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ChatGPT“狂飙”引发思考 人工智能2.0如何重塑数字经济格局

导语: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一定要紧紧抓住“产业”这根弦。人工智能是典型的工程科学技术,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工程科技的核心价值所在。

  从横空出世到短短几个月内迭代至4.0版,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的一路“狂飙”,引发了学界业界的强烈关注,也让人们对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想象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浙江今年也明确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彰显数字经济大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决心和魄力。为此,潮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之江实验室高级研究专家、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林峰,网易高级副总裁、雷火事业群总裁胡志鹏,请他们阐述如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从ChatGPT看人工智能演进方向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ChatGPT以及它目前的应用场景?

  潘云鹤:ChatGPT是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能够通过理解、模拟和学习人类的自然语言来进行对话,并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实时互动。

  它为什么这么热?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它回答问题的水平提高之快出乎大家预料。它有非常大的语料库、知识库和算力支撑,问什么都能出口成章,而且回答问题时表现得实事求是、规矩谦逊。第二,它可能会给一些文字和文化创编职业带来挑战。第三,OpenAI采用了很精彩的营销策略:先是宣布限时开放使用,做足了机遇感,所以ChatGPT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吸引了1亿多人使用。用的人越多,它又可以不断接收反馈数据、修改知识,反过来升级自己。

  林峰:ChatGPT比较吸引人的系统功能主要是生成可读的各种文本,通过识别用户问题并匹配相应答案,将不同的语言文字相互转换,以及识别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来生成简明的摘要等。特别是在应用场景需求相对固定时,比如开发一个程序,它甚至可以编写代码,检查代码语义,改进和简化程序员的工作。

  现在看来,它将会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特别是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及人机交互领域的发展。

  胡志鹏:ChatGPT能做的事情很多,包括写故事、诗歌、企划、广告文案等等,但必须看到,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它的训练资料目前仅更新到2020年,缺乏时效性;基于概率的文本生成方式,让它可能产生很多常识性的错误;缺乏足够的推理能力,让它在处理计算推理的数理问题时表现一般。

  但也应该意识到,这一波人工智能(AGI)的发展是爆发式的,这些问题每天都在被改善。比如GPT-4已经具备跨模态能力,可以识别图像。身处产业界和科技界的感受就是,半年前的新技术,现在看来就觉得是上古产物了,知识更新太快了。

  记者:产品是载体,技术是内核。在您看来,ChatGPT揭示了新一代AI技术怎样的演进方向?

  潘云鹤:ChatGPT毫无疑问是一个异常成功的人工智能聊天产品。对于研发者而言,比聊天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三个概念。

  一是AIGC(智能生成)。随着人工智能2.0时代的来临,在大算力、大数据支持下,AIGC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用领域,我们必须进行重要的布局。如在实体经济领域,探索根据产品新需求自动生成新设计与加工新流程;在文化艺术领域,探索动漫、音乐、儿童教材等内容的智能生成;在城乡发展领域,推动城乡规划、智能社区、生态推演等的智能生成。

  二是跨媒体智能。所谓跨媒体智能,即像人类通过五感理解周围那样,通过综合或转换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数据作出高水平的智能模拟。我国开展这类研究最早,但开展的力度还不够且比较分散,建议要组织重大课题,要像chatGPT一样瞄准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布置大数据、知识库、知识的迭代生成等算法,并推动落地应用。

  三是数据与知识的双轮驱动。过去60多年,人工智能的主流核心技术经历了从规则和逻辑驱动,知识和推理驱动,再到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驱动三次创新,现在将迎来第四次创新,就是把数据和知识结合起来,更好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在这次创新中,多种知识的表达、知识的自动生成、视觉的知识,都是重要的开路先锋,是推动创新大潮的核心力量。

  林峰:ChatGPT属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突破了观察分析现有内容的局限,能生成新的内容。它接受过海量数据的预训练,并进行了大量监督学习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其中关键的转换器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通过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预训练,从而使模型能够适应特定的语言处理任务。

  从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历史来看,对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进行模仿参照发挥了主导作用。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提出,一个人的语言规则能力是人脑这个有限的机体固有的,而且这种生成句子的能力是无限的。因此,我认为ChatGPT让人们为之侧目的语言生成能力,正是计算机算力与存储能力极大提高的结果,当然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神经网络算法的作用。

  技术创新要紧紧抓住“产业”这根弦

  记者:在您看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哪些方面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变革?

