道开播以后,现在已经在走向高清化了,同时顺应三网融合,又有网络化互动化,比如广电搞的NGB,这是从有线的角度来说发展趋势是如此,所谓的高清网络与互动业务发展。这对机顶盒来说,其存在新的业务增长点。
地面主要还是解决基本的收看服务,一方面通过新增的电视机更换可以看,另一方面,同样有一个机顶盒,可能有的家庭电视机不愿意换,可以通过机顶盒看,我们到2012年和2015年仍然有1亿用户,目前有2.28亿用户用地面的。
还有配合村村通工程,我们国家在发展直播星的用户,这毕竟是针对专用的领域,不是完全市场放开的领域,最主要是前面的有线和地面两大电视市场。
同时,除了传统的电视市场之外,还有手持式的便携终端,09年全国上网用户是2.33亿,其中1.2亿为新增手机上网用户,既然有上网的应用,也会有看电视的应用,这些是便携市场同样需要的市场容量。
从市场的分析和我们现在的应用分析来看,我们归结起来高清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一个主流需求,首先有线从平移会走向高清交互,不会做简单的平移,更多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地面当然要解决基本的收看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媒体中心网络化的需求会非常强烈,同时也需要增强高清SoC的网络化处理能力,传统需要解决高清的解码,未来还需要SoC芯片对网络化处理能力有要求。
对于便携来说,最主要是支持多种流媒体格式和功耗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可以总结出我们国家SoC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
我们国家在做芯片上起步比较晚,但是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但是市场上主流的应用是标清的芯片,我们相信下一步主流的应用是高清的芯片,这些高清的SoC芯片方面需要攻克的技术一个是CPU,以应对三网融合的需求,越来越接近于你需要像计算机这样的处理能力,应对高清的显示需要一些增强的技术,还有一个是最新的3D立体电视的视频处理技术。同样也需要丰富的音视频接口,以及高速穿行的外设IP,支持10G级别的高速穿行,还有无线数据的接受能力以及模拟的IP应用,这都是需要克服的关键IP技术。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仅仅讲解码,各种技术都不是很大的问题,最主要还是在于周边的CPU、视频增强等技术。在工艺上,我们国家也存在一些与国外的差距,现在软件设计工具也非常强大了,我相信我们的设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按照我们的了解,现在确实已经出现了一个趋势了。许多公司已经对复杂的芯片做48nm的工艺了。
除了这些技术之外,这里面还涉及重要的IT技术,需要我们立足于国内,自主开发。比如我们开发的AVS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编码标准,同时基于这些标准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这是国内在大力支持的,要采用国产的CPU核。只有应用开展起来的,我相信国内的SoC芯片可以发展起来,这样就可以带动IP发展,就所谓形成了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的形成从最近几年看,我们认为有这么两个方向是值得大家探索的,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来说,一个是支持一体机的高端SoC器件,一方面在信道有多通道的解调,支持地面、有线的解调接收。另外各种标准都需要支持,包括模拟电视本身,还有一个是网络接收,3D等等。对于便携来说是多格式、低功耗的问题,这是一条路,走高端的SoC芯片。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认为可能会存在市场的,是普及型的SoC,他需要低成本,即单芯片的解决方案,把信道和信源集成在一起。相当于美国和欧洲的经验,在模数过渡的阶段过程中,存在低收入的家庭,到最后阶段的时候,这些低收入家庭他们可能很难靠自己的经济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的补贴,政府的补贴就是通过发盒子,解决他们在模拟电视关闭之后怎么看电视的问题。
那么这个时候市场就需要低成本的单芯片解决方案,总结起来,数字电视从芯片的角度来说,虽然现在应用非常多,但是我们认为路子非常清楚,解码等各式各样的格式要支持,再一个对于CPU和外设接口的能力要大幅提高,这样就使得后面做整机,不管是哪种终端整机应用,这样就可以开发更好的应用,更好的终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的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