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媒体融合峰会】央视新媒体新闻部杨继红:属于电视的时间不多了

导语:中央电视台新媒体新闻部主任、博士、高级编辑杨继红带来CCTV的融合模式分享。

  11月21-22日,第三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21日下午的“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峰会”上,中央电视台新媒体新闻部主任、博士、高级编辑杨继红带来CCTV的融合模式分享。

中央电视台新媒体新闻部主任、博士、高级编辑杨继红

  以下是演讲内容:

  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央视开通了央视微博,四中全会开通了官方微信,2014年7月23日开通了客户端,2015年5月份开通了我们自主平台的移动网,央视新闻云平台,2016年2月19日我们向习总书记汇报了三微一端运行情况,2017年2月19日我们开通了自己的央视新闻移动网。

  央视新闻移动网上线到现在已经有140多家矩阵号入驻,每天发稿首发量是1100条。这样的情况下,每在一个场合,只要我说话,我就要给领导们背一段中学古文,告诉大家给我们的版权内容以应有的估值,不要急不可待为了刷存在,为了让我们的视频、原创内容见到更多的人而把我们的内容源源不断送到商业网站和更多平台。

  为什么叫电视日,1998年,应该是电视的一个蓬勃年,《焦点访谈》被朱镕基总理点名的那一年。1993年《东方时空》,1995年《焦点访谈》,1996年《实话实说》,1997年《新闻调查》,我们自己感觉改革蓬勃向上的时候,联合国建立了电视日,自以为电视能走过辉煌的若干世纪,那时候的高峰只是起点,现在只不过过去了二十年,1996年到现在我们就在盘点属于电视的时间属于多少。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器研发成功,电视作为一个介质存在了,明年两会开始的第二天,我们应该再有一个论坛来研究中国电视何去何从,那是中国电视的第一个甲子,到那一年我们自己是怎样?我们都干了一些什么?这60年来,我们把这份荣耀带到了哪里?

  所谓的媒信号媒体融合,最大的痛点是呼吁大家保护好内容版权,不要把自己的东西摆在地摊上贱卖了,假设我们都是开饭店的,假设让我们巷子里的酒香,把酒菜送到巷子口的渠道商,他拿着我们上千亿的拿手菜和最好的酒,于是所有的顾客不愿意再走进那些属于我们的巷子,那才是最悲哀的一天。

  我们的痛点都在哪里?我们都是原创内容的生存者、生产者,但今天的生存状态都不怎样光鲜,因为我们不看重自己的东西,没有正确的估值。我们在传统媒体里做新媒体有点像农村办大席的时候,流水席,桌子上有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但这是五年前,我们砥砺奋进的五年。电视究竟带来了融合的第二春,是个青春期,还是走道了暮年,走到了更年期。做这个判断,一个大的前提,就是我们到底给电视这个东西多大的生命估值。所以,我们应该预估自己的生命还有多长。

  我从来不是电视的唱衰者,但是电视作为传输介质的唱衰者。我跳槽不多,只在台内跳,很多人说你怎么还不跳槽,我说一句话,不要在冬天砍树,因为到哪里都要过冬。我是所谓的媒体融合等于台网融合,媒体融合等于大屏互动放在移动端的唱衰者,因为今天的小屏未必一定要回到大屏,大屏也未必一定能带动小屏。如果实体店带网店,网店回实体店,大家觉得这个逻辑通吗?我认为媒体融合等于台网融合,媒体融合等于大屏。

  我们必须修正自己的误区,形成有价值的,关于媒体融合的共识。我过去一直谈人才空心化,我们的人才在流失,平台边缘化,内容的竞争优势在绝对的竞争中制胜,这是一个大的基本面。到今天平台边缘化,我们看到的是获得用户的能力,用户黏着力,用户引领力,用户触达力在下降,我们只能回补缺口,需要回补的是工具缺口、社交缺口以及平台缺口。

  其实所有的做成的网站,腾讯、新浪、当当估值过十亿的美拍,它只是一个工具,比如美图秀秀只是一个工具,在它的社交功能下,在它所搭建的平台下,它获得了我们通过工具功能获得了我们的注册,通过我们的分享获得了我们的关系,通过工具+关系获得了交互性内容,这是我们对内容的误区。过去我们认为内容就是采集来的,采访来的,合作来的,版权供应买来的。而现在我们发现成功的商业平台都是通过它强大的工具功能。

  其实广播是最早的移动媒体,那时候是伴随性发布新闻,到后来伴随性发布新闻的功能在下降。到今天,我们的内容进入了一个误区,对它要进行一个刊物,内容在今天必须有交互性,轻量级和同场感。用户在看直播的时候在看什么,我是在看评论的,在评论区完成了对这条新闻的理解和交互、认知的交换。

  我怎么理解矩阵?我认为矩阵是融合的工具,矩阵是中央厨房的升级,建立在以地图、搜索等在内的资讯应用,以内容协同带动版权协同和产业协同,打造基于新闻移动端的生态链。阿里的矩阵,它就是一个引流模块,服务连接模块和结算模块,相互形成生态链。腾讯的矩阵,以即时通讯加上献上支付、发布级媒体、在线娱乐加营销形成对用户的包围矩阵。只要你在线,去支付,只要你生存就会和我设计的产品矩阵发生关联,来实现对用户生活场景的全包围。

  我们的矩阵发展四个阶段。第一,帐号入驻,第二机构入驻,第三2C的用户入驻,第四打造共同的生态链。实现全媒体的条件共享,全球记者资源共享,新闻渠道资源共享。

  我不如前面几位演讲者那么铿锵,我认为依然是一种自形,关于痛点的自我盘点,每一代人都必须学会撰写历史中续写自己的历史,不是过去的历史值得记住,而是因为极速变革的世界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答案回答它。

【责任编辑: 李思楚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