  潘云鹤: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一定要紧紧抓住“产业”这根弦。人工智能是典型的工程科学技术,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工程科技的核心价值所在。

  当前,我们既要重视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与平台,更要研究这些产品和技术怎样适应和赋能更广泛产品开发、产业升级和服务创新。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胡志鹏:ChatGPT类技术在推动产业机器换人、降本增效、强化营销互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正是网易一直关注的。早在2021年,我们就以“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云平台”课题申请加入了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高新科技研发攻关计划。今年1月,该平台“玉言”系列模型在CLUE分类任务排行榜中荣登首位。目前平台建设已经到了中后期,我们搭建了可以兼容华为“昇腾”、寒武纪“思元”等国产芯片的混合算力池,接入了新闻、游戏、音乐、文创、教育等多个应用场景。未来,我们还会开放API(程序编程接口)给更多国内企业和用户接入使用。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很多国内企业都计划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平台,比如百度的“文心一言”、华为的“悟空”等,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尽快产生科技溢出效应,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拓展发展空间。

  记者:浙江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能否结合现实情况,谈谈浙江如何在新一轮变革中率先布局人工智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潘云鹤:人工智能的进步最需要的就是和各行各业相结合,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同时又较早地发展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上,具有多方面的先发优势。

  未来,必须将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加紧研发AIGC、跨媒体智能、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等前沿技术,并尽快深度应用到产品开发、产业升级和服务创新中。

  我非常高兴地听闻,多家浙江企业正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磋商,筹建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并携手推动大数据智能平台的技术开发,在不同领域搭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发展生态。这是推动浙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十分重要的一步。

  林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看准问题、沉下心来,争取成为某一个实用行业的领跑者。现在各种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我们还是要保持定力,去判断究竟哪些产业适合并且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布局人工智能,而不要轻易被社会舆论影响。

  以之江实验室为例,我们建成了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在超大规模场景下的模型训练、模型重组炼知等技术上形成了独特优势,并且面向智能视觉、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等六大产业领域积极构建开源生态。如推动成立数字化康复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针对一系列神经、骨肌、心肺疾病康复评定和治疗,提出了一整套基于人工智能相关理论与技术的解决方案,并以临床需求为牵引,在数字人全息呈现、康复机器人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的工程研究,这将有效拉动生命健康产业链发展。

  胡志鹏:近年来,浙江设立了“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通过迭代梳理科研攻关清单,推行“揭榜挂帅”等科研攻关模式,目的就是要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建议政府在进一步加强组织协同和政策倾斜的基础上,探索“大型企业研发大模型基座”“中小企业提供应用场景”“一流高校攻克疑难算法”产学研三管齐下的方式,助力浙江在更多高精尖缺领域抢占先机。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记者:目前推动人工智能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真正赋能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哪些“痛点”“堵点”?浙江如何先行破题?

  潘云鹤: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实施中,队伍的组织和人才的培育是最为重要的,而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现阶段,浙江可以在培养三类人才上下功夫。一是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技术理论研究和算法研究,没有专业人才是不行的。二是“人工智能+X”人才。既了解人工智能,同时是其他某领域的专家,在跨学科碰撞中产生创新。比如具备人工智能和医学交叉背景的人才,对于推动医学技术智能化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三是应该对每个单位作科学技术决策的人进行人工智能的集训、短期培训,帮助决策层理解人工智能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能解决哪些问题,这样就可以和自己单位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从而从更高层面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

  林峰:由于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具有较高的门槛,因此在现实中,常常会面临研发成本高、成果转化链路过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等问题。我认为,浙江应该更加重视有组织的科研,在科研组织模式上进一步贯通政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应明确一个共同的创新目标,通过一套创新体制机制的设计,包括人才机制、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等,让不同的创新主体能够实现真正的交叉融合,避免各自为政的无序探索。

  胡志鹏:首先要破解算力问题。现在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是以海量算力为前提的,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高端芯片的封锁势必造成国内企业算力不足。目前国内拥有大模型开发能力的企业基本还在单打独斗,如果浙江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能建设自己的超算中心,整合企业的零散算力,则有希望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是上游技术提供者和下游产业的距离还是太远了。一些传统企业对人工智能还抱持观望态度,就好比自来水厂建好了,自来水管还没有铺设到户。这需要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组织各方力量完成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工作。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