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22日,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21日下午,“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峰会”上,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带来精彩演讲。
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
以下是演讲内容:
最近参加的会有两类,一类是由传统媒体组织的,讨论全是媒体融合;一类是BAT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会,讨论的全是怎么做内容。但做平台和做内容到底哪个容易?大家没有判断,但我看哪个都不容易。今天给我的题目是从内容生产看媒体融合,世熙是做内容出生的,我们做了十几年的模式引进,每年节目承制数量,出品数量今年有6个节目,包括央视马上要上的新农合的节目。
从内容角度看内容还是蛮多感触的,我想先看我们一个数字吧。
我们有近几年和2017年的数字,它的结果是,现在在全网上,电视剧和综艺依然是霸屏的。2017年上半年,视频点击量,全网的点击量,电视剧和综艺加在一起占了80%的流量。这是整个盘子的图表,综艺占了13%,电视剧占了66%,但视频只占了22%多,这说明专业生产内容GPC依然是全网核心的内容。
近三年,电视节目点击率贡献70%以上,今年上半年贡献75%,上半年在播节目数量是占6.4%,但是流量占74%,远远超过非在播节目。6.4%数量的节目占了74%的流量。看来电视的内容优势是非常强大的。
我们现在在这里开媒体融合的会议,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传统的电视有着谁也比不了的内容生产优势,我们播出的电视节目就是处于目前的整体水平。但现在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叫的声音也很大,今年上半年,像《中国有嘻哈》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还有很多,《吐槽大会》、《奇葩说》,《火星情报局》,很多综艺节目也都在做,如何看,如何评价?
网综的形态仍是电视综艺。网综从电视节目形态来讲现在依然是电视节目,我们现在经常讨论一个问题,制作网综要看数据分析,要看年轻的语境,说了很多,涉足做综艺、网综的制作人,都在讨论,说他们的制作经验,但其实我们看来看去,网络综艺现在依然是电视综艺,在节目形态上没有突破。
现在网综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以话题取胜,如果这个电视节目拿到电视台播的话是无法播出的,现在比较火的网宗没有一个是在电视上播出,尺度不一样。拿话题尺度来赢得流量,这是目前的内容现状,很多电视人叫苦,说我们怎么做,怎么也做不过互联网。尺度不一致。
网综的盈利模式目前依然是传统的盈利模式,B2B的盈利模式,靠广告。从去年开始,电视台的广告下降得很快,到今年更明显。随着经济的下行,广告投放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受影响的就是电视台,因为电视台的模式特别单一,没有别的模式,这样电视广告断崖式的下降,导致很多广告节目难以招商,做不了。但互联网也好不到哪儿去。去年开始互联网的综艺,每个平台都推了几十个综艺,真正做起来也没几个,因为它的广告也不好,内部是我占了80%的广告才能上这个项目,很多项目广告招不了。为什么?因为网综、结构模式、艺人的价格,生产方式、成本构成和电视综艺完全不一样。并不像做一个网综,艺人、明星就可以少挣点钱,完全一样,压力是一样的。所以,B2B的盈利模式也是要面对的。这是互联网最有影响力的依然是电视节目。
第一,传统电视认为我要搞媒体融合,除了新闻节目以外还有综艺节目。如何做媒体融合的综艺节目?新媒体如何做真正有新媒体属性的综艺节目,其实这都是一个大家探讨的话题。有几个思考的方向。
1、真正做媒体融合,除了技术创新、渠道创新之外,内容的创新是必须的,因为最后建立在基础和技术和渠道之上的一定是内容,大家看的还是内容,消费的依然是内容。所以,真正实现实时互动。现在综艺节目,互联网上看的都是录制以后再播出的节目,这个节目没有什么新媒体的属性,如何做到实时互动,如何做到综艺节目的直播,这在国外的一些平台上是有尝试的,但在国内现在尝试的很少,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实时互动的综艺节目。
2、电视剧的直播,电视剧在很多国家是边拍边播的,播完以后一周之内我制作第二集,根据观众的反应继续制作后面的剧集。在我们这儿必须拍完审完之后播出。所以,新媒体方面,媒体融合方式,这种制播方式政策层面也是有促进空间的。
3、手机直播。手机直播是非常有潜力的产品方式,它的优势在于它紧紧依靠手机这块屏,24小时拿着手机,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手机。我们看什么,直播是个重要的节目形态,这种形态对媒体融合来讲有巨大的创新空间。现在我们看到它的打赏,弹幕方式,已经带来了电视媒体所不曾有过的让人兴奋的盈利模式,和内容全新的结构。
第二,PGC与UGC的融合。
1、PGC需求的永恒性。电视剧和综艺,电视台的节目是主流,所有的用户,当你在新媒体上消费的时候,使用的时候,它对这种专业生产的内容需求是人性中的永恒的,他希望看到自己无法生产的专利性的内容,这种内容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具有精雕细琢的艺术价值。
2、UGC的人民性。现在我们看到用户创作节目的冲动,而且非常强烈,他们可以通过技术生产很多的内容,规模是巨大的,我们讲媒体融合的时候还讲我们是专业生产者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用户生产内容将来是最重要的战略,因为里的专业性会越来越被稀释,因为所有人通过技术都可以生产。
3、通过技术实现创新融合。现在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过去我们搞节目研发时是不考虑技术的,现在必须重新考虑技术。新媒体上,我做内容时一定有技术和产品一起加工,我们能不能通过技术让UGC和PGC实现真正的融合,其实这种产品呼之欲出。
第三,盈利模式要实现B2C。
当我们做内容的时候,当你还是做广告的时候很难盈利,实现B2C的盈利模式是大势所趋,盈利模式可以摆脱过山车式的不稳定,打赏和弹幕是个传媒产品的创造,盈利模式就是B2C。
第四,发掘短视频的产品价值。
苏州的王台也讲了短视频,但短视频很难盈利。我想问王台赚了多少钱?很难赚钱,因为专业人员制作的时候,我们短视频的盈利模式在哪儿,很重要。下一步我们一定要开发短视频的盈利模式。我们整个6000亿次点击量里有39.5的量是短视频,但怎么样赚钱,能不能有单独的版权或者怎么样来付费收看?这都需要我们动脑筋,是维护我们内部价值的重要思路。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