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利益最大化是永恒追求的目标,即便是像有线这样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企业,收入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指标。每一年的工作计划,归根到底都是要围绕增加收入做文章,这也符合各有线企业老大资产代理人的岗位职责。明确了目标,才能有的放矢,评价标准顺其自然,但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有目共睹,想要增加收入,恐怕先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1.转变思想意识。从垄断体制走出来的有线企业,纷纷谋求“转型升级”,但既然要如此,就不能按部就班,四平八稳,要提速,要加油和助力。这动力源泉最根本的就是从人的思想观念上做出改变,简单地说就是别再守株待兔式的“坐等靠”了。当然习惯的改变需要付出努力,甚至是相当的代价,这就需要配套以必备的激励举措,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体制上的还是机制上的。目前行业内流行的网格化运营,将人员推向一线,强化激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抓住关键问题。增加收入无非就是三个关键,产品、服务和营销。不谈大道理,就是谈几个问题。
首先是产品,抛开产品质量,说说产品“诞生”的机制,有线的产品,是市场部门拼凑出来的,还是技术部门开发的呢?新产品的推出是按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套路走的吗?互联网企业都有类似于产品设计部和产品经理的核心岗位,而有线企业多在这方面存在缺失。一个新产品,往往不是由最接地气的市场部门和最能解决问题的技术部门合力推出,而通常是我卖的和你研发的没什么关系,你研发的我卖得被逼无奈,卖完了还老挨用户骂。
其次是服务,目前都有各自的服务标准,考核激励举措,但是否能跟上形势,实现动态更新成为关键。总不能竞争对手都“480”了,有线还是各种的“24”。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服务指标多不一定是好事,多不代表清晰明确,相反会将关键性的掩埋其中,因此,要瘦身,留下那些最合用户口味的“精肉”。目前来看,尽可能缩短时限、提高一次性解决率,是核心,很关键。
第三是营销,都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但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度高,各种具体经验教训唾手可得。因此,现在的营销已经是个“良心活”了。无论从“4P”还是到“4C”,买卖双方都在发生着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要好的营销。好的营销越来越难规划出来,需要的是超出预期的行为,成功的营销常来源于意料之外。用户的情感关怀,用户潜在需求的契合等,会产生意外。
3.不能回避成本。与收入相匹配的利润,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有了用户就有了一切”这话不假,但“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毕竟不能长久。而从实际出发,有线企业的资金量与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得到风投的,不在一个量级上,也就是说“烧钱”的玩法根本行不通。因此,提倡“算着花”而不是“花着算”,成本控制,不是小气,实则是精明之举。这种精明,也不是目光短浅,而是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要警惕一种现象,那就是为了完成指标,或者冲业绩,做表面文章,例如那些歪曲了的“免费体验”。
4.形象要好好做。没人说有线是老年人或是家庭主妇的专利,网络就是年轻人的天地。有线品牌需要年轻化,有线传输的内容应具有普惠性,现在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少了,但“看”的时间却没有减少,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对成为粉丝后被宣贯的抵抗力是很低的。有线品牌需要增加内涵,有线并不仅有视频,应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不仅仅指丰富所谓的产品线,更多的是要赋予其人文因素,打感情牌。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市场环境变了,用户需求变了,想要增加收入,从几个问题入手,切实解决,会很靠谱。
(中广互联特约作者 山东广电网络 孙晓龙)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现就职于山东广电网路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经营管理部,任战略规划经理。2005年进入有线行业,曾从事编辑、记者、市场策划、数据分析、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工作。...
微 信:qingdaosxl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