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打蛇要么打在‘三寸’上,要么打在‘七寸’上”,为什么呢?因为 “三寸”是脊椎,往往蛇脊椎受伤会抬不起头来;而“七寸”是蛇的心脏。
有线与竞争对手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不仅有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商业模式的竞争……,还有体制和机制的竞争。例如:在接入网产品上是同轴与光纤的竞争,在电视业务上是传统货币模式与流量兑换模式的竞争,还有许多领域是体制和机制竞争……
体制与机制的“软肋”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寸”或“七寸”。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多么完美的体制和机制都有“软肋”;对竞争对手而言,“软肋”是容易击倒竞争对手的要害;对项目而言,“软肋”往往就是需求点或商业机会,也就是竞争优势体现的关键所在。
也许有同仁问:如何寻找“软肋”呢?对竞争对手而言,“软肋”往往是在对手最强的反面。就拿有线自己来说,有线传输的内容丰富是有线优势或强项,有线的“三寸”是体制造成的不能跨域传输、不能对接互联网等,有线的“七寸”是体制要求的安全播出。OTT充分利用有线的“三寸”和“七寸”,不仅跨域传输,甚至跨境传输。有线对接互联网不是被“警告”,就是被“约谈”;OTT在同样保障版权和正能量的情况下,直接对接许多互联网的应用。对集客业务或政府项目而言,政府也有“软肋”,纵向部门之间的 “缝隙”就是政府的“三寸”;让人民满意不仅是政府职责,也是政府的“七寸”,也就是说,确实为民服务的项目,政府必然会支持。
也许又有同仁问:有线竞争对手的“软肋”在哪里?IP TV的“软肋”就在强大的网台联合体的反面。IP TV经营者并不掌握用户数据或不掌握完整的用户数据,因为这是三大运营商的命根子;因此指名道姓的个性化服务靠的是宽带,而不是IP TV;同样,三大运营也不愿意为电视台构建直通网络、直面用户的增强型电视(AR)平台。OTT的“软肋”是不懂得客户服务的播控平台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地位,俗话讲“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NB-lOT的“软肋”在于其过于传统的商业模式和难以网关局域网化。竞争对手专网业务的“软肋”是“网管权”不能移交……
引出的问题是:有线能在诸多“软肋”中找到商业机会或提高竞争力吗?
首先是对付OTT。OTT只是转播电视,不会重构电视。重构电视就是有线有力的竞争武器,包括重构直播、重构回看……
其次“雪亮工程”中“只进不出”和“人脸识别”恰恰是其 “软肋”。可以重构“智慧城管工程”、“智慧环卫工程”、“智慧消防工程”等。“智慧城管工程”和“智慧环卫工程”需要的不仅是监控,而且动/静识别。城管关心的是乱摆摊、乱停车和“黑车”三大城市管理的顽疾;“环卫关心”的是乱丢垃圾……。有线可以通过“监控+智能识别+舆情监控等”构建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其中,舆情监控主要利用“爬虫技术”,通过构建“城管TAG库”和“环卫TAG库”进行互联网信息爬取,并将信息即时或实时地通报给相关部门。“智慧消防工程”可以采用有线物联网的方式进行服务;需要提醒的是“智慧消防工程”也是多级同步传输,由于误报率较高,因此不要OTT;有线完整的“智慧消防工程”方案可以简化为“传感器+LoRa网关+探头监控+多级同步传输网+消防报警管理系统”。
第三,政府各机构的专网,移交“网管”是有线竞争的“杀手锏”;也是竞争对手的“软肋”所在。
第四,通过政府机构间接面对用户,是有线面对许多互联网企业竞争的“杀手锏”。例如:远程医疗大数据,互联网企业喜欢自己掌握数据,这恰恰是其“软肋”;有线要让社区医生掌握数据,自身只是数据维护服务者;所有数据分析是有线提供工具给医生去分析,而不是代替医生去分析。
第五,县级融媒体平台,无论电视台主导,还是报业主导;完全开放的平台及其完全开放的工具、自由数据交换等是其“软肋”。各县级融媒体平台,与互联网对接、跨体制汇聚信息等是其“软肋”。
第六,对智慧城市,传统的APP及其运作方式(传统的方式是“别人的事情,我来做主”,而不是“别人的事情,让别人自己做主”)是其“软肋”。有线可以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合作,借鉴Foursqare模式,构建完全开放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打造贴近百姓生活、实现“别人的事情,别人自己做主”、方便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的新型APP。
还有没有其他“软肋”或机会?当然有。只要有线认真分析对手的体制和机制,就不难发现其“三寸”或“七寸”,《关于有线应对策略的系列讨论(7)冒名不顶替》就是分析对手宽带业务体制和机制的结果。同样,仔细分析政府体制和机制的“软肋”就不难立项,也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穷有线要钱更要研究体制和机制,找准了政府的“三寸”或“七寸”就容易要钱……
有线“先做后要”的政府民生项目运作模式也是基于政府体制和机制“软肋”分析的结果。“先做后要”模式具体描述为“勾画愿景+做样板间+‘四哭’+‘三大职业哭手’”……
首先是“勾画愿景”。就是按照政府战略和百姓的需求,用场景描述或故事的方式勾画项目的美好愿景。
其次是“做样板间”。就是按照愿景,构建实际应用的场景;一方面让政府看得见、摸得着;另一方面让百姓实际去享受服务或鉴定服务是否满足百姓需求;用事实证明该项目符合“让政府满意,让百姓开心”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百姓的“掌声”构建对政府的呼声或环境“压力”。
第三是“四哭”。就是按照街道/乡镇、区/县、地市/市、省四级,逐级申诉项目;不怕前一级说“没钱”,只是需要“前一级”愿意向“上一级”反应或请求即可;即街道/乡镇对区/县“哭诉”、区/县对地市/市“哭诉”、四级地市/市对省级“哭诉”、省向国家“哭诉”。也就是,一直“哭诉”到政府愿意大力推广、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为止……
最后是“三大职业哭手”。“三大职业哭手”分别是退休老干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旨在解决某些有线“不会哭”的问题。只要是符合政府战略和对百姓有益的项目,“三大职业哭手”一般会主动跳出来“为民请愿”。如果有线不会“哭诉”,或者找不到“哭诉”路径,或者需要加大“哭诉”的力度等,可以动员“三大职业哭手”“逼宫”……
《“打蛇”要么打在“三寸”上,要么打在“七寸”上》依然是仅供同仁们参考和讨论。认为有价值,建议就尝试一下找找竞争对手和项目的“软肋”,或者尝试一下“先做后要”的政府民生项目运作模式;如果认为没有价值,就只当是谈资笑料。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